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润腔技巧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海燕 《音乐创作》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润腔堪称为歌唱的灵魂,王志信在其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运用了多种润腔技法。结合平时的演唱与教学,本文分析了其作品中常见的装饰音、甩腔、顿腔、哭腔、拖腔等几种主要润腔技巧。
关键词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润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在高校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素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浩瀚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以其韵味醇厚的演唱风格和"以字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在高校美声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形成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民族声乐作... 浩瀚的民族声乐作品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以其韵味醇厚的演唱风格和"以字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在高校美声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形成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民族声乐作品可以奠定美声民族化、实现美声教学的多元化、使美声唱法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以及促进美声民族唱法跨界融合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作品在高校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促进高校美声教学的全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高校美声 跨界演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法中西合璧 真善美浑然天成——析王志信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海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音乐家的作品是研究他的审美追求的主要依据。王志信在创作中把握了当时社会时代、政治背景,运用广泛的题材,体现广大群众的审美意识;灵活运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技法,展现作品的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并从听众、指挥、评委、演... 音乐家的作品是研究他的审美追求的主要依据。王志信在创作中把握了当时社会时代、政治背景,运用广泛的题材,体现广大群众的审美意识;灵活运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技法,展现作品的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并从听众、指挥、评委、演唱者等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福生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33,共2页
本文从什么是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谈起,从这个角度入手,分别从:分析一首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是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有效途径和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对声乐演唱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研究了这种“艺术画面”对声乐... 本文从什么是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谈起,从这个角度入手,分别从:分析一首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是深入把握作品内涵的有效途径和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对声乐演唱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研究了这种“艺术画面”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同时还对一个歌唱者如何深入理解作品、唱好作品,以及一个歌唱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和演唱技巧等方面做了论述。文章最后提出,研究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艺术画面”,还是为了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演唱好声乐作品,以便把最好的声乐表演带给观众这一最终目的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画面 音乐形象 意境 想象 民族声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歌词吐字发音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姝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7-189,共3页
在歌曲中,歌词和旋律组成了一首完整的作品。在声乐作品中,歌词起到了传达具体语意的作用,歌词的吐字发音是否准确关系到演唱时语意表达是否清晰、歌曲的艺术形象是否能够树立的重要意义。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在歌词的吐字发音上以汉语普... 在歌曲中,歌词和旋律组成了一首完整的作品。在声乐作品中,歌词起到了传达具体语意的作用,歌词的吐字发音是否准确关系到演唱时语意表达是否清晰、歌曲的艺术形象是否能够树立的重要意义。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在歌词的吐字发音上以汉语普通话为主要标准音,因此分析、了解并掌握每一个汉语普通话音节特定的唇舌动作,对演唱者来说是尤为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字发音 歌词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合唱曲改编的探索及思考
6
作者 陈新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民族声乐作品合唱曲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美声的发声特点,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声乐作品合唱曲为适应观众的欣赏以及艺术形式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其改编有四种方法,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 民族声乐作品合唱曲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融合了美声的发声特点,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声乐作品合唱曲为适应观众的欣赏以及艺术形式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其改编有四种方法,还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合唱作品不断臻于完善,更加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合唱曲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志信的艺术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诠释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岷冬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流传极广、影响极深的作品。本文对该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与调式特点、艺术特色、演唱诠释等方面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曲式结构 调式特点 艺术特色 演唱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浅析民歌改编曲的典范《蓝花花》
8
作者 潘豫伟 黄雅 《音乐创作》 2006年第5期85-87,共3页
在各类声乐比赛及音乐会上,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和听到一首熟悉亲切且极富民族地域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民族声乐作品,它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根据原陕北民歌精心改编的创新之作《蓝花花》。
关键词 《蓝花花》 陕北民歌 改编曲 民族声乐作品 艺术感染力 声乐比赛 地域特色 音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