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新学书目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与政治诉求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开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1,共7页
晚清出现了一股编纂新学书目的高潮。它们通过提要、类序、自注等多种形式,评论晚清新学历史书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批判世界史编纂的语境中争取中国史家的话语权;在对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中... 晚清出现了一股编纂新学书目的高潮。它们通过提要、类序、自注等多种形式,评论晚清新学历史书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批判世界史编纂的语境中争取中国史家的话语权;在对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中国史的批驳中进行国民爱国主义教育;著录、评论中国史家的新学历史撰述,反映出晚清史学的自我期许与学术自信。晚清学者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在所撰写的新学书目中,通过对兴亡史和变法史的评论寄予了保国、强国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学书目 民族本位 政治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本位·中庸型文化:黄文山的“文化出路”观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有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我国著名文化学家黄文山创建文化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的文化问题,为中国及世界文化寻找出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讨论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借中西文化之长、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方案,以复兴中华民族。1949年... 我国著名文化学家黄文山创建文化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的文化问题,为中国及世界文化寻找出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讨论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采借中西文化之长、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方案,以复兴中华民族。1949年旅美以后,他在批判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以"中庸"法则做根据,建立以"中庸型文化"为核心的浑融的"会通文化",作为解决中西文化出路的最终方案。黄文山的这一"文化出路"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建构与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文山 文化出路 民族本位 中庸型文化 会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土洋”对立到“建设民族本位体育” 被引量:34
3
作者 熊晓正 陈晋章 林登辕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土洋”对立到“建设民族本位体育”熊晓正,陈晋章,林登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但并未能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摧垮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伴随着政治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文化战线也展开... 从“土洋”对立到“建设民族本位体育”熊晓正,陈晋章,林登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但并未能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摧垮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伴随着政治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文化战线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方文化”大论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本位 体育军事化 现代体育 近代体育 体育发展 体育形式 体育教育 传统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传统史学续命: 宋慈抱《续史通》的民族本位思想
4
作者 蹇伶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0-197,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宋慈抱撰《续史通》,于欧风强劲之时,以“续”为名,效仿、光大《史通》及其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肆力于对传统学术体系与命脉的传承,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本位思想。《续史通》还自觉称引和继承浙籍学者的史学主张,形成了推尊... 20世纪30年代,宋慈抱撰《续史通》,于欧风强劲之时,以“续”为名,效仿、光大《史通》及其代表的传统史学理论,肆力于对传统学术体系与命脉的传承,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本位思想。《续史通》还自觉称引和继承浙籍学者的史学主张,形成了推尊浙籍学者和浙东史学的特色。宋慈抱对中国史学传统的守护,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但放在历史的长时段看,亦是推动中国史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学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慈抱 《续史通》 民族本位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本位视域下的古典目录学理论建构——傅荣贤《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读后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庆新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以"回归民族文化本位和自我身份立场"为编纂指导,从中国古代目录产生与衍变的"历史语境"切入,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形式结构、文献标引、文献组织等内容,试图揭示中国古代目...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以"回归民族文化本位和自我身份立场"为编纂指导,从中国古代目录产生与衍变的"历史语境"切入,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形式结构、文献标引、文献组织等内容,试图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兼具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双重本质,从而建构民族文化本位视域下的古典目录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本位 中国古代目录学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对法律实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15,77,共5页
论民族文化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张晓辉民族文化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由于人类可以按照不同的群体、历史、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实际上,民族的形成本身即是一个文化现象,而划分民族的标准也多是... 论民族文化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张晓辉民族文化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由于人类可以按照不同的群体、历史、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的民族(实际上,民族的形成本身即是一个文化现象,而划分民族的标准也多是文化的标准)所以,人类文化也便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法律实施 民族文化 价值取向 语言文字 中华文化 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的实施 民族关系 民族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的金庸小说研究——以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为例
7
作者 李泉 曹漪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7,共5页
宋伟杰(Weijie Song)是英语世界研究金庸小说水平较高的学者,他立足于中西兼通的学养基础,以宏阔的二元比较视野,对金庸小说民族观展开了极有创见的诗学阐发研究。本文以"民族-国家"主题及其与民族本位思想批判为主线,对宋伟... 宋伟杰(Weijie Song)是英语世界研究金庸小说水平较高的学者,他立足于中西兼通的学养基础,以宏阔的二元比较视野,对金庸小说民族观展开了极有创见的诗学阐发研究。本文以"民族-国家"主题及其与民族本位思想批判为主线,对宋伟杰的金庸小说民族观研究进行了总体上的梳理和评述,从而在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金庸诗学之再审视基础上深化对金庸民族史学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民族本位思想 金庸 武侠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振民族精神 回归民族传统——香港诗人蓝海文新古典主义诗歌印象
8
作者 常文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8-91,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上探讨了蓝海文新古典主义的内涵。指出了他回归传统,拥抱现代,重振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民族本位 典雅 意象营构 语言的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复兴”到“民族复兴”--论张岱年哲学的民族性
9
作者 张允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8-197,共10页
民族复兴需从"哲学再兴"做起,复兴民族哲学——这是张先生终生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全部哲学活动的宗旨。如果离开了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哲学便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如果丢失了生生不息的哲学基础,民族精神也只能是一种游魂。... 民族复兴需从"哲学再兴"做起,复兴民族哲学——这是张先生终生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全部哲学活动的宗旨。如果离开了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中国哲学便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如果丢失了生生不息的哲学基础,民族精神也只能是一种游魂。一个没有主体意识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在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民族本位即中国本位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张先生的心目中,文化问题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他批判"全盘西化论",提出在融会中、西、马的基础上综合创造出中国新文化的思想是毕其终生学力而铸成的文化通观。从"哲学复兴"到"民族复兴",集中体现了张岱年先生哲学民族性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复兴 民族复兴 民族本位 “全盘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澳大利亚外交机构建置的沿革
10
作者 汪诗明 王艳芬 《学海》 2003年第5期146-151,共6页
20世纪见证了澳大利亚外交管理机构的萌芽、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澳大利亚外交由依附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嬗变 ,反映了它的外交功能范围由重视政治和安全防务的传统外交向关注经贸事务的新型外交的巨大转变。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外交机构 建置过程 外交功能 安全防务 经济贸易事务 民族本位意识 英国 自治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女真皇族谱牒文化述论
11
作者 杨忠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和其他民族一样,女真谱牒经历了由口传谱牒向书写谱牒的发展过程。景祖一系完颜阿离合懑、完颜勖、完颜宗翰留意女真系谱法度,搜集、传承先祖遗事,撰定女真完颜族谱,为女真谱牒整理做出贡献。女真谱牒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女真谱牒的传承... 和其他民族一样,女真谱牒经历了由口传谱牒向书写谱牒的发展过程。景祖一系完颜阿离合懑、完颜勖、完颜宗翰留意女真系谱法度,搜集、传承先祖遗事,撰定女真完颜族谱,为女真谱牒整理做出贡献。女真谱牒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女真谱牒的传承,教育女真子弟保持传统族风、遵守世选世婚制度、重视士族作用,延续民族发展。女真谱牒文化既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又包含着鲜明的崇尚汉文明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 谱牒 民族本位 汉化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