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文华 纳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积淀厚重、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些因素客观地决定了其民族产业的特性。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在保持文化原貌的基础上,注重其活态性和原生性;它脆弱易变、不能修复再生,且在民族地区世代传承...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内容丰富、门类多样、积淀厚重、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些因素客观地决定了其民族产业的特性。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在保持文化原貌的基础上,注重其活态性和原生性;它脆弱易变、不能修复再生,且在民族地区世代传承,文化的创造者和使用者都是当地民众。因此,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产业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及其制度保障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雅霖 贾登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生态脆弱性、难以保护性、意识形态性等特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我国民族... 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生态脆弱性、难以保护性、意识形态性等特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应选择生态经济模式生态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取决于制度保障,强调政策和法律即制度环境的创设,应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生态化发展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邢启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的经济转型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和文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经济转型 社会转型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 被引量:44
4
作者 丁智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非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具有内生互动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决定了少数民族非遗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又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的重要路径。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其生产性保护的开展更容易市场化、产业化。但在实践中,"保护"与"开发"仍是个不易协调的难题。壮族织锦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壮锦、绣球的生产性保护折射了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产业进程,对其考察可管窥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与困惑,从中亦可尝试探讨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非遗 生产性保护 壮族织锦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4
5
作者 樊泳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3,共5页
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运作存在一些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性,表现在文化旅游、民族歌舞、工艺品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 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使得在实践层面上,文化产业的运作存在一些随意性、盲目性和短视性,表现在文化旅游、民族歌舞、工艺品加工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在一片喝彩声中作一些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能让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之路走得更稳、更顺、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产业 实践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罗香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1,共3页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在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发展中体现交叉关系。二者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民族节日,通过顶层设计、品牌传播、区内外协...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在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发展中体现交叉关系。二者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民族节日,通过顶层设计、品牌传播、区内外协同等策略,成功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民族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
7
作者 和自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62,共9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特色文化作为区域经济独特资源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丽江也如此,并以其丰富民族风情、特殊的地区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蕴涵了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以特色文化作为区域经济独特资源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丽江也如此,并以其丰富民族风情、特殊的地区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蕴涵了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中牢固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全新理念,把民族文化由非物质文化转变为物质财富,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民族文化产业 建设 传统 文化资源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艳秀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只有紧跟"互联网+",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走向未来。然而,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力量与影响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仍待拓宽。"互联网+"时代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用&qu... 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只有紧跟"互联网+",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走向未来。然而,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力量与影响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仍待拓宽。"互联网+"时代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用"互联网+民族文化"来构建其产业链,具体路径有四:"互联网+民族旅游",推进和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互联网+文化艺术",创新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新路径,提升文化艺术影响力;"互联网+文化教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与责任感;"互联网+产业金融",依托互联网金融,解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互联网+”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与对外传播——基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传播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智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166,共6页
文化与传播是内生互动的,文化亲缘关系和跨界民族存在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民族文化产业既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差异化战略,也是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以对外文化贸易为主的对外传播又会... 文化与传播是内生互动的,文化亲缘关系和跨界民族存在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民族文化产业既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差异化战略,也是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以对外文化贸易为主的对外传播又会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要充分利用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资源实现国际化创意,拓宽民族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渠道,打造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骨干企业,培养民族文化产业国际贸易人才,从而提升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的传播能力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文化亲缘 民族文化产业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以云南丽江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晏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6,共6页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丽江,在古老的东巴文化、浓郁的商业文化和多元的古城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现象。这一集群现象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影响着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因此,对丽...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丽江,在古老的东巴文化、浓郁的商业文化和多元的古城文化的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产业集群现象。这一集群现象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影响着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因此,对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当地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分析对促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集群 区域发展 文化变迁 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6-12,共7页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然后从内生动力要素和外源动力要素两个视角来观察其动力要素群及其作用机制,在构建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模型和模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基础上,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其动...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然后从内生动力要素和外源动力要素两个视角来观察其动力要素群及其作用机制,在构建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模型和模型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基础上,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其动力的作用,并判别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1.人才创造和市场需求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2.政府作为外源动力,在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显著;3.创新动力是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产业组织层面各动力要素相互作用的归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民族文化产业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智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9,共5页
文化全球化增加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难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生态脆弱,旧的保护观念和思维不太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于文化事业的保护方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 文化全球化增加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难度,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生态脆弱,旧的保护观念和思维不太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于文化事业的保护方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保护必须更新观念,以适应活态性、整体性、创新性与自觉性的内在要求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将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通盘考虑,以文化保护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充分保障,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保护的内在需求和重要途径,通过适宜的产业化利用,拓展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空间,增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共生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民族特色文化 保护与传承 边疆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云南看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挤身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并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云南省走过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产业 培育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类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纲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1,共4页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族文化体验、民族工艺品输出、民族演艺经营、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文化市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等典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具备立足实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关怀、统筹兼顾的特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寻找发展的延伸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民族文化 民族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效用探析——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传播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智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80-84,共5页
在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与和谐世界话语氛围中,对外传播要进行战略转型,以文化传播实现间接、潜在、深层持久的传播效果。而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发展时期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由于文化情境与文化亲缘关系,民族文化... 在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与和谐世界话语氛围中,对外传播要进行战略转型,以文化传播实现间接、潜在、深层持久的传播效果。而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产业是文化大发展时期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由于文化情境与文化亲缘关系,民族文化产业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近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国家进行了较好的传播实践,由此可探讨分析民族文化产业对外传播的路径由来与能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产业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系统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从自组织与他组织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系统具有丰富独特的外部资源环境,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产业人才资源的管理与持续开发问题。从自组织与他组织角度出发,通过控制论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为这一领域进行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提供...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系统具有丰富独特的外部资源环境,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对相关产业人才资源的管理与持续开发问题。从自组织与他组织角度出发,通过控制论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可为这一领域进行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提供新思路以及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 人力资源 自组织 他组织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泉万 《湖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本地资源 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 市场 朝阳产业 政府 产业 民族文化产业 家长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大的户撒刀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蕾 张卫芳 《村委主任》 2009年第11期48-49,共2页
阿昌族,人口3万余,祖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打制长刀闻名于世。由于阿昌刀大多产自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故阿昌刀又名户撒刀。民间有"东有龙泉剑,南有户撒刀"的说法。项老赛自幼继承祖辈打刀技艺,既而精益求精,终成一代刀王,成... 阿昌族,人口3万余,祖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打制长刀闻名于世。由于阿昌刀大多产自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故阿昌刀又名户撒刀。民间有"东有龙泉剑,南有户撒刀"的说法。项老赛自幼继承祖辈打刀技艺,既而精益求精,终成一代刀王,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将传统工艺薪火相传的过程中,他也成就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昌族 薪火相传 传统工艺 技艺 刀具 财富 寨子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评《民族文化产业论纲》
19
作者 安清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民族文化产业是基于民族民俗文化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从这一点出发,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民族文化产业是基于民族民俗文化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从这一点出发,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陈庆德、郑宇、潘春梅编著的《民族文化产业论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围绕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梳理了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为新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整体来看,该书对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以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 民族民俗文化 理论与实践 民族地区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 传承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伍艺昭 吕万刚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实践逻辑,并提出赋能进路。价值: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践逻辑:以资源禀赋为重要依托,以政策导向为有效保...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实践逻辑,并提出赋能进路。价值: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践逻辑:以资源禀赋为重要依托,以政策导向为有效保障,以人民幸福为内核动力。赋能进路:强化创新引领,激活新动能;促进协调发展,优化新格局;坚持绿色生态,擦亮新底色;聚焦多维开放,增添新活力;践行共享理念,释放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民族体育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