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1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使命
2
作者 韩伟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任务,同样也是新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主体性和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这一特征的最好诠释。“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与会通,生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范式——“结合范式”。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以更为广阔的视域打开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更大的空间,也提供了更多阐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具体实际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吉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F0003,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百年文艺的理论经验与历史经验的深刻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通性,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化主体性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性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实践意识、本土化的理论塑造与文化建构努力、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思想凝结与理论锤炼三个方面展现内蕴与特征,并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创造产生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主体性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典”走向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阐释的问题、方法与路径
5
作者 段吉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8,178,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典阐释是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理论深化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家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来源,经典阐释从这一来源出发,但不拘泥于摘句式、照搬式、引用式的研究,强调从“经典”走向经典,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论述的哲学观念、基本精神与方法论启发走向文艺问题的整体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阐释面临不同语境与理论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需要强化问题性选择与论域,需要坚持系统性、问题性、批判性、对话性、当代性的研究路径,通过经典阐释,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论述框架和解析方式,在经典阐释、问题介入与批评实践的合理融合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经典阐释 论述框架 解析方式 批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路径——以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为中心
7
作者 邹赞 梁鑫鑫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70,共11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疆译介和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新疆日报》为载体,构筑起新疆地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协会虽然存在对原著的译介选择较少、文艺泛政治化和哲学化等问题,但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原著的译介和传播,不仅为当时的新疆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资源,推动中苏两国在文化和学术思想上的交往交流,而且在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助推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文艺思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回顾与梳理协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及其发挥的现实作用,有助于全面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疆的传播接受状况,以期为“文化润疆”工作贡献文艺力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译介与传播 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 交往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践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恩权 韩幸 +1 位作者 席琰妍 刘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基本观点如何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体现与发展。特别着重于当代中国电影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呈现,包括历史、现实和现代生活题材影片的表达及...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基本观点如何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体现与发展。特别着重于当代中国电影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表达与艺术呈现,包括历史、现实和现代生活题材影片的表达及其在市场动态、理论创新和国际交流方面的展望,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提升中国电影社会责任、深化内容思想性和推动艺术形式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电影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的历史成就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贵伦 宋明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其中有四个具体成果是带有标志性的,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发表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及四个标志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历史性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创新发展,促进了中国文艺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标志性成果 历史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四重逻辑
10
作者 田重 包大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在的文化逻辑,学者们重审大众文化、反思文化危机,在艺术和审美中寻求实现自由的解放策略。再次是走向革命的政治逻辑,学者们在探讨文艺的革命功能、治理潜能和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以一种更加辩证的态度回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落脚群众的人民逻辑,学者们热切地讨论文艺为何服务人民、文艺如何服务人民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倡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人民文艺,不断谱写人民文艺新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找准历史出发点、紧扣实践着力点、锚定人民落脚点,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当代文艺实践经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解放 文艺实践 人民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圆桌谈
11
作者 黎杨全 刘方喜 +3 位作者 曾军 单小曦 谷鹏飞 张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7,共16页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 黎杨全: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们现在进入圆桌会议时间。本次圆桌会议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这一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胡亚敏老师建议。胡老师长期关注文艺学前沿领域,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引起的文艺理论创新颇感兴趣,因此我们特地增加这一环节,讨论这样一个重要而前沿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涉及AI技术引发的文论问题本身,更关乎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都是长期研究或关注AI文艺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圆桌会议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思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有中国特色 艺术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文艺思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政治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文秀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毛泽东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文献。《讲话》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理论形态——“人民文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是其核心精神,文艺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是其理论格调,政治诉求、人民情怀与知识经验的统一是其美学表征。《讲话》奠定了新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成为实现民族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解放的建设性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人民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哲 张小鹏 冯尚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蒋述卓 李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应该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上进行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不同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获得创新与发展,来源于其注...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应该放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上进行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不同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获得创新与发展,来源于其注重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语境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答文艺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大的创新性发展在于,其是从全球化视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出发,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揭示了文艺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文艺与中国精神的塑造、文艺与市场以及文艺与人民之间的重要关联;在社会与文化生态的多元分化状况下重新确立了主流的文化价值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强调了文艺创作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位立场,引导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走向重铸中华民族魂的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精神 文艺市场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阐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燕 刘孜勤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1,共4页
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最为直接的理论概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围绕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展开,实现与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最为直接的理论概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围绕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展开,实现与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最为核心的内容和体现。另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特色还体现在其于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民族形式"的表达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民族特色 内容 体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念然 王诗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轨范。从其早期的俄乡心程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作用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认识;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畅想,既有对新大众语言的原型想象,也有对普洛大众文学之现实与未来的宏观剖析,更有对中国文学出路的积极探讨;他对马列主义文艺原典的阐释与发扬,既有"直取心肝"的准确,也有因激进而带来的误读;他以革命现实主义为立场的文艺批评实践因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战斗性和高度的针对性而显现了鲜明的"政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共1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决中国社会矛盾、解答中国文艺问题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变革、文艺发展、理论建构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决中国社会矛盾、解答中国文艺问题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变革、文艺发展、理论建构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问题意识。同时,在不同中国问题意识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可以分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的政治形态、以解决文艺现实问题为主的批评形态、以解决理论体系建构为主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中国问题意识的三种不同意识类型和三类不同话语形态,并非是毫无关联或截然对立的,而是在相对差异中又相互关联、相对独立中又相互影响的。正是这种差异中的相互联系、独立中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创新 中国问题意识 理论形态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历史反思和创新展望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谭好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 学术研究有大道理大问题与小道理小问题之分,治学者当先思考和解决大道理大问题。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也必须首先着眼于其大者,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守正创新有关的"理论边界"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弄清这个"是"与"非"的界线或曰边界究竟何在,是继承守正的前提,也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边界"意识,首先要强调文论研究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精神、原则和主要观念上来。在此前提下,还应将守护边界与拓展边界有机统一起来,在内聚性的守持与开放性的外拓之间建立起一种既守护住"主义"又使"主义"获得新的时代内蕴的创新机制;二、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有关的"中国问题"。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无不表明,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发现和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从问题入手展开理论之思,是理论研究能否取得成就产生影响的关键。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要树立问题意识,与学界普遍强调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中国化,实质上是一致的;三、推进思想创新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本来具有方法论上的巨大优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时期,研究方法甚至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最为薄弱的一环。基于此种状况,必须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两大基本原则:其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其二是逻辑与历史或者说是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相一致的原则。在遵循这两大原则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一些更加切近文艺特性的研究方法,也应予以发扬光大,这主要有三个具体方法:一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而形成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二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汲取了各种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辩证思维方法;三是基于对象感性存在特殊性之艺术的或美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理论边界 中国问题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民族化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文治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2期61-68,共8页
坚持文艺的民族化,是我们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方针性的重要问题,文艺界有不少同志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是努力贯彻的,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取得了成绩的。这在文艺创作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比... 坚持文艺的民族化,是我们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方针性的重要问题,文艺界有不少同志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是努力贯彻的,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取得了成绩的。这在文艺创作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比较而言,我们文艺理论的民族化,似乎比文艺创作要略逊一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其一是认识问题,有相当部分搞文艺理论工作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民族化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而裹足不前;其二是方法问题,有些同志虽然赞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民族化,但不甚得法,因而成效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 创作实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民族形式 民族特点 文艺方针 中国文学史 相结合 古代文艺理论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