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共同现代化历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成荣
周思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第三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40年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第三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40年来,各民族就业产业结构类型从以原始型为主转变为发展型占绝对优势,现代化转变趋势凸显。第二,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历程经历四个阶段:1982至1990年为蓄能阶段,各民族人口在第一产业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小,现代化进程缓慢;1990至2000年为现代化起步阶段,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起步;2000至2010年,西部大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民族地区经济模式转型,进入现代化加速阶段;2010至2020年,在精准扶贫等政策推动下,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实现飞跃,少数民族整体第一产业比例降幅高达34.24个百分点,大多数民族进入现代化中后期。第三,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差异性缩减,同步性凸显,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共同现代化的趋势得到确认。第四,目前存在个别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占比依旧较高等问题,应该将这部分民族的发展作为未来民族工作的重点,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实现56个民族全部完成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就业人口
产业结构
共同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的三大特征与两大策略
2
作者
段成荣
周思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0,共16页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其基石。基于第三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运用三元图和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深入分析了1982—2020年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演变...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其基石。基于第三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运用三元图和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深入分析了1982—2020年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与策略。结果表明,过去40年间,各民族就业结构变动呈现三大特征:发展的共性、时间的压缩性和路径的多样性。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为西部少数民族赴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创造了条件,形成了通过异地就业促进就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策略。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即使面对生产力相对薄弱和内需不振的情况,也能借助先发地区居民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在全国完整的工农业产业链与供给链支持下,形成以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就业结构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策略。以上结论体现了我国通过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的“中国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成功实践也为全球多民族国家提供了以共融发展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就业人口
产业结构
共同富裕
共同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共同现代化历程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段成荣
周思瑶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人口迁移转变的道路与理论研究”(20231JY0055)阶段成果。
文摘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第三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40年来,各民族就业产业结构类型从以原始型为主转变为发展型占绝对优势,现代化转变趋势凸显。第二,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历程经历四个阶段:1982至1990年为蓄能阶段,各民族人口在第一产业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小,现代化进程缓慢;1990至2000年为现代化起步阶段,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起步;2000至2010年,西部大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民族地区经济模式转型,进入现代化加速阶段;2010至2020年,在精准扶贫等政策推动下,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实现飞跃,少数民族整体第一产业比例降幅高达34.24个百分点,大多数民族进入现代化中后期。第三,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差异性缩减,同步性凸显,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共同现代化的趋势得到确认。第四,目前存在个别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占比依旧较高等问题,应该将这部分民族的发展作为未来民族工作的重点,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实现56个民族全部完成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关键词
民族就业人口
产业结构
共同现代化
Keywords
employed popula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
industrial structure
shared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C92-05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的三大特征与两大策略
2
作者
段成荣
周思瑶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
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0,共1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231JY0055)的资助。
文摘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而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其基石。基于第三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运用三元图和动态时间规整技术,深入分析了1982—2020年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与策略。结果表明,过去40年间,各民族就业结构变动呈现三大特征:发展的共性、时间的压缩性和路径的多样性。此外,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为西部少数民族赴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创造了条件,形成了通过异地就业促进就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策略。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即使面对生产力相对薄弱和内需不振的情况,也能借助先发地区居民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在全国完整的工农业产业链与供给链支持下,形成以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就业结构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策略。以上结论体现了我国通过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的“中国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成功实践也为全球多民族国家提供了以共融发展解决民族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民族就业人口
产业结构
共同富裕
共同现代化
Keywords
ethnic employment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mon prosperity
collectiv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共同现代化历程研究
段成荣
周思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各民族就业人口产业结构现代化的三大特征与两大策略
段成荣
周思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