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媒介叙事的活力与共同体意识的形塑——“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3,共7页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被搬上银幕,“再媒介化”的过程中引起巨大反响,并具有同时期其它影片无可比拟的跨媒介叙事张力和审美空间。在边疆风情与民风民俗的融合中展开故事情节,表达独特审美体验;在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中呈现...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被搬上银幕,“再媒介化”的过程中引起巨大反响,并具有同时期其它影片无可比拟的跨媒介叙事张力和审美空间。在边疆风情与民风民俗的融合中展开故事情节,表达独特审美体验;在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中呈现人物形象,形塑民族共同体;以“边地”叙事的跨媒介呈现作为文艺创作的尝试路径,激发国家形象想象与建构的内涵、外延乃至活力。“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小说 跨媒介叙事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女性的梦魇——蒙古族女作家黄薇小说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白薇 王冰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70-75,共6页
在蒙古族女作家黄薇的小说中,与鲜明的族别或"寻根"意识相比,女性意识似乎更类似于潜隐在作品表层之下的一脉暗流。正是二者之间呈现的落差与张力、交缠与分殊使其作品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意识与民族话语之间的竞技场。可以说... 在蒙古族女作家黄薇的小说中,与鲜明的族别或"寻根"意识相比,女性意识似乎更类似于潜隐在作品表层之下的一脉暗流。正是二者之间呈现的落差与张力、交缠与分殊使其作品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意识与民族话语之间的竞技场。可以说性别/民族话语间的博弈与消长令其作品构成一组极具症候性的文本,而对其进行解读不仅可以凸现主流/特权话语内部的裂隙与悖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令内在于少数民族女性书写中的某种困境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女性作家 民族题材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