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 |
杨念群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
|
民族性视域下的中国文化现代性追求 |
吉献忠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3
|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
林铁
张建永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4
|
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 |
邓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5
|
中国戏剧的民族性和现代性——与董健先生商榷 |
王安葵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6
|
民族情结:我国近代外国文学译介文化选择的另一种解读 |
吴书芳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自我”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一种现代性考察 |
顾明霞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8
|
从“乡土”走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选择 |
林少敏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13
|
|
9
|
文化认同的困境——9O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反西化思潮 |
许纪霖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8
|
|
10
|
汉语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
李庆本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1
|
新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民族化思考 |
陈卓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2
|
未完成的现代性(上)──论启蒙的当代意义并纪念“五四” |
高远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5 |
8
|
|
13
|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
丁少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4
|
鲁迅的“国民性”概念辨析——从与“民族性”概念的关联出发 |
迟蕊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5
|
20世纪中国古典悲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杨再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6
|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青年运动六十年评述 |
田杰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7
|
新保守主义泛起的背景 |
昌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8
|
《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总目录 |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