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 被引量:7
1
作者 滕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6,共4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方式有职业文化交往、社区内的生活文化交往、媒体传播的信息交往、相同宗教信仰下的文化交往;在性质上可以分为平等和谐的文化交往和矛盾冲突的文化交往;民族文化交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交往方式有职业文化交往、社区内的生活文化交往、媒体传播的信息交往、相同宗教信仰下的文化交往;在性质上可以分为平等和谐的文化交往和矛盾冲突的文化交往;民族文化交往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成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交往 民族关系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西南边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司徒班钦三赴丽江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硕 姚婧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5,共10页
西藏噶玛噶举派高僧司徒班钦曾于公元1729至1759年间三次前往丽江地区。虽然噶玛噶举派在丽江传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至司徒班钦时期,由于蒙古势力南下、甘丹颇章政权崛起、改土归流等原因,噶玛噶举派在该区域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在此历... 西藏噶玛噶举派高僧司徒班钦曾于公元1729至1759年间三次前往丽江地区。虽然噶玛噶举派在丽江传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至司徒班钦时期,由于蒙古势力南下、甘丹颇章政权崛起、改土归流等原因,噶玛噶举派在该区域的发展已大不如前。在此历史背景下,司徒班钦应邀南下,于沿途建寺传法,同上至云南提督、丽江知府,下至把总、木瓜、班色、头人等大小官员及信众频繁交往,构建起了多民族的社会关系网络。司徒班钦接触和学习了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汉族等多民族的文化,并将其引介到藏族社会,同时也将藏族文化进一步传播至兄弟民族地区,为18世纪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文章以司徒班钦三赴丽江为切入点,对18世纪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特征及影响,乃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班钦 丽江 纳西族 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