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根能拓展民族文化意识吗?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洁 《当代文坛》 1986年第3期39-42,共4页
一群“新人”在寻根。 他们跋山涉水,考察文物古迹,寻访民俗风情,“言必称诸子百家儒禅道,还有研究易经八卦的”。他们声称,要重新认识“民族自我”,要强化中国文化的“民族意识”,要开辟一片民族文化的“生地”。“寻根”似乎旨在掀起... 一群“新人”在寻根。 他们跋山涉水,考察文物古迹,寻访民俗风情,“言必称诸子百家儒禅道,还有研究易经八卦的”。他们声称,要重新认识“民族自我”,要强化中国文化的“民族意识”,要开辟一片民族文化的“生地”。“寻根”似乎旨在掀起一场拓展民族文化意识的思潮。 我们要探究的是,寻根能拓展民族文化意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意识 “打倒孔家店” “反传统” 文化 定效 “正统” 禅道 文化制约 “新传统” 传统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学寻“根”
2
作者 缪俊杰 《江淮论坛》 1986年第3期53-59,共7页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某种稳定性和继承性,但它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对于文学中这种继承和革新的现象,我国古代文论把它称为“通变”,认为文学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传之久远,善于继承才能丰富多彩。即所谓“...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某种稳定性和继承性,但它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对于文学中这种继承和革新的现象,我国古代文论把它称为“通变”,认为文学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传之久远,善于继承才能丰富多彩。即所谓“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文心雕龙·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意识 文学 古代文论 意识形态 文心雕龙 继承性 稳定性 文学创作 民族文化传统 新时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文化为基准的民族意识分类
3
作者 靳晓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共4页
民族意识是基于将民族视为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具有"文化"和"共同体"的双重内涵,其中文化是民族意识的主要表征。从此意义上讲,以往将民族意识做整齐划一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应以文化为基准将其细化为民族主... 民族意识是基于将民族视为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具有"文化"和"共同体"的双重内涵,其中文化是民族意识的主要表征。从此意义上讲,以往将民族意识做整齐划一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应以文化为基准将其细化为民族主文化群意识、民族亚文化群意识和民族类别意识,使其更加符合各民族的具体生存现状,对民族工作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类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4
作者 杨连有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1,共4页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心理 民族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之觉醒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2-155,共4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其核心在于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的契机源于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极度活跃和“文化抗战”论的兴起、“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这一觉醒有力地推动和加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其核心在于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的契机源于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极度活跃和“文化抗战”论的兴起、“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这一觉醒有力地推动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文化意识 文化民族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文化的内核:和谐思维方式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亚文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 和谐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季明认为,和谐文化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左亚文认为,和谐思维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是改革时代的哲学升华。和谐思维作为一个包含了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它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思维,但重在应用,重在管用,重在实践。柳菊兴认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和谐观。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传统和谐观。孙抱弘认为:我们当今要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就应在生存现实与理性追求的接合部,通过全民的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的公共理性,构建相应的公共伦理和公共政策,从而营造有利于和谐文化孕育发展的人际氛围。李忠认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文化 思维方式 内核 和谐社会 民族文化意识 哲学社会科学 历史时代 智力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的新境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7
作者 苏娟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63-68,共6页
中国编辑要想毫无愧色地充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守护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新的境界:在广度上具有更广阔的国际文化视野,在深度上具有更深厚的专业文化素养,在高度上具有更自觉的... 中国编辑要想毫无愧色地充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守护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新的境界:在广度上具有更广阔的国际文化视野,在深度上具有更深厚的专业文化素养,在高度上具有更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新一代文化大厦的建设者,为中华民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而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当代编辑出版者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编辑境界 国际文化视野 专业文化素养 民族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诗歌的本土意识:诗人与读者
8
作者 何海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9,共5页
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它的心理根源可以追溯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它是一种思维定势。作家有,读者也有。把本土意识导入外国文学研究能够扩大外国文学欣赏的视野。本土意识,究其本质,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在研究过程中,本土... 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它的心理根源可以追溯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它是一种思维定势。作家有,读者也有。把本土意识导入外国文学研究能够扩大外国文学欣赏的视野。本土意识,究其本质,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在研究过程中,本土意识从无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这种研究方法重在宏观把握,引向文化包容和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意识 读者 诗人 诗歌 中美 民族文化意识 外国文学研究 意识层面 意识理论 心理根源 思维定势 文学欣赏 价值取向 研究过程 宏观把握 研究方法 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同步 被引量:3
9
作者 仲呈祥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42-43,共2页
文学是人学,它所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人的心态。而心态的形成,主要乃是一定民族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文化所涵,又博大精微。它涵盖整个社会,确是一个“牵毫发而串动古今上下的关联域”(阿城:《又是一些话》)。因此,文学欲以历史的、美学... 文学是人学,它所重点表现的对象,是人的心态。而心态的形成,主要乃是一定民族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文化所涵,又博大精微。它涵盖整个社会,确是一个“牵毫发而串动古今上下的关联域”(阿城:《又是一些话》)。因此,文学欲以历史的、美学的目光来宏观地观照人类复杂的心态,就一定要强化渗融其间的民族文化意识,这实在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了的。 时下出现的文学创作自觉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民族文化意识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博大精微 审美观照 西部电影 文学创作 关联域 历史积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论一种比较文学观的建立
10
作者 贾益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5-93,共9页
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兴盛,既有世界文化发展的原因,又有世界文学发展的根据。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同时具备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眼光和胸怀,换句话说,比较文学研究在宏观上必须具有世界文化意识和世界文学意识。这既是比较文学研究应有... 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兴盛,既有世界文化发展的原因,又有世界文学发展的根据。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同时具备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眼光和胸怀,换句话说,比较文学研究在宏观上必须具有世界文化意识和世界文学意识。这既是比较文学研究应有的理论品格和思维特性,同时又是“比较文学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探讨与把握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形成、发展的基本特点,对于建立一种适应于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发展的比较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 世界文学 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文化意识 文化形态 民族文学 东方文化 文学意识 文学走向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保守主义泛起的背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昌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3-4,共2页
新保守主义泛起的背景昌切新保守主义无疑是90年代思想文化的主潮。它在80年代亮相,但因时运不济,被强大的启蒙声浪盖住了,未成大气。未几而时来运转,新保守主义乘机泛起,一举逆转了80年代的主导思想,大有“席卷天下,包举... 新保守主义泛起的背景昌切新保守主义无疑是90年代思想文化的主潮。它在80年代亮相,但因时运不济,被强大的启蒙声浪盖住了,未成大气。未几而时来运转,新保守主义乘机泛起,一举逆转了80年代的主导思想,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之势。新保守主义阵营由三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保守主义 “现代性” 民族文化意识 意识形态 捷克斯洛伐克 宗教问题 中国文化 民族文化认同 南北朝鲜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姓氏窥源
12
作者 王君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4-61,共2页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姓氏之中,体现着鲜明的民族历史渊源。中国人口姓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不仅是血统的标志,家庭的徽章,而且表现了民族的宗法观点和文化传统,自然...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姓氏之中,体现着鲜明的民族历史渊源。中国人口姓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不仅是血统的标志,家庭的徽章,而且表现了民族的宗法观点和文化传统,自然也蕴含一定的门第思想。纵观中国人口姓氏的变化,可见其发展变化是完全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一些旧的姓氏或消亡或融合或转换,一些新的姓氏或重组或振兴或诞生,都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前仆后继和兴旺发达。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姓氏不仅是联系社会人际关系的竖韧纽带,而且是民族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姓氏 民族融合 发展变化 民族 文化传统 演进过程 系出 中国公民 民族文化意识 联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感于作家的理论兴趣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火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43-45,共3页
很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当代文坛,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面临着一场突破(其实,某些方面已经突破)。这种态势,不能只认为是因为今春“两个自由”的确立,而应归结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理论界,不满现状,反刍三十来年(有的... 很显然,大家都意识到了,当代文坛,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面临着一场突破(其实,某些方面已经突破)。这种态势,不能只认为是因为今春“两个自由”的确立,而应归结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理论界,不满现状,反刍三十来年(有的从“五四”开始)文学的历史,横向探讨与世界文学的比较和影响,深化发展文学基本观念,思考研究方法论的更新,表现出少有的理论活力。在这个大趋势内,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群 兴趣 “十七年”文学 文论 民族文化意识 世界文学 当代文学 思考研究 陈建功 当代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年文艺理论批评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凯雄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3期77-81,共5页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有感于文艺理论批评落后于创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出了文艺理论批评必须改革的疾呼后,一九八五年的文艺理论批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向我们展现了异常活跃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它预示着我们文艺学研究的...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有感于文艺理论批评落后于创作实践的发展而发出了文艺理论批评必须改革的疾呼后,一九八五年的文艺理论批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向我们展现了异常活跃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它预示着我们文艺学研究的观念正在革新,方法将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批评 文学评论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化断裂 创作实践 百家争鸣 民族文化意识 作家 文艺批评方法 当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风吹来雪莲香
15
作者 马丽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回族文化 伊斯兰文化 民族意识 民族情感 宗教意识 民族文化意识 雪莲 自我批判 《绿》 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关注农村的变革
16
作者 李贵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1期30-31,共2页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的母亲,我的哥哥姐姐以及小时当放牛娃的很多好朋友,都还在农村。虽然我是从学校门到机关门,但至今仍和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农民,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大厦的支柱。农民的喜怒哀乐,常常使我感同深受,想到农民的...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的母亲,我的哥哥姐姐以及小时当放牛娃的很多好朋友,都还在农村。虽然我是从学校门到机关门,但至今仍和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农民,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大厦的支柱。农民的喜怒哀乐,常常使我感同深受,想到农民的疾苦,使我不断反躬自己行为的是与非。 我的第一篇小说《王蜂子》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与出来的。写一个象工蜂一样的农民和他女儿,辛辛苦苦酿造甜蜜的生活,但却无法承受沉重的历史加给他们的沉重负荷。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农村 农民 作品 工蜂 反躬 放牛娃 重负荷 专业户 跳鱼 民族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
17
作者 陈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42-142,共1页
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区教授,男,1946年1月生,广东南海县人。现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广东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比较文学研究会副秘... 博士生导师区鉷教授区教授,男,1946年1月生,广东南海县人。现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广东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广东比较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本土意识 外国文学教学 民族文化意识 西方现代文论 英语语言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研究方法 世界文学 中国老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中学汉语文教学一瞥
18
作者 施仲谋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香港 中学 汉语文教学 语言环境 民族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去来析——论新时期文学从“现代化”到“寻根”的转变
19
作者 钟秋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108-112,37,共6页
无独有偶,在1985年这一年里,上海青年作家王安忆于年初写了一篇《归去来兮》,湖南青年作家韩少功于年中也发了一篇《归去来》。当然是巧合,两篇文章从体裁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王安忆写的是随感,抒发她从美国旅行归来的感受;韩少功写的... 无独有偶,在1985年这一年里,上海青年作家王安忆于年初写了一篇《归去来兮》,湖南青年作家韩少功于年中也发了一篇《归去来》。当然是巧合,两篇文章从体裁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王安忆写的是随感,抒发她从美国旅行归来的感受;韩少功写的是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黄治先的人偶然去到湘西某山寨的离奇遭遇。可是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新时期文学 王安忆 西方现代派文学 韩少功 山寨 作品 民族文化意识 冯骥才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