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探源与纠偏 被引量:8
1
作者 何丹龙 赵健梅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2期18-21,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曾一度被奉为教育的旨宗,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极端倾向利己主义。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探源,反观众多不正常教育现象,发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在认识上存... 以“学生为中心”曾一度被奉为教育的旨宗,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极端倾向利己主义。通过对“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探源,反观众多不正常教育现象,发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运用中有错位现象,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阻滞。由此提出纠偏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真谛,“严管真爱”才是应追求的学校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民本主义思想 学校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法公私观简论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长坤 刘宝才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为道德修养提出了目标,而后者主要在法治思想领域,为法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没有把公与私绝对化,表现了可贵的民本主义思想,而法家的公私观则将公与私绝对对立,最后走向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儒法公私观是以各自的人性论作为理论依据的。儒法崇公抑私的公私观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法家 公私观 人性论 崇公抑私 道德修养 民本主义思想 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