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
朱军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昨天与今天”笔谈 |
陈明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本党电影宣传”与“民族国家建设”——1927—1949年间国民政府的电影传播及其历史命运 |
李道新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4
|
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
凌兴珍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5
|
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与库尔德问题的形成及趋势 |
李秉忠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语言识别:民族国家建设与全球化 |
周明朗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8 |
5
|
|
7
|
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探索--《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评介 |
秦正为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路及其时代价值——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策略 |
严庆
于浩宇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9
|
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民众教育探究--《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1928-1949)》评介 |
马春霞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乡土文化教育与民族国家建设 |
郑绩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中的公民身份——以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 |
郭台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2
|
国家建设与国族建设 |
周平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3
|
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治理 |
钟贵峰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14
|
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田野、理论与国家 |
王向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与理论分析 |
王伟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6
|
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探微 |
何增科
|
《行政管理改革》
|
2014 |
3
|
|
17
|
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
严庆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1
|
|
18
|
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 |
杨光斌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9
|
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百年演变及思考 |
周明朗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8 |
6
|
|
20
|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多人谈 |
徐大明
赵守辉
赵蓉晖
张天伟
何勇
杜宜阳
邬美丽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