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雄浪
尹凤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共祖
自在
民族实体
统一多
民族
国家
多元一体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民族实体凝聚的中华民族
2
作者
伍雄武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章认为中国各民族已形成多元一体的关系。这关系使各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 ,使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而凝聚。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 ,是否符合民族定义 ?是否会否定汉、藏、彝、回等各民族作为民族的存在呢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中...
文章认为中国各民族已形成多元一体的关系。这关系使各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 ,使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而凝聚。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 ,是否符合民族定义 ?是否会否定汉、藏、彝、回等各民族作为民族的存在呢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做出回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实体
中华
民族
民族
文化
民族
结构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体化与结构化:中华民族历史建构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
7
3
作者
孙保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体单元也不断发生"民族化"的转变。两个层面的"民族"建构,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双重属性。晚清时期,中华民族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各历史文...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体单元也不断发生"民族化"的转变。两个层面的"民族"建构,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双重属性。晚清时期,中华民族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各历史文化群体也始渐由"族类"向"民族"升格;民国初年,"五族共和"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同时,也承认了五大族体的民族地位;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族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双向建构模式得到同步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固化的各个民族实体,开始对中华民族自身的实体性产生解构效应。因此调整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应成为中华民族建设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民族
国家
民族实体
民族
结构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生存实体的精神考古——对海子《亚洲铜》的阐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书庆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名篇,也是海子诗歌中被阐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这一东方民族古老的生存实体,也即构成我们民族生存的基本元素及其外在氛围所共同形成的整体;而...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名篇,也是海子诗歌中被阐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这一东方民族古老的生存实体,也即构成我们民族生存的基本元素及其外在氛围所共同形成的整体;而这首诗主要是在对这一生存实体进行精神考古。另外,它也隐隐唱出了诗人对这一实体的某种内在叛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铜》
“亚洲铜”
民族
生存
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
被引量:
9
5
作者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3,共6页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聂鸿音围绕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讨论是20世纪西夏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几乎全部可以用来提示其答案的现存史料都已被一批优秀的史学家发掘整理出来,并进行了精粹的分析。然而,在数十年的...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聂鸿音围绕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讨论是20世纪西夏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几乎全部可以用来提示其答案的现存史料都已被一批优秀的史学家发掘整理出来,并进行了精粹的分析。然而,在数十年的讨论之后,西夏史学界不但没有形成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起源
语文学
西夏文献
西夏语
主体
民族
民族实体
西夏字
西夏学
西夏党项
鲜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22-31,共10页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猛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耻辱与奋斗,痛苦与觉醒交织在一起,中华民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然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它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猛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耻辱与奋斗,痛苦与觉醒交织在一起,中华民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然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它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随着自觉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增强,中华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伟大形象,傲然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且还为自己的强盛和向前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自在
实体
中华
民族
自觉
实体
中华
民族
自觉意识
中华
民族
的觉醒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雄浪
尹凤茗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性贡献研究”(SC21JD013)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新时代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HXZ202201)。
文摘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关键词
同源共祖
自在
民族实体
统一多
民族
国家
多元一体
大一统
Keywords
Common Ancestor
Free National Entity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Pluralistic and Integrated
Great Unity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民族实体凝聚的中华民族
2
作者
伍雄武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民族文化研究所
出处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36-41,共6页
文摘
文章认为中国各民族已形成多元一体的关系。这关系使各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 ,使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而凝聚。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 ,是否符合民族定义 ?是否会否定汉、藏、彝、回等各民族作为民族的存在呢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做出回答 。
关键词
民族实体
中华
民族
民族
文化
民族
结构
文化结构
Keywords
nationality
the Chinese nation
one entity with multi-elements
分类号
C95-0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体化与结构化:中华民族历史建构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
7
3
作者
孙保全
机构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文摘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体单元也不断发生"民族化"的转变。两个层面的"民族"建构,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双重属性。晚清时期,中华民族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各历史文化群体也始渐由"族类"向"民族"升格;民国初年,"五族共和"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同时,也承认了五大族体的民族地位;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族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双向建构模式得到同步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固化的各个民族实体,开始对中华民族自身的实体性产生解构效应。因此调整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应成为中华民族建设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民族
国家
民族实体
民族
结构
多元一体
Keywords
Chinese nation
nation-state
national entity
national structure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分类号
D03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生存实体的精神考古——对海子《亚洲铜》的阐释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书庆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文摘
《亚洲铜》是海子的短诗名篇,也是海子诗歌中被阐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认为,'亚洲铜'这一核心意象真正象征的是我们这一东方民族古老的生存实体,也即构成我们民族生存的基本元素及其外在氛围所共同形成的整体;而这首诗主要是在对这一生存实体进行精神考古。另外,它也隐隐唱出了诗人对这一实体的某种内在叛离意识。
关键词
《亚洲铜》
“亚洲铜”
民族
生存
实体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
被引量:
9
5
作者
聂鸿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3,共6页
文摘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聂鸿音围绕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讨论是20世纪西夏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几乎全部可以用来提示其答案的现存史料都已被一批优秀的史学家发掘整理出来,并进行了精粹的分析。然而,在数十年的讨论之后,西夏史学界不但没有形成统...
关键词
民族
起源
语文学
西夏文献
西夏语
主体
民族
民族实体
西夏字
西夏学
西夏党项
鲜卑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6
作者
林家有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22-31,共10页
文摘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中国人民的不幸,又促使中华民族的猛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耻辱与奋斗,痛苦与觉醒交织在一起,中华民族经受了严重的考验。然而,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它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随着自觉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增强,中华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伟大形象,傲然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且还为自己的强盛和向前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
中华
民族
自在
实体
中华
民族
自觉
实体
中华
民族
自觉意识
中华
民族
的觉醒
多元一体格局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与发展研究
何雄浪
尹凤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民族实体凝聚的中华民族
伍雄武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实体化与结构化:中华民族历史建构的双重逻辑
孙保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民族生存实体的精神考古——对海子《亚洲铜》的阐释
胡书庆
《中文自学指导》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自觉意识产生、发展的影响
林家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