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共10页
“四个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史观的系统性概括和总结,吸收借鉴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共识性成果,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 “四个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史观的系统性概括和总结,吸收借鉴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共识性成果,是基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四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史观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观、中国历史的整体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其在确立历史的主体性、揭示文明底蕴和探寻历史规律等维度上,对于新时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史观 民族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昨天与今天”笔谈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明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集中表现,作为一个政治发展过程,它包含两个面向不同而又联系紧密的命题,即民族建设和国家建设。民族建设侧重于领土范围内人口的认同与整合,国家建设则强调政权对治下体系结构的贯彻与渗透,二者都属于政治建设... 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集中表现,作为一个政治发展过程,它包含两个面向不同而又联系紧密的命题,即民族建设和国家建设。民族建设侧重于领土范围内人口的认同与整合,国家建设则强调政权对治下体系结构的贯彻与渗透,二者都属于政治建设的范畴,其核心内容也可以概括为“国民(公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族裔 中国 民族建设 政治发展 体系结构 政治建设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党电影宣传”与“民族国家建设”——1927—1949年间国民政府的电影传播及其历史命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道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共18页
1927—1949年间,国民政府试图以"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和"抗战建国"、"戡乱总动员"等思想策略以及教育电影的理论与实践、官营电影的制作与放映等推动民族国家建设。在此过程中,一批国民党官... 1927—1949年间,国民政府试图以"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和"抗战建国"、"戡乱总动员"等思想策略以及教育电影的理论与实践、官营电影的制作与放映等推动民族国家建设。在此过程中,一批国民党官员、文人和各领域专门人士,通过函件宣言、演讲报告与发表文章、身体力行等方式,为国民政府的电影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各级机构发布有关电影审查、文艺奖励与文化发展、文艺宣传的函件、法令、纲领和议案,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电影指导委员会,并制定相关章程、规则、条例和标准等,来检讨国产电影的封建伦理道德,抵制欧美电影的辱华行径,防备苏联电影的"革命"思想,清除左翼电影的"阶级"意识,并以"党化教育"与"文化统制"的积极姿态行使中央政权在电影传播领域的使命和职责。当然,由于政治、军事、经济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原因,民政府的电影传播制度始终未能达到其预期的深度、广度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电影传播 政党思想宣传 民族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国家建设与西康师范教育的再兴和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44,共14页
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并以西康建省为... 国民政府时期,在边疆危机与民族国家建设背景下,刘文辉主持的西康政府,秉持"化边地为腹地"的"新西康"建设方略,高度重视教育及师范教育对边民的化导作用,西康教育及师范教育因此得以再兴与发展起来,并以西康建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为由地方自主零星兴办向中央资助地方兴办发展,后期表现为由中央统管与地方分区推进向结构调整和质素提高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它的再兴和发展,是在政府的规划主导和汉化边民的指导思想下实现的,并与边地的国民教育、边民教育的推进相配合,且以抗战期间西康建省后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使其既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和计划性,又难免具有粗放发展与质量低劣的时代局限,使其对西康教育、文化、社会进步乃至边民的国族国家意识养成的化导与推进作用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民族国家建设 边疆教育 边疆师范教育 西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与库尔德问题的形成及趋势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秉忠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7,共10页
在凯末尔主义基础上的民族国家构建,民族国家向民主国家的转变,欧盟标准对土耳其内政的深刻作用,构成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的三个主要阶段。土耳其在奥斯曼帝国多族群、多宗教遗产基础上的强制性同化措施,向民主国家转变过于仓促,促成了... 在凯末尔主义基础上的民族国家构建,民族国家向民主国家的转变,欧盟标准对土耳其内政的深刻作用,构成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的三个主要阶段。土耳其在奥斯曼帝国多族群、多宗教遗产基础上的强制性同化措施,向民主国家转变过于仓促,促成了库尔德问题的激化。在欧盟标准作用下,土耳其处理库尔德问题出现了新态势。解决土耳其库尔德问题需要以下条件:第一,土耳其国家要极为强大,可以超越各种国际势力的干扰并坚定地实现自己的国家目标;第二,土耳其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刚性原则来处理和协调库尔德问题,既要保障库尔德人的权利,又要坚定地维护国家的统一,超越这一底线就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第三,土耳其本身的国家建设要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库尔德人产生真正的归属感;第四,国际社会应该谨慎对待库尔德问题,火上浇油的态度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库尔德问题 民族国家建设 土耳其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识别:民族国家建设与全球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明朗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2期6-15,共10页
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既是比较语言学这个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这个分支的重要对象。前者从语言发展的内部研究语言识别,而后者则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究语言识别。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 在语言学学科中,语言识别既是比较语言学这个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又是(宏观)社会语言学这个分支的重要对象。前者从语言发展的内部研究语言识别,而后者则从语言发展的外部研究语言识别。本文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在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这个理论框架内展开研讨3种语言观,即大语言观、小语言观和平等语言观;评估大语言观和小语言观对欧洲近现代语言识别与民族国家建设的多重影响;探讨现阶段全球化中平等语言观与语言地位识别的关系。语言识别与其说是一个语言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人文社会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事关国泰民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识别 语言意识形态 语言秩序 民族国家建设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探索--《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评介
7
作者 秦正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196,共1页
苏联的解体震惊了全世界。一个有着近七十年历史、与西方抗衡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何在?这无疑是20世纪留给人们的“历史之谜”。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从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解读。... 苏联的解体震惊了全世界。一个有着近七十年历史、与西方抗衡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什么在转瞬间土崩瓦解?其根本原因何在?这无疑是20世纪留给人们的“历史之谜”。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从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解读。张祥云教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可以说是这一方面的创新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问题视域 苏联 兴衰 评介 成果 人民出版社 土崩瓦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路及其时代价值——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策略 被引量:13
8
作者 严庆 于浩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8,共11页
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关系的紊乱和失序是政治实体空洞化和国家弱化的根本原因,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即调处和规范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和谐、有序、凝聚。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秉持中华... 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关系的紊乱和失序是政治实体空洞化和国家弱化的根本原因,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关键即调处和规范多民族国家内部“一体”与“多元”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和谐、有序、凝聚。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秉持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念,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为主要路径,具有理路设计与国情基础相适应、政治整合与国家认同相促进、“一体”与“多元”相统一、国家与社会共发力的特征。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经验,不仅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中华民族 政治整合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民众教育探究--《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1928-1949)》评介
9
作者 马春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民族国家建设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主题。学界大多从制度史、思想史或学术史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展现的主要是知识界、政党或思想精英的思考以及政治集团的实际运作,而对其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的探讨则相对较少。然而近代... 民族国家建设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主题。学界大多从制度史、思想史或学术史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展现的主要是知识界、政党或思想精英的思考以及政治集团的实际运作,而对其如何影响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认同的探讨则相对较少。然而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包含着极为重要的一点,即民众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从民众教育角度考察民族国家建设问题是现有所研究缺乏的。朱煜教授的新著《民众教育馆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塑造(1928-1949)》(人民出版社,2022年)即是透过近代中国民众教育中心机构--民众教育馆的活动揭示民族国家建设在基层运作实态的探索,为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教育馆 民族国家建设 朱煜 民族国家认同 重大主题 学术视野 近代民族国家 视阈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化教育与民族国家建设
10
作者 郑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4,共2页
2008年12月11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师周刊联合举办"乡土文化教育与浙江精神建设"研讨会,邀请教育界一些专家和本中心一些学者对此一主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会后,本中心三位学者撰文对... 2008年12月11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师周刊联合举办"乡土文化教育与浙江精神建设"研讨会,邀请教育界一些专家和本中心一些学者对此一主题作了有益的探讨。会后,本中心三位学者撰文对相关论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文化教育 乡土 中国人口 中国文化 农耕文化 游牧民族 生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中的公民身份——以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台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7,共9页
公民身份理论的马歇尔范式背后悬置了英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演化进程。吉登斯的贡献在于从民族—国家建设的视域完善了马歇尔范式的内在演进逻辑及其关系,但其分析不乏简单化。因而有必要在吉登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两个解释模型,并可... 公民身份理论的马歇尔范式背后悬置了英国民族—国家建设的演化进程。吉登斯的贡献在于从民族—国家建设的视域完善了马歇尔范式的内在演进逻辑及其关系,但其分析不乏简单化。因而有必要在吉登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两个解释模型,并可通过德国模式的形成加以验证。俾斯麦政府仅发展少量的公民权利和虚假的政治权利,但优先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主导的社会权利。德国模式有效推进了19世纪后期的民族—国家建设,但为后来酿造历史惨剧铺陈了道路。马歇尔—吉登斯范式之英国经验的公民身份三分法及其与民族—国家建设的脉络关系需要加以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公民身份 社会权利 德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建设与国族建设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共2页
今天的世界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民族国家是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所有的国家建设,归根到底都是民族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国族建设不仅是重要内容,而且是基础性工程。国族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及... 今天的世界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民族国家是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所有的国家建设,归根到底都是民族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国族建设不仅是重要内容,而且是基础性工程。国族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建设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及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基础性工程 巩固和发展 国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治理
13
作者 钟贵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1-15,38,共6页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不断凸显,并对国家政治共同体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中,族际关系治理已经成为民族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及民族国家制度根基的牢靠和稳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不断凸显,并对国家政治共同体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中,族际关系治理已经成为民族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及民族国家制度根基的牢靠和稳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治理,应秉承"国家主义"价值取向,遵循"求同存异"的向度原则,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关系治理 民族国家建设 治理维度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田野、理论与国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向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172,共5页
从民族国家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世所罕见、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开国建政奠定了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新政权在国际上独立、国内统一的政治地位,那么,1978年... 从民族国家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世所罕见、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开国建政奠定了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新政权在国际上独立、国内统一的政治地位,那么,1978年以来在国家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展开的社会重组和政府行为创新,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深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设 当代中国 政治研究 国际法主体 行为创新 1949年 社会变革 政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0,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与新时代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是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有政策和理论意义。公民层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与新时代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是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有政策和理论意义。公民层面的政策是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培育人民主人翁的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民族层面的政策是处理好56个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国家层面的政策是在国家主导下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国际层面的政策是建立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上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既有“多元一体”的结构性理论内涵,也有“共有家园”的话语体系内涵,是一个系统、发展和实践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建设 大变革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探微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增科 《行政管理改革》 2014年第9期36-39,共4页
一、什么是国家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 要理解国家治理这个概念,其实需要有国家理论、民族国家建设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理论来源做支撑。要理解国家治理概念的含义,应当从三组概念中间来辨析。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理论 民族国家建设 公司治理理论 政治发展 治理体系 国家理论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严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 文化意涵集“文”(文明程度)与“化”(文明传承)于一体,是国家建设的魂脉。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创新从未间断,中华文化也不断影响、形塑着中华民族,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建设。文化认同深刻影响到对文化主体的认同,对先进文化代表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建设 中华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光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8,共8页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的危机性国家结构、在民族国家建设中产生的国家与社会的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抗性的阶级关系,使得为实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即政治统治需要的社会产出最大化政策即两次土地改革政策均告失败,最终导致南京国民政府雪崩式...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的危机性国家结构、在民族国家建设中产生的国家与社会的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抗性的阶级关系,使得为实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即政治统治需要的社会产出最大化政策即两次土地改革政策均告失败,最终导致南京国民政府雪崩式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一方面经典地演绎了诺思的“国家悖论”即统治者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冲突,一方面也丰富着“国家悖论”,因为是统治者内部的结构性利益冲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政策不能实现并由此导致整体性统治租金的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结构 民族国家建设 土地制度 国家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百年演变及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明朗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5期11-20,共10页
本文回顾、梳理了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影响这个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是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建设。全球化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造成了中国不同地区语言教育政策的分分合合,至今仍未取得理想的和谐与统一。百年来,中国的... 本文回顾、梳理了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影响这个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是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建设。全球化直接导致了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造成了中国不同地区语言教育政策的分分合合,至今仍未取得理想的和谐与统一。百年来,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经历了4个不同的模式。每个民族国家建设模式都有自己的语言意识形态,并以其意识形态为基础形成语言立法,制定语言教育政策,以建设有效的语言秩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清朝政府1911年通过的《国语统一办法案》仍是各届政府语言教育政策参照的蓝本。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这个蓝本不能充分满足当代中国语言教育的需要。当代语言教育政策面临多重挑战:一要满足民族国家建设的需要;二要兼顾社区的语言多元现实;三要让国民有愉悦的语言学习过程,使他们成为忠诚的和合格的公民;四要培养国民的全球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政策 全球化 民族国家建设 语言意识形态 语言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多人谈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大明 赵守辉 +4 位作者 赵蓉晖 张天伟 何勇 杜宜阳 邬美丽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1,共6页
方小兵在《中国语言战略》2021年第2期发表的《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研究》一文,从“超国家”层面指出了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所带来的理论挑战。既有的语言规划理论,从“民族国家建设”的需求起始,逐步发展到关注“国家、社会、家庭”等... 方小兵在《中国语言战略》2021年第2期发表的《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研究》一文,从“超国家”层面指出了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所带来的理论挑战。既有的语言规划理论,从“民族国家建设”的需求起始,逐步发展到关注“国家、社会、家庭”等多层面的需求的模式,却还比较缺乏“超国家”层面的内容。因此,语言规划理论在“超国家”层面的应用和检验将推动该理论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民族国家建设 语言规划 理论挑战 多层面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