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民族文学传统在五四时期的现代化转换
1
作者 吕家乡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6期62-65,共4页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背景下,由鲁迅、郭沫若等开拓者们创造的辉煌成果。就其文学渊源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力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借鉴,一是得力于中国固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横的借...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背景下,由鲁迅、郭沫若等开拓者们创造的辉煌成果。就其文学渊源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力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借鉴,一是得力于中国固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横的借鉴也好,纵的继承也好,都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创造性的转换。对于外国的先进文学,是给以“民族化”的转换,洋为中用,使之变成我们民族的东西;对于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是给以“现代化”的转换,古为今用,使之由古典的东西变为现代的东西。就新文学诞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横的借鉴起了主导作用,纵的继承则属于基础的构成。如果没有外国先进文学的输入,我们固有的优良传统不可能迅速地实现现代化转换;但是,如果没有优良的文学传统与输入的外国先进文学相呼应,舶来品就无法在中国扎根。不承认外来文学对五四新文学起了催生作用是不合实际的,认为五四新文学造成了传统文学的“断裂”也是不合实际的。本文只就后一方面试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民族文学传统 古代文学 五四新文学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 郭沫若 现代文学思潮 鲁迅 传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
作者 羊春秋 王忠祥 《江汉论坛》 1959年第5期4-8,共5页
一"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在我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毛主席曾经满意地肯定"五四"运动的... 一"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在我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毛主席曾经满意地肯定"五四"运动的业绩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那时候,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运动 郭沫若 五四 文化革命 鲁迅 民族文学传统 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 中国历史 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钱念孙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6期2-10,共9页
世界文学是各民族文学在全球范围形成整体联系后出现的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处于世界文学时代的民族文学,都是民族发展和国际发展的统一,因而其民族性都是吸收和溶含了其他民族因素的开放的民族性。从总体看,民族文学地方性的消逝程度... 世界文学是各民族文学在全球范围形成整体联系后出现的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处于世界文学时代的民族文学,都是民族发展和国际发展的统一,因而其民族性都是吸收和溶含了其他民族因素的开放的民族性。从总体看,民族文学地方性的消逝程度,与世界文学的发展程度成正比关系,但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却不会变成机械呆板的群体,人类文化成为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也不会失去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变得单调划一。文章还概述了研究世界文学现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学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此文原文较长,共四个部分,这里发表的是三、四部分。第一、二部分的标题分别是:“世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传统 世界文学 民族 文学现象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世界文化 现当代作家 拉丁美洲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云南民族文学创作的思考
4
作者 李丛中 《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91-97,共7页
建国三十五年来,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走过了一条光辉然而并非平坦的道路。 当新中国的阳光照耀云南边疆的时候,云南的民族新文学,便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萌芽、生长,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一向被人认为... 建国三十五年来,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走过了一条光辉然而并非平坦的道路。 当新中国的阳光照耀云南边疆的时候,云南的民族新文学,便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萌芽、生长,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一向被人认为是蒙昧与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突然涌现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也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佳作。彝族作家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白族作家杨苏的《没有织完的筒裙》,傣族歌手康朗甩的《傣家人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民族文学传统 民族文学创作 云南民族 傣族 李乔 传统文学 民族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 白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文学对传统文学蕴蓄的开掘功能
5
作者 钱念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33,共8页
外来文学作为与本民族文学相异的文学系统,其输入不仅可以直接向本民族文学的现实发展提供借鉴之资;而且还能触发和启示人们从新的角度,对本民族传统文学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在过去传统中发掘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蕴涵。本文即主要依据中... 外来文学作为与本民族文学相异的文学系统,其输入不仅可以直接向本民族文学的现实发展提供借鉴之资;而且还能触发和启示人们从新的角度,对本民族传统文学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在过去传统中发掘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蕴涵。本文即主要依据中国文学接受西方文学影响后如何改变自己对传统文学认识的事实,通过对这一事实的描述及产生原因的探讨,来阐发外来文学对传统文学蕴蓄的开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学 文学作品 民族文学 卡夫卡 外国文学 文学影响 变形记 西方小说 诗歌风格 艾略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跳跃——试论文学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的变态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念孙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4期4-10,1,共8页
对民族文学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之间的同步关系即常态关系,讨论较多,则对民族文学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流之间异步发展的变态关系作了较深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变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文学横向交流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学的... 对民族文学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之间的同步关系即常态关系,讨论较多,则对民族文学的纵向延伸与横向交流之间异步发展的变态关系作了较深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变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文学横向交流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学的纵向延伸发生“断裂”的状况;二是由于横向交流的刺激,使民族文学的纵向延伸出现“跳跃”发展的状况。基于这种观点,作者还对过去一些理论中的矛盾现象作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传统 德国文学 十八世纪 现代文学 拉丁美洲文学 殖民地 传统文学 异域文化 世界文学 二十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静的顿河》与《复仇的火焰》比较初探——兼论中苏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7
作者 王国华 石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26-33,共8页
1 任何民族文学的发展,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前后联系之中,同时又处在与他民族文学不间断的地区性交流之中。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影响,已逐渐成为推动... 1 任何民族文学的发展,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前后联系之中,同时又处在与他民族文学不间断的地区性交流之中。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不同民族文学的横向影响,已逐渐成为推动各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种横向影响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一般说来,横向的文学影响只有在文学和社会过程有着内在相似之点才成为可能。正如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普列汉诺夫所说:“一个国家的文学对于一个国家文学的影响,是和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关系的类似成正比例的。”稍许考察一下中苏文学发展与影响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文学 民族文学传统 葛利高里 文学发展 火焰 复仇 苏联文学 相似之处 作家 情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的独创性
8
作者 曾小逸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3期73-78,共6页
任何现代作家,既是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制约的民族个体,又处于各民族文学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中发展的时代。任何现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同时发生作用的两种力量: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以及两... 任何现代作家,既是受到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传统制约的民族个体,又处于各民族文学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中发展的时代。任何现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同时发生作用的两种力量: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在世界性文学交流的时代,如何解决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之间的冲突,决定着每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成功与失败、杰出与平庸、伟大与渺小。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之间的冲突,涉及广泛的文学范畴: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审美意识……,而其基本方面,则体现为传统的文学价值观与现代的文学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及其所导致的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的危机——文学的独创性概念,构成了这一危机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创性 外来影响 民族文学传统 民族传统 文学交流 现代作家 世界性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创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立波与外国文学
9
作者 李庆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79-85,共7页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大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或曾留学域外,或通晓外语,因此,他们在自己民族文学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能够直接地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的丰富补养,不断融入新机,来促进自己的创作。而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家又能集...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大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或曾留学域外,或通晓外语,因此,他们在自己民族文学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能够直接地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的丰富补养,不断融入新机,来促进自己的创作。而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家又能集创作、翻译、批评和研究于一身,广泛地涉足文学的各个领域,以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贡献于发展中的新文学。周立波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作家 肖洛霍夫 艺术风格 民族文学传统 高尔基 托尔斯泰 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