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现状的审视与思考 |
胡志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2
|
探寻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之源 |
彭丽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5
|
|
3
|
弘扬传统 自主创新——“2007北京彭修文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国际论坛”述评 |
钱建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3
|
|
4
|
民族管弦乐《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研究 |
王安潮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5
|
八音和鸣别样灵地楚风 黄钟大吕一展盛世华韵——听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有感 |
刘夜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在当代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个性化言说——民族管弦乐《海纳百川》创作札记 |
臧恒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18 |
2
|
|
7
|
民族管弦乐发展问题杂谈 |
李凌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8
|
论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与发展 |
康建东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9
|
论社会环境对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特征的孕育作用 |
陈曦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听邹建平新作——民族管弦乐曲《千里江陵》 |
茅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5 |
1
|
|
11
|
江南·丝竹·交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品牌构建 |
孙凡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浅析民族管弦乐《晋商情怀》的主题发展 |
张悦心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我国第一支新型专业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与发展──抗战时期重庆国乐活动资料之一 |
郑体思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5
|
|
14
|
当代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共性追求与个性表达--以弹拨组为例 |
王云飞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5
|
探寻八闽古韵 谱写民乐新篇——黄忠钊民族管弦乐创作特色刍议 |
黄艳红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张千一民族管弦乐《大河之北》的文化想象 |
张萌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飞天伎乐 丝路回响 高为杰民族管弦乐《飞天随想曲》的音乐分析 |
苏倩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的文化表达 |
杨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我院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管弦乐与编钟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田可文
惠斌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2012’中国武汉首届琴台音乐节”我院演出《高山流水——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 |
田可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