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务鲁迅:鲁迅的公务书写与民族国家建构
1
作者 张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鲁迅的公务经历是不容忽视的一段职业生涯,“公务鲁迅”是研究鲁迅文学与思想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鲁迅的公务职业选择蕴含着新型民族国家的建构理想。鲁迅在教育部的工作内容,积极实践了蔡元培的现代国民理念和教育构想。鲁迅的公务生... 鲁迅的公务经历是不容忽视的一段职业生涯,“公务鲁迅”是研究鲁迅文学与思想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鲁迅的公务职业选择蕴含着新型民族国家的建构理想。鲁迅在教育部的工作内容,积极实践了蔡元培的现代国民理念和教育构想。鲁迅的公务生活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在文学观念上,鲁迅在中国传统小说基础上引入西方维度,确立了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为之后写出全新现代体式的小说做出了观念和思想上的准备。公务生活也对鲁迅文学活动产生了隐性的积极影响。鲁迅在其文学写作中有大量集中的公务生活的体现,有的是直面公务,有的是影绰背景,有的是夸张变形。在城市化进程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公务鲁迅”面对的是“革命第二天”的问题。民国时期文官制度是新旧制度的结合体,由城市培养起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必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割裂,公务经验也促进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思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鲁迅 公务书写 知识分子转型 民族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与“臣民”(国民)塑造:清朝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努力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大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170,共9页
从多民族国家建构视角探讨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民族国家或国民国家、近现代主权国家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前,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之后,在整合游牧族群和农耕族群的过程中,已经有意或无意... 从多民族国家建构视角探讨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民族国家或国民国家、近现代主权国家的理论传入中国之前,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之后,在整合游牧族群和农耕族群的过程中,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开始了构建多民族主权国家的努力,而这一过程既可以看作是两大族群互动的结果,同时也可以视其为两大族群互动的延续。从由王朝国家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型、"臣民"(国民)塑造的尝试、消除族群分界与确立满洲正统的努力、通过调整政策实现不同族群的整合等方面来看,清朝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努力是全方位的,最终催生了"中华民族"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民族国家建构 族群整合 国家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性视野中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比较研究——基于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的经验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于春洋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9-35,共17页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 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性 族际政治 民族国家建构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关联——兼评吉尔·德拉诺瓦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中的相关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丽芬 于春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8-103,共6页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民族主义双重属性及其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是催生新的民族国家建构,或在已有国家政治架构之内对国内不同族群进行国族整合,打造统一国家民族,促使族群...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通过对民族主义双重属性及其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是催生新的民族国家建构,或在已有国家政治架构之内对国内不同族群进行国族整合,打造统一国家民族,促使族群认同国家的重要力量;民族主义也是消解国家政治整合、瓦解国家认同、破坏国家统一和地区稳定的巨大力量。民族主义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催生民族国家建构:一种是创建新的民族国家,另一种是在既有国家政治架构之内,完成国族整合,让国内不同文化族群认同统一政治国家。而这两种形式之间也存在交叉与耦合。德拉诺瓦在其代表作《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对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关联,特别是民族主义催生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刻洞察,他以"民族主义浪潮"作为切入点纵览整个民族国家建构历史,并以此为依据将民族国家建构历程划分为前后相继、彼此关联的五个阶段的主张极富启发,让人印象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建构 吉尔·德拉诺瓦 民族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旅行书写与民族国家建构——以《旅行杂志》为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红伟 袁梓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4-158,共5页
近代以来,国族主义逐渐浸润包括旅行在内的国人日常生活,传统上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旅行观,开始向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族主义旅行观转变。在国族主义旅行观影响下,抗战时期的旅行书写通过不同书写内容与策略的运用,担负起服务抗战与建国的... 近代以来,国族主义逐渐浸润包括旅行在内的国人日常生活,传统上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旅行观,开始向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族主义旅行观转变。在国族主义旅行观影响下,抗战时期的旅行书写通过不同书写内容与策略的运用,担负起服务抗战与建国的重任。概言之,时人通过学术旅行撰写战时中国的"百科全书",以培养国民国家意识;借寓情于景之法符号化自然及人文景物,建构民族国家认同的象征;以适时应务的书写提供战事及边疆信息,直接服务于抗战;最后利用旅外行记,在借镜外邦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旅行书写 民族国家建构 《旅行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成因与影响——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建构层面的双重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中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
由于民族主义在原因和后果上都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发展两个层面,因而笔者主要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构建两个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原因和影响。从冷战后民族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看,其根源在于国际关系层面... 由于民族主义在原因和后果上都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发展两个层面,因而笔者主要从国际关系和民族国家构建两个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的原因和影响。从冷战后民族主义产生的国际背景看,其根源在于国际关系层面长期累积的矛盾,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在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上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冷战后民族主义产生的深刻历史动因。但从冷战后民族主义给国际社会造成的后果看,其消极性又大于其积极性。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看,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成因在于许多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失败和失误,其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它导致了国际范围内民族国家的又一次增生,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国际关系 民族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国家建构类型评析
7
作者 饶志华 于春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4-187,共4页
综观西方学界对民族国家建构的讨论可以发现,很多学者认为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而对民族国家建构进行类型学划分。安东尼·吉登斯基于国家形态的历时性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与人民主权为民族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进而依据"... 综观西方学界对民族国家建构的讨论可以发现,很多学者认为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而对民族国家建构进行类型学划分。安东尼·吉登斯基于国家形态的历时性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与人民主权为民族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进而依据"原初的国家形成的不同方式"把民族国家划分为四种类型,依据"工业与军事力量的强弱"把民族国家区分为六种类型;迈克尔·曼尝试用权力关系来阐析世界文明史,在民族和阶级产生的过程及其关系的视野中考察民族-国家的历史,把欧洲民族国家的创建划分为四个阶段;吉尔·德拉诺瓦依照历次"民族主义浪潮"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而把民族国家建构划分为五个类型。三位学者的讨论为理解民族国家的全球扩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视角,也为梳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民族国家建构所体现出的共性和规律提供了宝贵文献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构 建构类型 安东尼·吉登斯 迈克尔·曼 吉尔·德拉诺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中民主机制嵌入问题研究
8
作者 常士訚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7,共12页
自近代以来,随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往来,“我们”的身份成为不少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的基础。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我们”,民主构成一个重要机制。对后发展国家而言,民主具有重要的功能,民主可以促进“我们”内部不同族群... 自近代以来,随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往来,“我们”的身份成为不少后发展国家国家民族建构的基础。如何建构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我们”,民主构成一个重要机制。对后发展国家而言,民主具有重要的功能,民主可以促进“我们”内部不同族群和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进国家民族的建构。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民主机制运行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断裂点。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影响,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难以促进其国家民族建构的健康发展。民主机制固然重要且需要发展,国家的介入,特别是政府、政党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带来的种种危机。民主机制的嵌入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巩固,为国家民族建构行稳致远提供一个更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展国家 国家民族建构 民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以宫廷南疆匠役、艺人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孙喆 王苏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四方文明竞逐、多元文化碰撞融会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清乾隆时期统一新疆以后,一批批拥有独特技艺的南疆回人,包括金银匠、玉匠、画匠、编织匠、乐舞艺人、求雨祈晴人等陆续由南疆被选送至京城。清朝...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四方文明竞逐、多元文化碰撞融会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清乾隆时期统一新疆以后,一批批拥有独特技艺的南疆回人,包括金银匠、玉匠、画匠、编织匠、乐舞艺人、求雨祈晴人等陆续由南疆被选送至京城。清朝对包括南疆回人在内的各民族工匠、艺人的招纳和重用,塑造了清代宫廷文化的多民族属性,是有清一代物质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缩影。他们做成的器物和参与的各类宫廷活动,也以文化符号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民族国家建构 南疆 匠役 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与身份认同困境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春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8,共7页
英国民族国家建构始于英格兰的民族建构与族性生成,而都铎王朝则对英格兰民族组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巩固了一个强大的主权国家。就前者而言,日耳曼人的征服为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创造了契机,黑斯廷斯战役的挫败以及随之而来的诺曼... 英国民族国家建构始于英格兰的民族建构与族性生成,而都铎王朝则对英格兰民族组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巩固了一个强大的主权国家。就前者而言,日耳曼人的征服为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创造了契机,黑斯廷斯战役的挫败以及随之而来的诺曼人征服则促使英格兰民族逐渐走向成熟,百年战争的失利迫使英格兰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身份,最终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确立了自己的海岛民族特性。就后者而言,都铎王朝让英格兰摆脱了对于罗马教皇的依附,剔除了外来势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发展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政治与宗教领域的改革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不仅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巩固了王权,也激发了英格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情感。但是,英国的民族国家建构中一直存在着国家身份认同的困境,而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洲身份认同问题也开始困扰着英国。身份认同问题将对英国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建构 英国 英格兰民族 都铎王朝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中后期西欧民族国家的建构与第二国际的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峰可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第二国际之前的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超越民族国家的阶级性特征,并预言随着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加重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增强,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历史性的"... 在第二国际之前的理论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超越民族国家的阶级性特征,并预言随着阶级剥削与压迫的加重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增强,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历史性的"阶级大决战"。19世纪中后期,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西欧主要的民族和国家分别进行了以民族国家的统一、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扩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国家的建构。西欧民族国家的建构,对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以及当时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为第二国际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 民族国家建构 第二国际 无产阶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两要务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力 常士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3,共6页
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和谐的多元一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前者是法律与制度的建设,后者是对国家认同的培育;前者为政治整合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政治整合提供精神力量。二者在... 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和谐的多元一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前者是法律与制度的建设,后者是对国家认同的培育;前者为政治整合提供制度基础,后者为政治整合提供精神力量。二者在多族群国家政治整合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融互通。多族群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其国家建构、民族建构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因而政治整合的效果也不相同。对后发多族群国家而言,既要重视国家建构,也要重视民族建构,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族群国家 政治整合 国家建构民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豪萨语与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晓萌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2,81,共6页
豪萨语作为西非地区通用语,也是豪萨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尼日利亚国家独立后长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体化与培育统一的归属感、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民族建构。本文以非洲本土语言为视角探讨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 豪萨语作为西非地区通用语,也是豪萨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尼日利亚国家独立后长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体化与培育统一的归属感、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民族建构。本文以非洲本土语言为视角探讨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阐述豪萨语的语言发展进程及其具备的政治属性、在地区政治和文化教育方面对北尼日利亚民族整合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豪萨语对尼日利亚国家民族建构产生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萨语 北尼日利亚 北方化 地方民族主义 国家民族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起源比较研究
14
作者 乔欐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西方人类学博物馆根植于15—19世纪殖民扩张,通过“异文化”收藏构建了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化分级体系,博物馆展示成为殖民统治的合法化工具。相比之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起源于近代民族危机与国家构建的双重背景,民国时期的博... 西方人类学博物馆根植于15—19世纪殖民扩张,通过“异文化”收藏构建了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的文化分级体系,博物馆展示成为殖民统治的合法化工具。相比之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起源于近代民族危机与国家构建的双重背景,民国时期的博物馆建设虽屡经战乱但兼具救国图存和学术研究双重目的,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以民族平等团结为核心的展示叙事。中西方博物馆在历史起源、理论基础和社会功能上的鲜明差异,反映了不同文明背景下知识生产与文化传承的差异性,为理解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历史使命与当代转型提供了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 殖民主义 民族国家建构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我国党政关系演进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麒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党政关系模式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最终决定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因而如何理顺和规范党政关系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代国家建构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其与中国的党政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党政关系模式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最终决定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因而如何理顺和规范党政关系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代国家建构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其与中国的党政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因此,运用"现代国家建构"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党政关系演进历程进行分析,既可以梳理出我国党政关系模式演进的轨迹,同时对于当前我国党政关系的调整和理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建构 民主国家建构 党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治理的变迁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麒麟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的变迁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使然。因此,运用现代国家建构这一理论框架透视中国乡村治理变迁的轨迹,既为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真相提供了一个学理层面的窗口,同时对于当前探索中国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也具有...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的变迁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使然。因此,运用现代国家建构这一理论框架透视中国乡村治理变迁的轨迹,既为了解中国乡村治理的真相提供了一个学理层面的窗口,同时对于当前探索中国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建构 民主国家建构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家书的民族国家意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庆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5,共6页
抗战家书是抗战时期民族国家意识传播的重要介质。其所传播的民族国家意识主要包括国民联合意识、国族认同意识、国家至上意识与国民责任意识。这些民族国家意识不仅有力促进了"抗战建国",而且也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具... 抗战家书是抗战时期民族国家意识传播的重要介质。其所传播的民族国家意识主要包括国民联合意识、国族认同意识、国家至上意识与国民责任意识。这些民族国家意识不仅有力促进了"抗战建国",而且也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家书 民族国家意识 当今中国 民族国家建构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及其局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华森 王哲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9,共8页
作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以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以民主形式独立自主决定是否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加入其它民族国家和民族融合为基本价值导向的理论,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价值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但是,由于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局限、... 作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以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以民主形式独立自主决定是否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或加入其它民族国家和民族融合为基本价值导向的理论,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价值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但是,由于民族自决理论的时代局限、不自洽性、不周延性、辩证法阙如等局限的存在,使其族际整合效用的延续性不足,由革命理论向执政理论转型的有效性降低,适用范围大受局限,实践成本和政治风险大大增加。克服民族国家理论的局限,是保证和谐政治文化构建、促进多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融合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民族自决 民族国家建构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民族”语义脉络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英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民族国家话语产生的概念。囿于其有过中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印记及其指涉的多层次复杂内涵,造成了当下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大相径庭。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在李大钊“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的萌发下,经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探索、长征时期革命实践和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生死存亡的劫难,其内涵上(多数以“中国民族”概念出现)走了一条平行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的语义路线。1938年后“中华民族”概念被明确表达为“中华各(诸)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文献大多以“中国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来表述中华民族。梳理中国共产党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史,结合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语义,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摆脱单一民族国家建构思维,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话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理论 共同体建设 民族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地区连续进化说”是一种民族主义话语吗?——与西方人文学者沙伯力和舒喜乐的一个对话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0,共9页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人类学的"多地区连续进化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研究,目的在于虚构和想象中华民族的久远历史与当下认同,以致于沦为一种民族-国家建构的官方工具,从而达成对其"去客观化"和"去科学化... 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家认为,中国古人类学的"多地区连续进化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研究,目的在于虚构和想象中华民族的久远历史与当下认同,以致于沦为一种民族-国家建构的官方工具,从而达成对其"去客观化"和"去科学化"的目的。本文对其产生与发展的脉络简要考察后发现,这一学说完全建立在现有出土化石基础上,而且是中外数代古人类学家百年努力的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认为"多地区连续进化说"含有民族主义话语实际上是一种西方对东方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区连续进化说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建构 中国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