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3-70,共8页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往 传播介质 民族文化遗存形态 终极介质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夫熊猫》系列中的民族文化传播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民族文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具有民族限定意义的人类具体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成果。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容器,能够直观且高效地记录、传播民族文化。梦工厂出品的系列电影《功夫熊猫》冲破了国家与民族的障碍,为东西方观众建立起了交... 民族文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具有民族限定意义的人类具体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成果。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容器,能够直观且高效地记录、传播民族文化。梦工厂出品的系列电影《功夫熊猫》冲破了国家与民族的障碍,为东西方观众建立起了交流,是一个在讨论民族文化传播时的经典案例。文章从好莱坞的跨文化传播与《功夫熊猫》中民族文化的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等方面,分析《功夫熊猫》系列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熊猫》 好莱坞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时装对跨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3
作者 王艳晖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高级时装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由于服饰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高级时装作为象征的艺术而且同时具有时尚性,这就决定了高级时装会从独特的视角且永不停歇地主... 高级时装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由于服饰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高级时装作为象征的艺术而且同时具有时尚性,这就决定了高级时装会从独特的视角且永不停歇地主动挖掘文化艺术的内涵,向世人展现最新、最深刻的文化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时装 文化艺术 民族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 信息过程 艺术表现 时尚性 停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在云南红河学院举行
4
作者 白润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1,共1页
本刊讯 由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于12月4日在红河学院隆重举行。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学会 民族文化传播 新闻传播 红河学院 少数民族 委员会 新媒体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电影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破”与“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祥东 邓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7,共7页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本质就在传播民族文化、精神信仰,以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固基家国认同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在叙事上由于现代化取向不明、文化间性理念引领共情传播不足、过分强调猎奇的差异化,所以创作繁而不荣、多而不精...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本质就在传播民族文化、精神信仰,以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固基家国认同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在叙事上由于现代化取向不明、文化间性理念引领共情传播不足、过分强调猎奇的差异化,所以创作繁而不荣、多而不精,电影节展“高美誉”,而市场却“低赞誉”。在此实然困境之上,少数民族电影应当活化情感叙事,建构“共同体美学”、寻求“他者范式”,更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表述内容,将文化产品传播转变为文化传播,注重传播场域、方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民族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 民族影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形式探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锦云 耿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与形式包括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口碑传播、品牌塑造、实体展示、多媒体呈现、文创产业、民间交流等多种样式,早期建构的传播路径在当前势头强劲,新出现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辜鸿铭 《论语》 转喻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5-27,共3页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媒介生态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广告传播的民族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品良 《当代传播》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广告运作与传播的民族化与一体化之争突出起来.就此,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广告传播的民族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广告传播 民族 文化效益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文化冲突的根源与中华文化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俊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广泛而深远。1969年互联网诞生,1994年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2009年7月,Forrester Research调研公司发布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中国网民将占到全球的17%。互联网...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广泛而深远。1969年互联网诞生,1994年我国互联网接入国际互联网。2009年7月,Forrester Research调研公司发布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网民数量将达到22亿,中国网民将占到全球的17%。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展开互联网外交,都在利用互联网宣传本国的政治主张及价值观念,展示其软实力。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国际政治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挑战,中国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故此,探究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为我国政府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期我刊特约编发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文章,分别从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互联网文化冲突的根源与中华文化发展,互联网对日本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借鉴,跨国网络治理等不同的视角予以探讨,以期将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并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文化发展 文化冲突 中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民族文化传播 矛盾冲突 数字化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网站——从眼睛到心灵
11
《远程教育杂志》 2006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张舒予教授带领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设计开发了视觉文化网站,以视觉素养培养和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的理念,对视觉文化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进行视野独特的探究与交流,以达到“从眼睛到心灵”的...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张舒予教授带领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设计开发了视觉文化网站,以视觉素养培养和民族文化传播相结合的理念,对视觉文化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进行视野独特的探究与交流,以达到“从眼睛到心灵”的传播与交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文化网站 心灵 眼睛 民族文化传播 教育技术学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 设计开发 视觉素养 教学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参与打造“民艺之乡”的实践研究——以灯展艺术节报道为例
12
作者 郜月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县级行政区作为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湖北省宣恩县域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其在2018年获评“湖北省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县级行政区作为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湖北省宣恩县域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其在2018年获评“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以当地文化活动为宣传重心,推进媒体整合发展,巩固壮大全县民俗文化阵地,全面打造“到恩施旅游,来宣恩过夜”的宣传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图画文字符号的意义生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文字符号是用以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同的文字符号形式,其信息的表意与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梳理历史信息和走入不同文化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仅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切入点... 文字符号是用以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同的文字符号形式,其信息的表意与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梳理历史信息和走入不同文化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仅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古老图画文字的表意方式,并想以此展开民族文化传播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符号 东巴文字 民族文化传播 东巴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困扰和反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允仲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走出去”的方式涉及图书出口、版权输出、国际出版项目合作等方面。随着中国出版实力的不断壮大,目前,一些中央和地方出版单位又开始以资本输出为手段,以在国外直接独资、合资... 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走出去”的方式涉及图书出口、版权输出、国际出版项目合作等方面。随着中国出版实力的不断壮大,目前,一些中央和地方出版单位又开始以资本输出为手段,以在国外直接独资、合资设立出版社为形式,以外国本土化生存和发展为目标,参与国际竞争,做强出版产业。这是我国出版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软实力增强的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去”战略 出版单位 中国 民族文化传播 国际竞争 出版产业 图书出口 版权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民俗学研究综述
15
作者 李倩 张怀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36,共6页
在对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民俗学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成果非常有限,但仍有部分学者发现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民俗基因,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体现在研究成果中,如对民间传统叙事模式的研究、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对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研究... 在对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民俗学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成果非常有限,但仍有部分学者发现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民俗基因,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体现在研究成果中,如对民间传统叙事模式的研究、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对民族审美心理定势的研究等。总的来说,为促进中国家庭伦理剧鲜明民族风格的形成并使其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助力,对它的民俗学探究迫在眉睫,同时也期待这一研究能系统性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民俗学 民族风格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