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近代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与升华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玉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世界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使独立的封建制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便在多重压迫下和艰难曲折、饱含酸辛中过活。是一些有识...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世界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使独立的封建制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便在多重压迫下和艰难曲折、饱含酸辛中过活。是一些有识之士最先感受到个人生存和民族生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忧患意识 中国近代 洋务派 鸦片战争后 十月革命 民族危机 五四运动 帝国主义时代 世界观念 文化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55-59,44,共6页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探微张丽娟处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时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既有普通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又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研...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心理探微张丽娟处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时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既有普通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又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和探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自我意识心理 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 民族学生 自我评价 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竞争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 心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重建“民族患忧意识”的一代
3
作者 徐慧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28,共1页
今日回首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深为当年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争精神所鼓舞和感动,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民族的兴衰奔走呼喊,舍生忘死,正是由于“五四”青年整体上的这种鲜明的国家、民族忧患意识方爆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 今日回首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深为当年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争精神所鼓舞和感动,他们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民族的兴衰奔走呼喊,舍生忘死,正是由于“五四”青年整体上的这种鲜明的国家、民族忧患意识方爆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比今日的青年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七十年 五四运动 民族忧患意识 斗争精神 新篇章 爱国运动 反帝反封建 爱国热情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礼俗互动中辨识“中国原理”(代主持人语)
4
作者 张士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1,共1页
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与“俗”,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话语形式,关涉国家政治设计与社会运行机制,内嵌于中华文明形态之中。近现代以降,受到西学东渐思潮、民族忧患意识的激发,与礼俗互动相关的政治与学术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民国学者费... 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与“俗”,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话语形式,关涉国家政治设计与社会运行机制,内嵌于中华文明形态之中。近现代以降,受到西学东渐思潮、民族忧患意识的激发,与礼俗互动相关的政治与学术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民国学者费孝通、梁漱溟、柳诒徵、邓子琴等的礼俗表述,秉持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体现出济世致用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柳诒徵 礼俗互动 主持人 学术资源 民国学者 民族忧患意识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体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晖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413,共3页
对梁启超、孙中山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尚武以"强种"的体育思想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梁启超和孙中山强身以"保国"的体育思想是民族生存意识的彰显;梁启超和孙中山健体以"摄生"的体育... 对梁启超、孙中山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尚武以"强种"的体育思想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梁启超和孙中山强身以"保国"的体育思想是民族生存意识的彰显;梁启超和孙中山健体以"摄生"的体育思想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关照。时至今日,重新解读梁启超和孙中山的体育主张,不仅能够使人洞见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领袖的体育思想的全貌,也依然能够给今人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民族资产阶级 政治领袖 体育思想 孙中山 梁启超 生命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林风眠的“调和中西”艺术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237-240,共4页
林风眠先生形成并践行了着眼于"调和中西"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思想。他开创出的彩墨画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怀,他的以油画为主的大型绘画反映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他以"民族性、时代性、个性"... 林风眠先生形成并践行了着眼于"调和中西"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思想。他开创出的彩墨画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怀,他的以油画为主的大型绘画反映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他以"民族性、时代性、个性"为标准的艺术创作思想给予今人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艺术思想 艺术创作 民族文化情怀 民族忧患意识 时代精神 个性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陶渊明诗歌的感伤特征与审美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清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65-67,共3页
陶渊明的诗歌大多渗透着或明或暗的感伤情依,或感伤生不逢时、志不获聘,或感伤盛年难再、白首无成,或感伤知音难遇、欲言无和。这些感伤皆基于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乃积极之感伤。陶诗的感伤是社会的大动乱和诗人... 陶渊明的诗歌大多渗透着或明或暗的感伤情依,或感伤生不逢时、志不获聘,或感伤盛年难再、白首无成,或感伤知音难遇、欲言无和。这些感伤皆基于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乃积极之感伤。陶诗的感伤是社会的大动乱和诗人执著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 感伤特征 民族忧患意识 历史责任感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统照与泰戈尔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素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5-79,共5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受泰戈尔影响最深的男性作家当属王统照。对比泰戈尔与王统照的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出,王统照的小诗无论意象的选择,还是潜隐的诗思,都与泰戈尔的小诗极为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上的切近...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受泰戈尔影响最深的男性作家当属王统照。对比泰戈尔与王统照的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出,王统照的小诗无论意象的选择,还是潜隐的诗思,都与泰戈尔的小诗极为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上的切近。而当现实生活苦痛的尖刺使王统照扬弃了泰戈尔式的“爱的哲学”、终止了泰戈尔式的低吟浅唱之后,他的饱含着民族忧患意识的诗作,则更加紧密地拥抱生活,在时代的血与火的浇铸下,始终沿着揭露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走向更坚实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统照 泰戈尔 “爱”的哲学 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 五四时期 大自然 徐志摩 《飞鸟集》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画家李俊琪
9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5-145,共1页
著名画家李俊琪著名画家李俊琪,1943年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他数十年泛舟艺海,或沉醉于传统的博大精深,或深懂于造化的钟灵神秀,从传统与现实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他极力推崇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等... 著名画家李俊琪著名画家李俊琪,1943年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他数十年泛舟艺海,或沉醉于传统的博大精深,或深懂于造化的钟灵神秀,从传统与现实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他极力推崇石涛、八大山人、任伯年等大家精英、朝夕研摩,寒暑不辍。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画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国美术 传记研究 李俊 民族忧患意识 英国剑桥 传统与现实 中国新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子牛还要来高邮
10
作者 任仁 张世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22-23,共2页
“高邮的父老乡亲们,今天是9月18日,68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义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东三省。我们这部影片,就是从这段屈辱的历史开始的。我们要勿忘国耻,高唱国歌,走向新世纪。”
关键词 吴子 吴三桂 战争题材影片 战争片 民族忧患意识 江苏高邮 电影学院 《曾国藩》 南京大屠杀 审美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