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及其维护与再造 被引量:16
1
作者 和晓蓉 和继全 顾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背景"叠加"特定时空间"和"特定活动群体"而形成的、保障传承有序进行的中介实体。传承场与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是一种根本的互生关...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背景"叠加"特定时空间"和"特定活动群体"而形成的、保障传承有序进行的中介实体。传承场与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是一种根本的互生关系;而民族信仰文化对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的生成、维护具有基础性作用。维护信仰文化传承场的神圣性,重视民族妇女与儿童在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维护和再造中的作用,认识和利用次生型传承场,应是当下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 传承场 维护 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高永久 朱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被引量:25
4
作者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应对中国文明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流变消失的现实,必须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当务之急是引入学校教育,并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模式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湘西,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评《守护民族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7-67,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历经悠久的历史沉淀而厚积的文化艺术精华,具何时代的印记。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神秘,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其保护与利用更难、更具有弹性。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文化魅力 湘西 感受 保护与利用 文化艺术 精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与制衡:大学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生态性建构
6
作者 刘慧群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 大学 文化生态 互动与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主导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博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101,共9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现代性和社会变革的猛烈冲击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虽然各地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很多...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现代性和社会变革的猛烈冲击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虽然各地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很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陷入一种越保护越濒危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本质上是让民间文化在民间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滋养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因此,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坚持社区主导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社区自组织机制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文化赋权,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中保护,在"俗"中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水村旅游发展模式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社区主导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大学传承与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慧群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 传承与发展 大学教育 侗族大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璐 胡蒙师 《现代农机》 2021年第2期9-11,共3页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 非遗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乡村创收,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文章选取三江县非遗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进行研究,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角度,提出三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非遗旅游促进侗族汉语普及和文化凝聚、乡村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农业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乡村振兴 路径 侗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46,167,共4页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地区图书馆 普查 保存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综论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质化的刚性社会转型为多样化的弹性社会,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功能的恢复和现代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由机械联系向有机联系的变革,以及农村社会分层状况从固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质化的刚性社会转型为多样化的弹性社会,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功能的恢复和现代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由机械联系向有机联系的变革,以及农村社会分层状况从固化到流动的转变。同时,基于少数民族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日益明显的多元化取向以及文化观念上的世俗化与理性化倾向,少数民族文化的形貌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整合、重构,呈现出从封闭的多样性到多样的现代性的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非物质文化 改革开放30年 少数民族农村 社会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非遗”的太极形态及发展研究
12
作者 吴晓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52,共2页
一、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种子”的构成形态及衍生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有形和无形两类非物质文化资源构成,如同太极中的阴鱼和阳鱼,共生形成“太极种子”。两者交感化和、辐射渗透到文化、艺术等领域,形... 一、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种子”的构成形态及衍生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有形和无形两类非物质文化资源构成,如同太极中的阴鱼和阳鱼,共生形成“太极种子”。两者交感化和、辐射渗透到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独具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人群的注意力,最终形成其独特的注意力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构成形态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 注意力经济 衍生价值 资源构成 本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你最牛》生肖插画设计、《骆越古法红糖》系列包装设计
13
作者 班丽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I0013-I0013,共1页
设计说明:《属你最牛》作品以十二生肖老鼠和牛的故事为脚本进行图形创意,也是笔者在经历庚子鼠年的抗疫生活后,对2021年的一点期许--我们终会迎来充满斗志的战牛。牛与鼠上以纹样融入了苗侗族蜡染和侗族服饰元素,也是这五年间本人陆续... 设计说明:《属你最牛》作品以十二生肖老鼠和牛的故事为脚本进行图形创意,也是笔者在经历庚子鼠年的抗疫生活后,对2021年的一点期许--我们终会迎来充满斗志的战牛。牛与鼠上以纹样融入了苗侗族蜡染和侗族服饰元素,也是这五年间本人陆续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被他们美好的民族文化吸引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与设计探索。希望通过对民族纹样的提取与重塑,营造现代审美情趣,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新的生命活力。《骆越古法红糖》包装设计从挖掘民族文化与故事为出发点,进行平面插画设计,希望通过商品文化主题形成品牌独特视觉识别点。从制作工序中挑选了古法制作红糖的三个场景为主题--“甘蔗收割”“搅拌赶水”“柴火熬制”,展现壮族地域特色与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匠精神 制作工序 视觉识别 插画设计 骆越 设计说明 十二生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影视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14
作者 谢镕键 敖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欠发达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实现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能增强旅游吸引力。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时,往往引... 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欠发达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实现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能增强旅游吸引力。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时,往往引来众多喜欢该影视作品的游客。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原有一个贫困的黎族居住的求雨村,也因为2010年12月一部成功的电影《非诚勿扰2》,改变了这个地区的风貌,成为影视旅游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影视作品 亚龙湾 旅游创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堂 热带 欠发达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