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7,共2页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至今已近30年,无论是民族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是族别伦理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生活是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至今已近30年,无论是民族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是族别伦理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定时代精神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土壤,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文化是对其生存的物质生活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文化 道德生活 少数民族 20世纪80年代末 物质生活条件 民族伦理学 中国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黄河上游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抢救与保护研究》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仲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的是人的生活本身,是人类创造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其特点是活态的、无形的(或是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栽... 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的是人的生活本身,是人类创造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其特点是活态的、无形的(或是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口较少民族 黄河上游 文化抢救 精神家园 评介 保护 民族精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开林 赵欢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精神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巨大规范性的精神力量,她不仅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而且也体现在这个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 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精神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巨大规范性的精神力量,她不仅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而且也体现在这个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中。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是互动互补关系,具体表现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旗帜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精神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发展观视野下的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晓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142,共5页
广西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择善而从,与时俱进,使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从自发性、一元性的实践跃升到自觉性、多元化的创造,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广西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纳,择善而从,与时俱进,使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从自发性、一元性的实践跃升到自觉性、多元化的创造,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民族文化精神,构建出"美美与共"的文化境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形态,形成多元互涉的文化环境。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和特征既并存并行,又相互涵摄,它们融合共生,创造出蓬勃兴盛的文化生机。深入发掘、研究广西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传统底蕴、价值传承和时代意义,树立全面系统的"多民族文化发展观",对于激活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潜能,催化多元因素活力的释放,促进广西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广西文化软实力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多元文化发展观 文化自觉 文化创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杜丽娘与安娜·卡列尼娜看中俄民族文化精神异同 被引量:2
5
作者 宁薇 《理论月刊》 2008年第9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以杜丽娘和安娜·卡列尼娜为形象载体,对中俄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比较后指出:由于中俄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思想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在艺术表现内容上,前者体现的是张扬的情感追求,后者则是狂热的宗教情怀;在审美理想追求上,... 本文以杜丽娘和安娜·卡列尼娜为形象载体,对中俄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比较后指出:由于中俄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思想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在艺术表现内容上,前者体现的是张扬的情感追求,后者则是狂热的宗教情怀;在审美理想追求上,前者是一种中和之美,后者是一种矛盾、极化之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前者以情韵取胜,后者以情节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娘 安娜·卡列尼娜 民族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情抒写民族文化精神——论电视剧《江塘集中营》的文化意蕴
6
作者 陈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意蕴 电视连续剧 英雄故事 《江塘集中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7
作者 郝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6,共3页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是诗歌领域的开创者和佼佼者,由于它对诗歌的段落与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辞别名"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来...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样,是诗歌领域的开创者和佼佼者,由于它对诗歌的段落与布局进行了重新的创造,所以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楚辞别名"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出来的一种文体。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楚国地区的歌辞,后来随着楚辞应用的广泛,逐渐形成了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文体,另外一个是诗歌总集的泛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诗歌总集 传承 传统 电影 中国文学史 诗歌发展史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浸润下的中国电影——关于中国电影史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许艳荣 张树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3,共3页
中国电影史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讲授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还应体现为对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入挖掘与思考,并以此培养学生对民族电影的审美情感,进而树立起民族电影意识。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影戏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人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商标名称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占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8-62,共5页
商标是一种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给民族文化提供资源,又受民族文化的滋养。我国现代商标名称作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大体有以下几点:1.“德”与“利”的统一;2.“仁”与“通”的统一;3.“和”... 商标是一种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给民族文化提供资源,又受民族文化的滋养。我国现代商标名称作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大体有以下几点:1.“德”与“利”的统一;2.“仁”与“通”的统一;3.“和”与“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名称 民族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
10
作者 张振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3,共5页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张振金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随着作家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思潮。这就是作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自觉的文化意识,深... 民族文化精神的探求新时期文化散文素描张振金80年代中期以来,散文创作随着作家艺术视野的开拓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一种新的创作思潮。这就是作家以文化的视角观照生活,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自觉的文化意识,深广的文化内涵。我们通常把这种散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文化精神 文化散文 文化苦旅》 文学研究 史铁生 余秋雨 张承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中国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社会实践中,成长、繁息和交会,结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陶冶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激... 中国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社会实践中,成长、繁息和交会,结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陶冶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激励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机制及其源流进行清理和认识,显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中华民族精神 《周易》 民族文化精神 儒家 道家 天人合 易卦 处世哲学 《易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志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7-68,共2页
去年九月,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在青岛举办了一个名为“文化变革与九十年代中国美学”的学术讨论会,其中,民族文化精神与现代艺术是讨论会的主题之一,许多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有价值的见解。我们特汇集部分讨论内容,编发成这组学术笔... 去年九月,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在青岛举办了一个名为“文化变革与九十年代中国美学”的学术讨论会,其中,民族文化精神与现代艺术是讨论会的主题之一,许多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有价值的见解。我们特汇集部分讨论内容,编发成这组学术笔谈,以期推动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继承发展 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 中国美学 审美意识 艺术作品 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13
作者 阳晓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2,共2页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体现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民族艺术,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对现代艺术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是否也体现在其中呢?民族文化精神对...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体现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民族艺术,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对现代艺术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是否也体现在其中呢?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艺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前一时期,有人认为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包袱。当然,对于“包袱”一词我们应有辩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形象再现 民族文化传统 现代艺术 表现形式 张艺谋 打官司 艺术生命力 传统民族文化 秋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专题学习会召开
14
作者 杨晓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1,共1页
本刊讯1月18日,“体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主办、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出席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本刊讯1月18日,“体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主办、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出席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在会上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在会上作重点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当代中国 专题学习 价值观念 中华 体认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全国政协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文化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文化 书籍设计 现代 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特征 复古主义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6
作者 霍松林 邓小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 中国文化以仁为根本精神,体现于日常、政治、哲学方面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具体精神。仁的文化以情感为根柢,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诗歌与哲学思想的连环往复关系,对现实生活、社会风俗的潜移默化和深刻影响,都说明诗歌不仅是文学现象,而且是最集中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现象。三大文化精神在诗歌中既分别落实,又相互融汇,在思想感情的根源之地,三大精神汇归为一,成为三千年诗歌发展史的中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歌 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哲学思想 诗歌发展史 根本精神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溯民族美学之根立中华美学之言--评金雅教授《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海 张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4-245,共2页
金雅教授的《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部应运而生的著作。首先,中国日益强大,我们越来越有底气在世界舞台拥有话语权,在美学领域,我们有深厚的美学传统,我们确实有能力和实力去构建自己的美学话语体系;其次,... 金雅教授的《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部应运而生的著作。首先,中国日益强大,我们越来越有底气在世界舞台拥有话语权,在美学领域,我们有深厚的美学传统,我们确实有能力和实力去构建自己的美学话语体系;其次,我们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就亟需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培养人生审美情怀。在这本论文集中,金雅教授对这些重要问题,做出了深入、透彻、精细、稳健而富有开拓和引领意义的建构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 人生情怀 民族精神 民族美学 民族文化精神 美学传统 话语体系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华文化精神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晓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日益进步,到了他们“两手教导大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双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原始人便不再仅仅被动地应付自然的考验,而开始试图对长期困惑他们的自然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精神 文化史研究 人类文化 希伯莱人 群体意识 恶劣的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精神 费尔巴哈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合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2
19
作者 方盛举 杨睿哲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1,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合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性传承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合文化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性传承价值,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度契合,对推动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共同体、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共同体、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共同体、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共同体建设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在强国建设背景下,通过重塑和合文化、弘扬和合文化、践行和合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共同体 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共同体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共同体 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共同体 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精神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翰卿 《学习论坛》 2005年第9期7-10,共4页
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称为文化大省。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的文化资源,变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多元效益,是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中原文化包括传统和现代两大文化结构。弘扬优... 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称为文化大省。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的文化资源,变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多元效益,是我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中原文化包括传统和现代两大文化结构。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河南,已成为我省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髓是其积极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本文试图对中原传统的思想理论文化进行简要梳理,并进而分析其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为建设文化强省发掘精神动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强省 中原文化 精神价值 文化资源优势 民族文化精神 笔谈 优秀文化传统 文化大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