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7,共7页
论文曾在北京“2006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上宣讲,通过“从吹、拉、弹、打四类乐器中精选出的乐器组建成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声部内高、中、低乐器建制是中国上下八千年来乐器及其演奏形式的实践发展到... 论文曾在北京“2006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创作高层论坛”上宣讲,通过“从吹、拉、弹、打四类乐器中精选出的乐器组建成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声部内高、中、低乐器建制是中国上下八千年来乐器及其演奏形式的实践发展到二十世纪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佳选择;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的知识结构、艺术素养由于缺失对中国传统乐器的乐器特性、演奏法、艺术意境创造手法的了解和精通,导致目前的新型民族管弦乐队本应具有的特性、魅力缺失“两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对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传统音乐资源 作曲家 指挥家 演奏家 创作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之源 被引量:5
2
作者 彭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彭修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奠基者之一。他创作的数十部民族管弦乐曲、灌录的数十张唱片以及他的指挥艺术至今影响深远。本文从其创作、指挥、观念等方面,探寻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历久不衰的... 彭修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奠基者之一。他创作的数十部民族管弦乐曲、灌录的数十张唱片以及他的指挥艺术至今影响深远。本文从其创作、指挥、观念等方面,探寻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历久不衰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修文 民族管弦乐艺术 创作 指挥 观念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传统 自主创新——“2007北京彭修文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国际论坛”述评 被引量:3
3
作者 钱建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民族管弦乐艺术是新中国专业音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彭修文作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历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在上世纪中叶参与创建并实践的新型民族乐队建制与创作至今影响深远,本文将近期相关主题研讨活动中的学界动... 民族管弦乐艺术是新中国专业音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彭修文作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历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在上世纪中叶参与创建并实践的新型民族乐队建制与创作至今影响深远,本文将近期相关主题研讨活动中的学界动态作了归纳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修文 民族管弦乐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交响化 交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安潮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1,共8页
以电视剧中多个音乐主题为基础,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线性思维的发展手法,赵季平先生将《大宅门》进行了写意化的展开,其结构布局中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转折及唐代大曲的"散慢中快散"的速度结构逻辑,从而将中国传统... 以电视剧中多个音乐主题为基础,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线性思维的发展手法,赵季平先生将《大宅门》进行了写意化的展开,其结构布局中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转折及唐代大曲的"散慢中快散"的速度结构逻辑,从而将中国传统音乐渐变结构思维融汇其中。乐曲依托民族管弦乐队的音色音响而进行了同质、异质音色材料的调配,展现了多彩音响的民族管弦乐新空间,它将音画融合地来叙事与结构,从而以浓淡对比的器乐化音响的深情诠释,展现了别样的与电视剧音乐不一样的新境界,是民族管弦乐继承传统、发扬经典文化的新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音乐 赵季平音乐艺术 民族管弦乐配器 民族音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音和鸣别样灵地楚风 黄钟大吕一展盛世华韵——听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有感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夜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于2010年1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行。音乐会以126人的强大阵容,大型编钟与新型民族管弦乐的演出形式,在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彭家鹏的带领下,以... 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于2010年1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举行。音乐会以126人的强大阵容,大型编钟与新型民族管弦乐的演出形式,在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彭家鹏的带领下,以"金石丝竹、八音和鸣"的音响色彩,精彩演绎"华韵楚风"的魅力、内涵、风格,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文章通过对音乐会最具特色的编钟与民族管弦乐"八音和鸣"的音响色彩、楚风楚韵《巴楚行》、新文人胡琴《纳兰性德辞意》的分析论述,抒发了音乐会在乐评者内心引发的深刻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中乐团 华韵楚风 编钟 民族管弦乐 楚风 新文人胡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当代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个性化言说——民族管弦乐《海纳百川》创作札记 被引量:2
6
作者 臧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2期88-93,共6页
《海纳百川》作为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其创作主旨就是通过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语言描述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反思、融合、发展的历程,并展现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的品格、包容性的胸怀以及犹如百川入海的气... 《海纳百川》作为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其创作主旨就是通过现代大型民族管弦乐的音乐语言描述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反思、融合、发展的历程,并展现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的品格、包容性的胸怀以及犹如百川入海的气魄与精神。此乐曲悠远宏大的主题与深邃复杂的内容决定了作品所用技法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技法的互文互融又促使了音乐风格上的多元融合,形成乐曲独特的"泛技法"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泛技法风格 心性文化 内涵逻辑 统一渐变的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管弦乐发展问题杂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共5页
文章对广东音乐是否都是一种“歌舞升平”、“花好月圆”类的音乐 ,广东音乐能否代表中国音乐 ,以及有关民族管弦乐发展的乐器、创作方法、演奏风格等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广东音乐 中国音乐 民族管弦乐 乐器 创作方法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康建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2-104,101,共4页
民族管弦乐——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器乐艺术形式,虽历经曲折坎坷,却总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着。如今,各种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挖掘,筛选和改进,新型的民族乐队在编制上已达到了相当完整的规模。在演奏方面,有... 民族管弦乐——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器乐艺术形式,虽历经曲折坎坷,却总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着。如今,各种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挖掘,筛选和改进,新型的民族乐队在编制上已达到了相当完整的规模。在演奏方面,有的乐队也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创作 民族乐队 艺术形式 作品内容 和声手法 民族乐器 发展 传统民族器乐 演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环境对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特征的孕育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曦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45,共3页
社会环境都是孕育艺术作品的气候条件,社会环境影响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彭修文先生是我国民族管弦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彭修文的民族管弦乐,在旋律、技术、曲式、结构等方面艺术特征,除了与艺术家个人杰出的音乐才华有关外,... 社会环境都是孕育艺术作品的气候条件,社会环境影响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彭修文先生是我国民族管弦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彭修文的民族管弦乐,在旋律、技术、曲式、结构等方面艺术特征,除了与艺术家个人杰出的音乐才华有关外,更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孕育的结果。他的作品具有的艺术特征,深深地烙上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点。本文从对彭修文先生创作的民族管弦音乐的艺术特征的认识出发,深入挖掘其生活的时代氛围,在其作品的艺术特征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彭修文 社会环境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邹建平新作——民族管弦乐曲《千里江陵》 被引量:1
10
作者 茅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3期57-59,共3页
邹建平198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后来学校又送他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过两年,得到了著名作曲家陈铭志教授等老师的精心教导。1985年,作为在职研究生,考入原我院作曲教授(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振民班上,攻读... 邹建平198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后来学校又送他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过两年,得到了著名作曲家陈铭志教授等老师的精心教导。1985年,作为在职研究生,考入原我院作曲教授(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徐振民班上,攻读硕士学位。他边学习,边工作,在此期间,他的一些作品就曾多次获奖,并晋升讲师。1988年毕业,获上海音乐学院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1990年,邹建平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研究西方现代作曲技法。1992年归国。1993年,晋升副教授,现任我院音乐系副主任。茅原先生是邹建平读研究生时的指导教师之一,这是去年写的一篇对邹建平新作品的评论,因本刊稿挤,一再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和声手法 德彪西 江陵 梅花三弄 中国作曲家 古琴音乐 时代精神 歌唱性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丝竹·交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品牌构建
11
作者 孙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创建五年有余,从其活跃度和知名度而言,已超越国内多数民族乐团,这离不开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的个人影响力,同时也与乐团立志做“全国一流”的品牌意识,“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艺术定位,音乐季“五大板块”...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创建五年有余,从其活跃度和知名度而言,已超越国内多数民族乐团,这离不开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的个人影响力,同时也与乐团立志做“全国一流”的品牌意识,“丝竹江南、丝竹交响”的艺术定位,音乐季“五大板块”音乐会的内容搭建,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通过委约创作,突出江南特色,探索民族音乐交响化,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塑造品牌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举措也彰显出乐团主导民族管弦乐品类、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第一品牌的独特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民族管弦乐 丝竹江南 丝竹交响 品牌构建 音乐会 委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浅析民族管弦乐《晋商情怀》的主题发展
12
作者 张悦心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民族管弦乐《晋商情怀》是以"山西中路梆子音乐素材"为主题创作而成。本文通过分析该作品主题,旨在探究其主题的内在陈述与外在组织"的发展特点;以及该作品主题在进一步探索民族管弦乐队性能中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音乐主题 中路梆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体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前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简要史实。他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资金来源、招聘培训人才、改制乐器、创作新曲、大胆试奏的探索过程即是战胜重重困难的过程。通过电台的播放... 本文着重介绍前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筹建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简要史实。他们一步步着手解决资金来源、招聘培训人才、改制乐器、创作新曲、大胆试奏的探索过程即是战胜重重困难的过程。通过电台的播放,颇受海内外听众欢迎,为抗战宣传和民族管弦乐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诞生 发展 广播电台 抗战 重庆 国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共性追求与个性表达--以弹拨组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云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以“当代”为时间跨度,以“民族管弦乐配器”为研究对象,以“弹拨组”为限定范畴,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阐明作曲家在创作中的共性追求及包容在共性中的个性化表达。探究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方式、方法及规律,探究当代作曲家在民族管弦乐... 以“当代”为时间跨度,以“民族管弦乐配器”为研究对象,以“弹拨组”为限定范畴,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阐明作曲家在创作中的共性追求及包容在共性中的个性化表达。探究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方式、方法及规律,探究当代作曲家在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思维模式、语言方式及音乐理念,进而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此为创作者、研究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配器 弹拨组 音色 音区 演奏法 复调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八闽古韵 谱写民乐新篇——黄忠钊民族管弦乐创作特色刍议
15
作者 黄艳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黄忠钊教授是一位集二胡演奏、乐队指挥、民族管弦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研究于一身的音乐家。多年来,他凭着对绚丽多姿、风格独特的福建民间乡土音乐的痴迷和对民族器乐创作的热爱,思考和尝试挖掘乡土音乐的自然资源,用音乐语言表达山水如... 黄忠钊教授是一位集二胡演奏、乐队指挥、民族管弦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研究于一身的音乐家。多年来,他凭着对绚丽多姿、风格独特的福建民间乡土音乐的痴迷和对民族器乐创作的热爱,思考和尝试挖掘乡土音乐的自然资源,用音乐语言表达山水如画的福建、表达敢拼会赢的福建人,创作改编了三十多部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民族器乐作品。本文通过分析黄忠钊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地方音调特点、地域乐器特色及其作品的审美特点等,探究民族管弦乐的文化传承,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忠钊 民族管弦乐创作 福建地方音调 福建古代遗存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千一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的文化想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萌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3,共3页
中国当代民乐创作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借鉴与改良之后,正逐渐开始收回“西望”的目光,在重新审视自身传统的蜕变中确立起一种新的品格。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声音符号,如何在葆有传统音乐美学神韵的基础上,跳脱原有的地域化、民间化的文化... 中国当代民乐创作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借鉴与改良之后,正逐渐开始收回“西望”的目光,在重新审视自身传统的蜕变中确立起一种新的品格。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声音符号,如何在葆有传统音乐美学神韵的基础上,跳脱原有的地域化、民间化的文化语境,使其成为记录当代国人情感与精神风貌的一种具有现代意涵的世界性话语,依然是当代音乐家需要不断追寻和探索的课题。张千一最新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大河之北》在这一问题上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文化想象 中国当代 民乐创作 管弦乐作品 声音符号 中国文化 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天伎乐 丝路回响 高为杰民族管弦乐《飞天随想曲》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倩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4,共9页
民族管弦乐《飞天随想曲》受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中乐舞活动场景和音乐演奏场景的启发,从“随想曲”这一音乐体裁出发,利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特点,通过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对音乐材料做层层铺展。整部作品的音乐发展层次... 民族管弦乐《飞天随想曲》受克孜尔石窟壁画艺术中乐舞活动场景和音乐演奏场景的启发,从“随想曲”这一音乐体裁出发,利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特点,通过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对音乐材料做层层铺展。整部作品的音乐发展层次丰富,音乐结构井然有序,作曲家将艺术创作中的视觉观感与听觉体验融为一体,生动地再现了石窟壁画艺术中“伎乐天”的妙曼舞姿,为观众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弘的伎乐飞天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 飞天随想曲 奏鸣曲式 音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的文化表达
18
作者 杨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永远的山丹丹》是作曲家王丹红以陕北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基石,以套曲的单章化形式为结构逻辑,以陕北小调中的核心“三音列”为叙事脉络,通过形态各异、风格统一的主题形象塑造,汇集而成的极具陕北风情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本文从套曲单... 《永远的山丹丹》是作曲家王丹红以陕北民间音乐元素为创作基石,以套曲的单章化形式为结构逻辑,以陕北小调中的核心“三音列”为叙事脉络,通过形态各异、风格统一的主题形象塑造,汇集而成的极具陕北风情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本文从套曲单章化的结构特性、核心音列的深层晕染和主题形象的文化意蕴等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艺术张力、思想动力与文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远的山丹丹》 民族管弦乐 单章化套曲 文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19
作者 田可文 惠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民族管弦乐 国家大剧院 音乐会 乐团 东方 楚风 武汉音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中国武汉首届琴台音乐节”我院演出《高山流水——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
20
作者 田可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12年10月26日晚,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在琴台音乐厅奏响“高山流水一一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音乐会由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这场演出是“2012’首届琴台音乐节”的系列活动之一。
关键词 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管弦乐 高山流水 音乐会 音乐节 演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