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内在机理研究
1
作者 王伟 韩文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一体性,要坚持“人心相聚、价值相通”的精神归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利益归一以及“四个与共”的命运归一的一体性现代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共融性,要继承和发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的历史属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开创性,必须坚持强劲韧性并以新型理论与制度,走出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独特路径;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道义性,要坚持各族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求世界人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与路径导向,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阐释和集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张露 蒋昊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1,共3页
2024年8月24日,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 2024年8月24日,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四川省虚拟教研室“中国边疆民族共同体历史课程群”、《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的“民族地区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课程群 边疆民族 社科研究 师范大学学报 民族地区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与教育机会均等 被引量:3
3
作者 滕星 苏红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关系密切。因此,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教育的振兴,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现代化 少数民族人口 教育机会均等 现代化过程 东部沿海地区 少数民族学生 教学质量 民族自治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都现代化”──周恩来实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启动的思路
4
作者 李方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周恩来 民族地区现代化 少数民族干部 社会改革 兄弟民族 区域自治 建设社会主义 民族 宗教信仰
全文增补中
经济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关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炜 封希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一、地区现代化途径探索: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启迪。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我国社会发展中新的、巨大的、空前的、深层次的结构转换与重新构... 一、地区现代化途径探索: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地区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启迪。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将带来我国社会发展中新的、巨大的、空前的、深层次的结构转换与重新构造的运动。这是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社会根本变革的又一个新开端。目前,变革的势头方兴未艾,其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正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计划经济社会进一步向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转化;从农业、农业——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经济文化 西部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现代化 协调发展 经济文化发展 西部发展 现代化建设 发展经验 现代化进程 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纪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86,共3页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学研究者就“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新形势下民族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现...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纪要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学研究者就“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新形势下民族学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民族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 民族学家 学术讨论会 文化人类学 面向21世纪 民族地区现代化 学科体系 分支学科 一级学科 民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为什么必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被引量:1
7
作者 瞻甫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0年第3期94-95,共2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解决国内的民族侗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而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就必须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于本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只有正确解决国内的民族侗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而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就必须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于本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生产优势和经济特点,热爱本民族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地区现代化 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妇女干部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正确解决 民族平等团结 生产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综述
8
作者 马志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76,共2页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第五届兴边富民论坛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3日至1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北方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民族...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第五届兴边富民论坛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13日至15日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北方民族大学共同主办,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共同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北方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宁夏银川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地区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研究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评《民族文化产业论纲》
9
作者 安清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民族文化产业是基于民族民俗文化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从这一点出发,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民族文化产业是基于民族民俗文化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从这一点出发,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路径。陈庆德、郑宇、潘春梅编著的《民族文化产业论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围绕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梳理了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为新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整体来看,该书对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以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 民族民俗文化 理论与实践 民族地区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 传承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