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流动大融居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适应性转型
1
作者 陆俪平 丁海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4,共6页
大流动大融居不只是民族人口的物理平移与空间重组,还意味着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民族交往的方式与样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等正在被流动性解构与重塑。这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将民族社会工作推向了更为关键的重要位置,也昭示着民... 大流动大融居不只是民族人口的物理平移与空间重组,还意味着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民族交往的方式与样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结构等正在被流动性解构与重塑。这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将民族社会工作推向了更为关键的重要位置,也昭示着民族社会工作必须进行适应性转型。以行政性半专业化为特点,聚焦民族地区与民族身份的传统民族社会工作侧重于“稳定取向”的“地域性治理”,对流动人口及其背后的复杂问题关注不足,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碎片化的民族社会工作事务。面向大流动大融居背景下的新特征、新课题,民族社会工作应调适好民族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避免角色错位下的缺位与偏离,并基于流动性构建“脱域性”治理的新范式,在以发展需求为核心的关切下做好领域与功能的提质增量,在下沉社区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动大融居 民族社会工作 适应性转型 民族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整合取向的民族社会工作——以甘肃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社区移民项目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福国 陈芳芳 李巾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移民到甘肃省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移民社区的故事,探讨民族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取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成长点,是以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手法为基础,整合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 以移民到甘肃省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生在移民社区的故事,探讨民族社会工作的整合性取向,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成长点,是以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手法为基础,整合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知识,从民族学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以民族为核心,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跨学科、跨专业的民族社区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社区 民族社会工作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民族融合与民族社会工作创新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汪冬冬 王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3,共6页
民族冲突与民族恐怖袭击事件近年来在我国边疆地区频繁发生,民族融合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民族工作方式创新,民族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以民族为本的创新民族融合理念、整合取向的综融式民族融... 民族冲突与民族恐怖袭击事件近年来在我国边疆地区频繁发生,民族融合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民族社会工作作为民族工作方式创新,民族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以民族为本的创新民族融合理念、整合取向的综融式民族融合方法、上下一体化的民族融合路径、三社联动与项目制的民族融合机制。在传统民族工作失灵的情况下,民族社会工作因其解决民族融合问题具有先天亲缘性关系与后天亲和性优势,成为解决民族融合问题的主要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民族社会工作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元 彭华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研究采用Bicomb和SPSS20.0软件对289篇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主要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与本土化,以及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几个主题上。其理论视角主要为多元文化视角、增... 本研究采用Bicomb和SPSS20.0软件对289篇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主要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与本土化,以及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几个主题上。其理论视角主要为多元文化视角、增权理论、社会性别视角等。随着2014年我国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民族社会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因而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加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对促进新时期民族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民族地区 和谐社会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玉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4,共10页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视角强调维持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增强服务对象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视角强调维持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增强服务对象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融合,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是突破服务困境的关键之举。该视角下的服务策略以“赋权”和“反思性对话”为方法;以“关系建立”为起点,搭建社区为本的支持系统;以“文化融合”为目标,形成整合服务框架。此跨文化服务策略对多元部门、专业服务和个体与群体困境的强调,从工作主体、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三方面创新了当前城市民族工作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文化实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服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及其处遇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冰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
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以少数民族为工作对象的民族社会工作更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因素。以探讨"文化敏感"背后的价值倾向为切入点,对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及其面相进行了系统梳理,厘清其价值取向与认知结构的双重属... 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以少数民族为工作对象的民族社会工作更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因素。以探讨"文化敏感"背后的价值倾向为切入点,对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及其面相进行了系统梳理,厘清其价值取向与认知结构的双重属性,强调其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各自意义,以求达到双方视域融合基础上的工作开展。同时,在探讨文化处遇时开展了对价值观的一般与特殊、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文化持守与文化发展这几组文化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文化 文化处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汤夺先 任嘉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是城市社区和谐的重要因素,民族社会工作因其专业特质与工作场域拥有群体介入优势。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经济融入困境、社会融入困境、文化融入困境与心理融入困境。...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是城市社区和谐的重要因素,民族社会工作因其专业特质与工作场域拥有群体介入优势。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经济融入困境、社会融入困境、文化融入困境与心理融入困境。民族社会工作通过"搭桥跨洞"形成社会关系网络良性互动、助力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社区、民族社团、少数民族精英"结构性联动,以及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最终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牧区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青海湖南岸ZQH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乔益洁 扎登太 +1 位作者 才周加 赵文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9,共5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在国内不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工服务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时期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扎根青海牧区开展社工服务的经验,提出了...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在国内不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工服务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时期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扎根青海牧区开展社工服务的经验,提出了应避免以单一的民族区域或民族群体作为界定"民族社会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应采用"在地知识"及服务场域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界定的要素,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期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本土化 在地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视域下凉山彝族社区“家支养老”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木乃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38,共6页
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 凉山是一个“血缘家支社会”,在血缘共同体关系中,家支通过建立互助网络、共同的价值观、互助机制和长期的社交亲情关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系统,使家支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养老困难和挑战。互助型“家支养老”合乎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与传统观念,是凉山彝区现阶段以及将来相当长时期内妥善解决养老问题的路径。应立足于凉山实际需求,将凉山彝族本土性助人经验和方法与专业民族社会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老人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互助型“家支养老”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家支养老”服务圈,将“养老”变“享老”,加快凉山彝族老年人“善养”格局的形成,发展与凉山彝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这对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民族社区互助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民族社会工作 彝族社区 互助养老 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助力民族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文化敏感性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
10
作者 王钰 佴彩霞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7期150-152,共3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落众多,许多村落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当前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帮助民族村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忽视文化多元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社会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村落众多,许多村落刚刚摘掉贫困的帽子,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当前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帮助民族村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忽视文化多元性、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社会工作在助人方法和理念以及链接资源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开展工作时面对民族村落多元的文化环境,需要更多发挥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力量,不仅可以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同时在推动民族地区社区治理、培养民族人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社会工作 文化敏感性 民族社工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寺坊组织在回族乡村社会工作中的功能发挥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小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8-33,共6页
以回族乡村寺坊和寺坊组织为切入点,通过对转型期回族乡村社会对社会工作需求的分析,讨论回族寺坊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发挥。从回族寺坊组织成员的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回族寺坊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从而探讨民... 以回族乡村寺坊和寺坊组织为切入点,通过对转型期回族乡村社会对社会工作需求的分析,讨论回族寺坊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发挥。从回族寺坊组织成员的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回族寺坊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从而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展开时,如何通过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的内部组织资源来进行社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乡村社会 回族寺坊 寺管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