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苏民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2期65-70,18,共7页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 精神文化 阶级 相互关系 中华民族 民族性与时代性 时代 社会文化氛围 具体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2
作者 韩超 《学习论坛》 1998年第4期21-22,共2页
文化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民族性构成它的载体,时代性构成它的内核,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构成一个文化系统的整体。因此,任何一种形态的文化都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都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民族性与时代性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时代特征 思想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一元与多元之谜 被引量:1
3
作者 叶俊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性;其二,认为其基于"文化三路向"而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是陷入了文化多元与文化一元的二难困境。本文致力于从梁漱溟本来的内在思维理路来说明他的"三路向文化观"与"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既没有落入简单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等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同时又有他自身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三路向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一元与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庞朴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2期4-11,共8页
现在关于文化史和文化比较研究得到普遍的注意,但文化理论,文化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比较好的翻译著作似乎也不多见。关于文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生疏的,尽管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说,没有相应的理论和... 现在关于文化史和文化比较研究得到普遍的注意,但文化理论,文化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的研究。比较好的翻译著作似乎也不多见。关于文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生疏的,尽管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逻辑上说,没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就无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正在从事文化方面的研究,但确实没有一个文化学的理论。大家都在用自己认为方便的,熟悉的方法进行探索。我曾建议出版社搞一些系统的文化学译丛。从1919年到1949年曾经翻译过几部西方的文化学著作,解放后几乎没有搞。目前只好一边搞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学 中国近代史 西方人 民族性 社会科学 翻译 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属感、认同感与历史选择——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知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8,共8页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产生一种自我意识——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行为模式的共同趋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凝结为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乃形成文化的民族性。 从垂直方向上看,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价值观念有延续性,具有潜在支配作用,但同时又因时代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使其价值标准产生变化,从而影响行为模式的变化,形成文化的时代性。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文化变迁中居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性与时代性 认同感 民族主义 论文化 价值标准 历史选择 概念世界 归属感 文化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被引量:1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8-68,共1页
88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访问庞朴如题一文。庞朴认为:中国文化有着自己完整的文化,与另一系统的西欧文化既有对抗关系还有互补关系。不是简单的谁打倒谁的问题。而五四主流人物的倾向是凡是中国的一律打倒。汉字、中医、... 88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该报记者访问庞朴如题一文。庞朴认为:中国文化有着自己完整的文化,与另一系统的西欧文化既有对抗关系还有互补关系。不是简单的谁打倒谁的问题。而五四主流人物的倾向是凡是中国的一律打倒。汉字、中医、京剧、武术、气功、国画,统统要不得,万事不如人。其实不同民族文化得以存在的根据,无可区分轩轾。如就局部而论,西医的技术无可厚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区分 民族性与时代性 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 西欧文化 互补关系 对抗关系 中医 武术 气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五声纵合性和弦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莉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2期12-19,共8页
王建中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影响颇大的作曲家.从五十年代留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进行钢琴教材编写工作以来,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留下几十首脍灸人口的钢琴作品.从最初的代表作《云南民歌五首》到七十年代的《陕北民歌四... 王建中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影响颇大的作曲家.从五十年代留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进行钢琴教材编写工作以来,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留下几十首脍灸人口的钢琴作品.从最初的代表作《云南民歌五首》到七十年代的《陕北民歌四首》以及八十年代的序列作品《钢琴组曲》、自由无调性作品《诙谐曲》,王建中通过对五声性民族语汇的自然渗透,形成了他特有的“雍雅清新,精致细腻”的个人创作风格,在和声的运用上,走出了一条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风格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作品 和弦结构 音乐形象 陕北民歌 五声纵合结构 自由无调 王建 民族风格 民族性与时代性 和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之别”与“中外之异”——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反思之一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大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6,共8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围绕东西文化的比较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反思这些争论,并从理论上总结其得失,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是很有益处的。(一) 东西文化存在着差异,这是新文化派和文化保守主义者都承认的事...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围绕东西文化的比较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反思这些争论,并从理论上总结其得失,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是很有益处的。(一) 东西文化存在着差异,这是新文化派和文化保守主义者都承认的事实,但这种差异的实质何在,对此,他们的认识又大相径庭。概而言之,新文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在文化保守主义看来则是“中外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东西文化论争 中西文化 文化路向 民族性与时代性 梁漱溟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进化 根本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似而神异——中学西渐片论
9
作者 许苏民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3期57-65,共9页
文章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区分以及文化交流的内在机制的视角探讨了中学西渐问题,认为:给予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以积极影响的,实际上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的积极因素;由于这种影响而造成的两种文化形似而神异的情形,可详... 文章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区分以及文化交流的内在机制的视角探讨了中学西渐问题,认为:给予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以积极影响的,实际上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的积极因素;由于这种影响而造成的两种文化形似而神异的情形,可详加分析为十一个方面;西欧启蒙者所赞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时代内容,乃是经过了特定的媒介机制、接受机制和扩散机制改速后的产物。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其反映深层文化心理的民族性的方面,而其时代性的具体内容和特殊运用则是必须予以全面扬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西渐 启蒙者 民族性与时代性 伏尔泰 中国文化 具体内容 时代内容 西欧社会 中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儿子——怀念曹辛之同志
10
作者 吴道弘 《出版科学》 1998年第1期52-53,共2页
我至今珍藏着一幅邹韬奋先生半身油画像的印制品,神态庄重,色彩明亮,有一种感人的强烈印象。那帧像页是我四十六年前刚刚参加三联书店工作时保存下来的。我敬仰韬奋先生,对这幅画像也留下深深的记忆。1950年我调到北京后,三联的老同志... 我至今珍藏着一幅邹韬奋先生半身油画像的印制品,神态庄重,色彩明亮,有一种感人的强烈印象。那帧像页是我四十六年前刚刚参加三联书店工作时保存下来的。我敬仰韬奋先生,对这幅画像也留下深深的记忆。1950年我调到北京后,三联的老同志告诉我,这油画是曹吾画的。画家曹吾就是曹辛之同志的笔名。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装帧设计 装祯设计 整体设计 黄士陵 民族性与时代性 叶圣陶 图书宣传工作 继承与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 点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桂珍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理论界讨论已久,但大多局限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而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则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就此作一阐释。一可持续发展一词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 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理论界讨论已久,但大多局限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而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则少有涉及,本文试图就此作一阐释。一可持续发展一词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公布了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精神 文化可持续发展 民族性与时代性 人文知识分子 民族文化素质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进化论 文化的时代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岂可如此草率为之——评中国和平出版社新书二种
12
作者 林喷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83-86,共4页
近年来,人们对图书出版中因编校粗疏马虎而造成的文字质量低劣的现象屡有批评,可谓忿怨之辞不绝于耳。然而批评自管批评,一些出版单位照旧将这类不合格的图书堂而皇之推向社会,有的甚至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中国和平出版社新印《中... 近年来,人们对图书出版中因编校粗疏马虎而造成的文字质量低劣的现象屡有批评,可谓忿怨之辞不绝于耳。然而批评自管批评,一些出版单位照旧将这类不合格的图书堂而皇之推向社会,有的甚至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中国和平出版社新印《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丛书》(第一辑)中的《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庞朴著,1988年8月版)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汤一介著,1988年10月版),就是这类图书中较突出的两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中国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传统文化 出版社 图书出版 和平 丛书 新书 文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家论萃
13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现代转型 “三农”问题 农民问题 管理模式 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 民族性与时代性 产权制度改革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海拾珠
14
作者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美国学者谈官员制度改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崔存明 李玉华 在《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2期撰文介绍,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的戴维德·D.李在《美国经济评论》第88卷第2号(1998年5月)上发表《中国政府官员激励机制的变迁》一文,对中国... 美国学者谈官员制度改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崔存明 李玉华 在《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2期撰文介绍,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的戴维德·D.李在《美国经济评论》第88卷第2号(1998年5月)上发表《中国政府官员激励机制的变迁》一文,对中国政府官员制度改革作了评价,指出这一系列改革给中国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现将该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中国政府以“扶持之手”促进经济发展,而俄罗斯政府则以“扼制之手”窒息经济发展。西方有关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普遍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 官员制度 国有经济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小企业 熊彼特 西方文化哲学 中国政府 执法执纪 政府采购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