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兼论中国语境下民族概念类型化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子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40-45,共6页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跨境民族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诸多困境。民族概念的类型化赋予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适宜的维度,为跨境民族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族群 民族概念 跨境民族概念 中国民族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部族”“少数族群”与民族概念中国化——论中国民族话语体系形成前后的“三胜”大势 被引量:1
2
作者 龚永辉 梁鑫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7,61,共8页
由"汉部族"之争开始的"民族形成上限问题"讨论,到随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结束的"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之争,分别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转换生成前后的"险胜"和&... 由"汉部族"之争开始的"民族形成上限问题"讨论,到随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结束的"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之争,分别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转换生成前后的"险胜"和"浅胜";为了确保中国民族话语体系的"完胜",应该进一步在民族观教育主渠道上实现民族概念的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族 族群 民族概念中国化 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概念的困境、原因及建议——兼论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茂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9,共5页
民族学界对民族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并非真实存在,甚至出现了"去民族化"的思潮。民族概念争议的焦点在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对话以及是否用"族群"取代"民族"概念等... 民族学界对民族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并非真实存在,甚至出现了"去民族化"的思潮。民族概念争议的焦点在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对话以及是否用"族群"取代"民族"概念等问题,原因在于中西语境下的民族概念的歧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特性差异、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的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抓住民族发展的基本特点,揭示民族概念的一般内涵,探求民族概念的研究路径来化解其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概念 民族定义 研究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对中华民族概念及特征的探索和把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贽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对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次把握中华民族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对中华民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次把握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特征,并且创造性地对中华民族及其构成民族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对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及其构成民族的属性差别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对中华民族构成国情的正确认识和重大创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 民族概念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概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阮西湖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2-66,共5页
民族形成理论问题是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学术界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不足之处是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以下我从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民族形成 民族概念 种族 几个问题 人们共同体 苗族 民族概念 资产阶级民族 历史渊源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探讨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问题 《民族研究》编辑部在京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
6
作者 奔骥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93-94,共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杂志编辑部,四月下旬在北京邀请民族理论界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就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问题进行了专门座谈。这次讨论会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持。北京地区的有关科研、教学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杂志编辑部,四月下旬在北京邀请民族理论界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就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问题进行了专门座谈。这次讨论会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持。北京地区的有关科研、教学和民族工作部门及云南,内蒙古等地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共四十几名同志参加了座谈,通过座谈充分交换了意见,对什么是民族和民族一词的翻译及民族的定义问题,发表了许多新的见解。这次专题讨论会是继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国内关于民族概念和名词翻译问题讨论之后又—次重要的学术探讨。 这次座谈讨论所提出的一些见解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 民族定义 民族研究 资产阶级民族 学术讨论会 编辑部 民族概念 名词翻译 民族理论 民族工作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概念的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的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姚上海 李学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 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石,讨论并走出当前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还须从其最基本的“民族”概念着手。要结合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及其影响,分析当代中国“民族”概念生成的历史渊源,梳理其演变发展逻辑以及学术思想轨迹,找寻中国化的“民族”概念形成的原初动因;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一当今我国民族研究的核心命题,把握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政治诉求,进而以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厘清“民族”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民族”概念之间的原初张力;在反思“民族”概念中国化的原初误读、泛化应用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和“人民性”再造民族群体意识,重塑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生成具有时代特质的现代“中华民族观”,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民族理论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小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兴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的出现与早期运用,是认知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现代概念的萌生可能与19世纪西方民族的接触和文化碰撞具有一定的历史关联,而流行得益于日本汉字新词对译西方的用法,是中、西、日文...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的出现与早期运用,是认知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现代概念的萌生可能与19世纪西方民族的接触和文化碰撞具有一定的历史关联,而流行得益于日本汉字新词对译西方的用法,是中、西、日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 NATION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西方“国家”和“民族”概念的译介及其对陈独秀早期思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毅 谢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思想史 “国家” 民族概念译介 陈独秀早期思想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民族志:基于欧文·戈夫曼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晴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3,共12页
有关欧文·戈夫曼的研究通常忽略方法论问题。秉承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衣钵,戈夫曼的社会研究主要采用参与观察法,但经验描述并非主旨,其最终目标是寻求一般性的解释框架。戈夫曼对民族志的贡献在于有关“概念民族志”的思想与实践,它... 有关欧文·戈夫曼的研究通常忽略方法论问题。秉承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衣钵,戈夫曼的社会研究主要采用参与观察法,但经验描述并非主旨,其最终目标是寻求一般性的解释框架。戈夫曼对民族志的贡献在于有关“概念民族志”的思想与实践,它是以田野调查和实践感为基础、以理想类型为升华工具、以提炼概念和普遍性的解释框架为宗旨的民族志研究范式。概念民族志类似于中层理论,其特点是以概念体系为核心。戈夫曼以精神病院为原型探讨了作为概念的“全控机构”,这一努力可被视为概念民族志研究之典范。概念民族志可以回应会话分析学派认为戈夫曼的社会研究缺乏经验性的批评,它为当下的民族志实践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戈夫曼 概念民族 全控机构 海外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存在的相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建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2,共13页
什么是民族,谁也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相反,如果说民族不是什么,人们却能够给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现有民族概念中包含的所有构成要素都不是绝对的,把民族绝对化是产生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行为的根源。因此,对民族概念要素的相... 什么是民族,谁也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相反,如果说民族不是什么,人们却能够给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现有民族概念中包含的所有构成要素都不是绝对的,把民族绝对化是产生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行为的根源。因此,对民族概念要素的相对性加以剖析十分必要,民族存在相对性的理论观点,充分肯定了人类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真实性。民族相对性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不承认有绝对的民族存在,也不无限放大民族的相对性,坚定地认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客观而普遍的,承认并尊重彼此的联系比刻意区分彼此的不同更加重要。这种认识有利于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团结、合作和友爱,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和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 民族存在 相对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识别”的两个问题刍议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兰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6-58,共3页
民族识别简述及带来的思考民族识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牵头、学者参与对我国的民族状况进行调查从而使之清晰化的一个包含着政治、学术性质的事件。在民族识别过程中,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是识别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族群认同 少数民族 保安族 民族概念 国家力量 复杂性 解构与建构 四个阶段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百年发展管窥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严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和民族问题实际,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对民族与民族问题的认知,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 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和民族问题实际,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对民族与民族问题的认知,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主要围绕民族、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等话语,构建起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繁荣发展、民族事务治理、民族工作实践、多民族国家建设等内容和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始终秉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精髓,并因循贯彻纲领、阐释政策、凝结理论的理路,在理论创新发展中实现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品质实在、追求实用是党的民族理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创新 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走廊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大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当下的民族走廊研究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问题也很明显。在概念界定上,民族走廊研究不仅存在过于强调或者弱化"走廊式"地理特征的不足,而且忽略了它的世界意义。由概念界定不准所引发民族走廊的研究定位以及对"民族&qu... 当下的民族走廊研究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问题也很明显。在概念界定上,民族走廊研究不仅存在过于强调或者弱化"走廊式"地理特征的不足,而且忽略了它的世界意义。由概念界定不准所引发民族走廊的研究定位以及对"民族"涵义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 民族走廊概念 民族走廊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现象及其本质特征
15
作者 金云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8-13,共6页
什么是民族?作为一种广义的民族概念和我国的习惯用法,应如何表述?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性认识。问题不仅在于各国历史过程和民族过程的差异以及学者们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之不同,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在斯大林定义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左右... 什么是民族?作为一种广义的民族概念和我国的习惯用法,应如何表述?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性认识。问题不仅在于各国历史过程和民族过程的差异以及学者们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之不同,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在斯大林定义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左右下,就经典论定义,使研究对象和参照对象本未倒置。因而,在我们的民族学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则不可能避免了。笔者以为,要正确表述民族概念,必须排除各种先入为主的成见,立足于对民族现象的基本认识,从世界普遍存在的民族现象中概括其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特征 民族共同体 民族现象 民族文化 民族 民族概念 民族过程 人们共同体 社会群体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传统民族电影理论局限:华语电影与作者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乔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8,共3页
两岸三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复杂性,让电影学领域的"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一词充满争议。安德鲁·西格森(Andrew Higson)的"民族电影概念"(The Concept of National Cinema)指出了民族电影之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 两岸三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复杂性,让电影学领域的"中国电影"或"华语电影"一词充满争议。安德鲁·西格森(Andrew Higson)的"民族电影概念"(The Concept of National Cinema)指出了民族电影之于民族文化身份构建的关系,然而该理论侧重于传统的国家/民族概念,将其应用到两岸三地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在阐明电影作者论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一个作者导演理论框架,来化解传统民族电影理论的局限性,为研究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民族文化身份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论 华语电影 民族文化身份 民族电影概念 文化身份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认识问题
17
作者 孙青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51,76,共7页
近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民族有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能不能称为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可不可以谈发展;什么是民族发展,我国各民族应该怎样发展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华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 近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民族有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能不能称为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可不可以谈发展;什么是民族发展,我国各民族应该怎样发展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华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该有符合实际的认识。现在提出一点粗浅看法,共同讨论,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发展 民族 列宁 认识问题 资产阶级民族 社会主义时期 民族概念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胡汉关系研究中若干概(观)念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鸿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该文是《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一书的序论。民族的概念、"王朝国家"及其二元制的建构、"胡人汉化"等问题,在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中不仅随时触碰、不可回避,而且对于准确把握历时中的具体事项的尺寸,甚为重要。作... 该文是《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一书的序论。民族的概念、"王朝国家"及其二元制的建构、"胡人汉化"等问题,在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中不仅随时触碰、不可回避,而且对于准确把握历时中的具体事项的尺寸,甚为重要。作者就长年研究的实践进行提炼,以心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关系 民族概念 王朝国家的二元制建构 胡人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秀仁 干志耿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4期129-134,120,共7页
渤海国,即我国唐朝勃海(忽汗州)都督府管辖区,它作为地方政权对境内各族来说,不单体现为通常的军事政治联合体,而且在其统治的二百余年中确实形成了以靺鞨人为主体而又不同于固有鞣鞨族的新的族的共同体,即我国历史上的渤海族(按马克思... 渤海国,即我国唐朝勃海(忽汗州)都督府管辖区,它作为地方政权对境内各族来说,不单体现为通常的军事政治联合体,而且在其统治的二百余年中确实形成了以靺鞨人为主体而又不同于固有鞣鞨族的新的族的共同体,即我国历史上的渤海族(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概念应为“部族”,我国学术界也习惯于称之为民族,但均指前资本主义民族而言)。笔者认为渤海国与渤海族两个范畴不尽相同,本文即着重阐述其相异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渤海国 高句丽 形成过程 共同体 契丹 女真 民族概念 黑龙江省 一夫一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