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乐民族志:音乐学研究的人类学路径——兼论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从方志集成到音乐民族志的历史进路 |
杨殿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
2
|
民族音乐学跨学科研究的再审视 |
赵书峰
徐驰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3
|
论音乐人类学学科名称:基于人类学与民族学关系的视界 |
宋显彪
孙洪斌
李姝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4
|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边界、“之间”到适应、扬弃——评第一届中泰“‘跨文化’音乐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
王晓俊
陈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在地性、创造性与社会性: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教学的文化特性与社会价值 |
刘小鼎
蔡宗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 |
张君仁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
7
|
历史民族音乐学:把音乐史还原到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研究——兼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书写的难题与对策 |
杨民康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
8
|
音乐人类学:学科或方法? |
蒲亨强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
9
|
民族音乐学在当代中国之命运 |
蒲亨强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
10
|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王静怡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
11
|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及研究局限”之二 |
杨善武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12
|
区域音乐研究实践——再论民族音乐学在“藏彝走廊”学说中的探索 |
杨曦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
13
|
艺术切入→随缘选择→文化思考--论音乐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视域及研究过程 |
杨民康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4
|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后现代主义宣言 《音乐实践的描述与描述的实践》评介 |
汤亚汀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9
|
|
|
15
|
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历史与问题——兼论当代的“接轨情结”与中国现代学术的性质及任务 |
宋祥瑞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
16
|
渐入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西方艺术音乐 |
黄慧慧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
17
|
谈伍国栋教授的民族音乐学学科意识及其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贡献 |
杨民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2 |
8
|
|
|
18
|
论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音乐本体分析:结构与认知 |
张伯瑜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14 |
15
|
|
|
19
|
回顾与反思--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
杨曦帆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20 |
8
|
|
|
20
|
为建立民族音乐学的中国学派而奋斗——纪念南京会议召开30周年 |
杜亚雄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