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言认知与民族身份构建 |
肖燕
文旭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5
|
|
2
|
民族身份、城乡分割与高等教育不平等 |
李春凯
吴炜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3
|
务川龙潭仡佬族民族身份的地方性建构 |
杜芳娟
袁振杰
|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4
|
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邹华芬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5
|
艺术空白中国化的N个理由——对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民族身份认同的思考 |
刘丽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6
|
民族身份的超越与现代性的救赎——近十年少数民族生活长篇小说论 |
周景雷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7
|
翻译与民族身份构建——以传教士傈僳族地区的翻译为例 |
蓝红军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舞台上的民族:民族身份与20世纪爱尔兰戏剧 |
李元
曹晓萱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9
|
论民族身份的“非法律化”——反思我国基于民族身份的民族政策 |
潘传表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0
|
《脐带》:乡土书写与民族身份共同意识的重塑 |
李春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1
|
美国文学史:建构民族身份的文化史 |
陈夜雨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民族身份认同对伊朗核政策的影响 |
刘慧
|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
2011 |
2
|
|
13
|
论依婉·伯兰诗歌中的民族身份要素 |
侯林梅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后殖民语境与翻译中的民族身份构建 |
张景华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0
|
|
15
|
面向民族身份建构的文化信息保存路径选择研究 |
黄海瑛
冉从敬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6
|
20世纪末俄罗斯大型文学杂志中的民族身份话语--以《我们的同代人》和《青年近卫军》为例 |
朱涛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7
|
中国问题、民族身份与理论创新——兼答王伟博士 |
李自雄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0 |
|
18
|
网络应用艺术设计的民族身份认同 |
林军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9
|
摆脱民族身份认同的束缚——福斯特电影改编与遗产电影批评 |
许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现代陶艺的民族身份与国际视野 |
黄焕义
韩祥翠
|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