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阚如良 史亚萍 +1 位作者 Hsiang-te Kung 周宜君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19-27,共9页
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 妇女是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角色变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该研究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案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定量分析,从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妇女参与旅游活动后的社会角色变迁,揭示了旅游业影响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的规律。研究表明,发展民族文化遗产旅游为妇女创造了本土就业机会,增加了更为直接的显性收入,进而提升了妇女在家庭的劳动地位和决策地位,引发了妇女消费观念、职业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互动模式的变化,妇女社会角色变迁为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但新的社会角色只是妇女原本角色的调整、补充和拓展。妇女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促使妇女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政府、企业、妇女三方仍需努力,充分释放旅游业在促进妇女发展与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积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乡村妇女 社会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逆向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海南 邱望标 黄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9-382,共4页
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法研究为目的,从实物测量、三维CAD模型、曲面模型评价体系、CAD模型重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逆向工程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选用有代表性的贵州少数民族文物——布依族酒壶、水壶以及木制傩戏面... 以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法研究为目的,从实物测量、三维CAD模型、曲面模型评价体系、CAD模型重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逆向工程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选用有代表性的贵州少数民族文物——布依族酒壶、水壶以及木制傩戏面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iscanner激光扫描测头对其进行数据采集,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可刻录到光盘上作为文物数据永久保存;更进一步地,采用目前流行的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studio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精简、数据滤波、数据修补、提取特征线等处理后得到NURBS曲面;为保证曲面模型重建的精度,在曲面重建模型后对其误差评价,通过控制误差的方式指导曲面模型重建,使重建的文物曲面模型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原状;最后,在功能强大的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中导入重构的NURBS曲面进行曲面缝合、放样等,将其生成实体CAD模型,并对模型的局部特征进行适当的再设计以实现文物实体模型的优化.对该模型进行快速成型制造可得到文物复制品或成品模具,即实现逆向工程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逆向工程技术应用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该项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发展,也能为类似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逆向工程 数据采集 CA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遗产的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以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世林 田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6,共5页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文化战略。对已列入国家级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傣族的赞哈、泼水节和孔雀舞的保护,以及在文化遗产本体及资源开发方面,均可走一条以客位保护为手段,以主客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傣族 客位保护 主位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位语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世林 田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通过政府法规和相关组织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客位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并非最为有效。只有文化主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充分...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通过政府法规和相关组织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客位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并非最为有效。只有文化主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信心,实行主动的主位保护,并配合具体的政策法规,使主位保护和客位保护充分融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地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主位保护 客位保护 民族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旅游—生活空间”: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桂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模式包括:旅游空间原地生产、旅游空间本地生产、旅游空间异地生产3类,而每一类空间生产模式亦可涵盖诸多类型。这3类模式及其5种类型的比较研究初步表明:本地旅游空间生产模式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模式包括:旅游空间原地生产、旅游空间本地生产、旅游空间异地生产3类,而每一类空间生产模式亦可涵盖诸多类型。这3类模式及其5种类型的比较研究初步表明:本地旅游空间生产模式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正效应最为突出;保持景区与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稳定、合理的空间结构与文化展示合作关系,是此模式的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旅游—生活空间 可持续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旅游景观的民族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效果评价——以云南民族村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桂榕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观被集中生产并展示于主题公园,它集中体现了当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云南民族村的个案表明,其村寨文化景观、民族歌舞艺术景观、民族节日景观、民族手工艺景观四方面都体现出对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观被集中生产并展示于主题公园,它集中体现了当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复杂关系。云南民族村的个案表明,其村寨文化景观、民族歌舞艺术景观、民族节日景观、民族手工艺景观四方面都体现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较好保护。因此,在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次生文化生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文化旅游背景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激活民族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民族文化遗产真实性判定及诠释的权力,还在于少数民族文化持有者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旅游景观 保护利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兴全 许艳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20-27,共8页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河西走廊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之一...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河西走廊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掘文物价值、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京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141,共4页
80年代以来,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生存危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既具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性,同时又凸显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在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性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就特殊区情下新疆... 80年代以来,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生存危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既具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性,同时又凸显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在文化遗产保护一般性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就特殊区情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保护现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躬耕有道 浸润无声——评《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
9
作者 常亚恒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4-96,共3页
吴正光所著的《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系第一部系统研究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不仅对深入研究贵州民族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文化史、民族史以及考古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在综合观察该书... 吴正光所著的《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系第一部系统研究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不仅对深入研究贵州民族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文化史、民族史以及考古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在综合观察该书书写特点以及作者吴正光学术历程的基础上,从编排体例、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三方面分析此书的写作特色,并结合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对其出版价值做出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正光 《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 出版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基本情况的分析与探讨
10
作者 白京兰 张建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4-47,共4页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针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有效制度供给却相对滞后,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中存在专门立法少、不平衡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立法中的制度创新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针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有效制度供给却相对滞后,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中存在专门立法少、不平衡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立法中的制度创新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地方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美玲 马连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1期53-62,共10页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但相关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相关法律制度很不完善。面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和保护工作的滞后的现状,国家应当注重以法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促...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但相关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相关法律制度很不完善。面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和保护工作的滞后的现状,国家应当注重以法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要求国家必须在法律机制上有新的突破,打破保护机制滞后于开发机制的局面,合理有效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中华文明和谐发展。笔者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能够结合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拟立专门法律、完善现有制度,为合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感知文化距离对民族文化遗产体验意愿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佳果 杨海鑫 郑密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6,共12页
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引入旅行生涯模式理论,构建了包括旅游者感知文化距离、感知新奇、感知文化风险、文化体验意愿和旅游经验等构念在内的模型,以2个典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广西龙脊梯田和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 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引入旅行生涯模式理论,构建了包括旅游者感知文化距离、感知新奇、感知文化风险、文化体验意愿和旅游经验等构念在内的模型,以2个典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广西龙脊梯田和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用PLS-SEM工具检验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的影响显著,即TPCD正向影响感知新奇和感知文化风险,情感阶段对意动阶段的影响亦显著,即感知新奇正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而感知文化风险负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2)感知新奇与感知文化风险在TPCD对文化体验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该结论验证了旅游者文化体验意愿产生的心理过程遵循CAC理论模型,这是一个认知影响情感进而影响行为意愿的递进过程;3)认知积累在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部分显著,即旅游经验负向调节TPCD对感知文化风险的正向影响,但在TPCD对感知新奇的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感知文化距离在特定的国内旅游情境下同样对旅游者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文化距离研究的对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文化距离 文化体验意愿 感知文化风险 旅游经验 感知新奇 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传统、规范全民族、无可移易地经典化,是为“民族文化遗产” 被引量:2
13
作者 洛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0-143,共4页
无论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对待"昆曲"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不是(昆)剧团和(昆班)演员所能担负得起来的。"剧团即‘剧种’"、"昆剧团就是‘昆曲’"的观念及... 无论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对待"昆曲"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都不是(昆)剧团和(昆班)演员所能担负得起来的。"剧团即‘剧种’"、"昆剧团就是‘昆曲’"的观念及做法是完全要不得的。昆班是戏班、昆班演员是艺人,他们没有对剧作的政治思想内容进行"推陈出新"的责任,更没有担负"民族文化、民族戏剧及‘南北曲’、‘曲唱’等艺术表现"以至"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生死存亡那样的重任的责任,也无从担当起那样的重任。如今,抬所谓"昆曲"("昆剧")惟恐不高,捧昆班演员惟恐不极,称为他们是"‘昆曲’艺术"唯一的传承者、唯一的"继承、发展"者、"振兴‘昆曲’"的希望全部所寄:"老师"、"艺术家"、"艺术大师"……;实在是一大误导。表面上看起来,是尊重了、崇敬了;其实是将原不当他们担负之重任无端地加压在他们的身上。"捧杀"演员,事犹小可;演坏戏放毒草,可以检讨改过;而民族文化之流失、"人类文化遗产"之消亡,将势必无可避免地罪之于(昆)剧团、演员,他们能担得起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昆曲 艺术创作 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发展 传承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栏目稿约
14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目前为中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全国高校30佳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目前为中国百强社科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全国高校30佳社科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云南省优秀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科期刊 稿约 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高校武术教学
15
作者 刘新卯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92年第5期87-90,共4页
一、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武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项目,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与大自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早在我国的上古时代,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狩猎过程中与凶猛禽兽进行斗争时运用... 一、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武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项目,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与大自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早在我国的上古时代,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狩猎过程中与凶猛禽兽进行斗争时运用了徒手和持简单器械的各种搏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武术教学 高校 继承 传统项目 上古时代 原始人类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民族文化遗产观初探
16
作者 游小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2期45-48,共4页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在导师杨昌济的影响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观。杨昌济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认为博采西方文化之长是必要的,但是, “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在导师杨昌济的影响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观。杨昌济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认为博采西方文化之长是必要的,但是, “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情形,而善应宇宙之大势。”①他也排拒“保守国粹”的喧嚣,主张用“新时代之眼光来研究吾国之旧学”,从而“合东西两洋之文明一炉而冶之。②这种有分析、有取舍地汲纳民族文化遗产,并融汇外国文化的有益养份,以推动新文化演进的主张,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青年毛泽东 “全盘西化” 五四时期 西方文化 民族精神 外国文化 文化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出版
17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101,共1页
由王叔磐、旭江主编的《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与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合作,于1989年出版《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化文化》之后的又一部成果.本书共收入19篇研... 由王叔磐、旭江主编的《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与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合作,于1989年出版《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化文化》之后的又一部成果.本书共收入19篇研究论文,涉及我国先秦及南北朝、辽、金、元、清代北方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主题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华 艺术 民族文化遗产 出版
全文增补中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亟需“抢救”
18
作者 赵昌春 《中国出版》 1978年第15期21-23,共3页
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大搞形左实右,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出版工作陷于停顿状态,无人问津。有关同志强烈呼吁,对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也要拨乱反正,亟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抢救... 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大搞形左实右,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出版工作陷于停顿状态,无人问津。有关同志强烈呼吁,对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也要拨乱反正,亟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抢救”。新疆有十二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古典文学而论,就有四部是中外驰名的:第一部是《玛纳斯》(玛纳斯是柯族英雄的名字),长十五万行,近二百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遗产 新疆少数民族 古典文学 历史唯物主义 抢救 虚无主义 维吾尔族 文化革命 出版工作 整理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0
19
作者 娄章胜 袁校卫 陈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72,共4页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保护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政府的支持、保护机构的积极引导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却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府职能失调、保护机构作用不突出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保护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政府的支持、保护机构的积极引导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却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政府职能失调、保护机构作用不突出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创新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专业的保护队伍和保护机构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 社会学视角 AGI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