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团结进步专门立法的地方探索及其启示
1
作者 江国华 赛依旦·阿合买提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自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方已陆续出台27部地方性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门法规。其中,地方性法规10部,单行条例17部。在立法目的上,这些法规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本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目... 自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方已陆续出台27部地方性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门法规。其中,地方性法规10部,单行条例17部。在立法目的上,这些法规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本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主旨性;在功能定位上,这些法规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法治化,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在立法技术上,这些法规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核心目标、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逻辑主线、融贯“促进型法治”的立法理念,充分回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化的新时代要求,为民族团结进步立法集成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专门立法 地方探索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冉艳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实施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都还有待完善。通过与“司法适用导向”和“行政执法导向”立法的比较,可以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作为“社会参与导向”立法的实施逻辑。在立法中确保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让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承担服务功能、强化规范的引导作用并合理设置法律责任,才能通过立法的实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地方立法 实施路径 “社会参与导向”的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就、经验及启示
3
作者 于明慧 金炳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5,共10页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探索,系统分析其显著成就、成功经验及深刻启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理论创新、制度保障和实践探索,有效解决民族关系中的平等...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探索,系统分析其显著成就、成功经验及深刻启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理论创新、制度保障和实践探索,有效解决民族关系中的平等团结问题和民族发展中的共同繁荣问题。基于新时代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和实践路径。这些经验不仅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国家发展大局深度融合、与民族复兴伟业高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成就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寿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 拟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是贯彻实施宪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重要国策的重要法律。在该法制定中,应当明了“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中国各族公民的团结,应当以体系思维理解这部法律与宪法和其他法律一起,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的“法律规范集群”,因而立法工作中需要注意符合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并与其他法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无论是立法思路,还是具体内容,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均应当遵循一般立法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促进型立法”的“目的模式的法律”以及“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的文本表达和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行政执法导向的法律”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及需把握的重大问题
5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立法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厘清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前瞻性是有效立法的前提。加强民族团结不仅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还需要法律保障的积极推进,对内使民族... 民族团结进步立法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厘清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必然性、可行性、前瞻性是有效立法的前提。加强民族团结不仅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还需要法律保障的积极推进,对内使民族团结有法可依,对外则强力巩固中华民族主体性。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可行性在于国家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的根本制度保障、宪法奠定的根本法律依据以及各民族五个“相”涵养的深厚社会土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属于“目的模式的法律规范”,难以规定明确的构成要件,只规定法律所要达成的目的,因此在立法过程中需要对诸多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积极回应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法律保障 中华民族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吴翠云
6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塔里木大学园艺学科带头人吴翠云教授被授予2024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34年的基层服务中,吴翠云扎根新疆南疆的广袤田野,从早熟梨新品种选育“转战”红枣产业,带领团队破解了新疆逆境环境下枣树持续丰产提质增... 塔里木大学园艺学科带头人吴翠云教授被授予2024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34年的基层服务中,吴翠云扎根新疆南疆的广袤田野,从早熟梨新品种选育“转战”红枣产业,带领团队破解了新疆逆境环境下枣树持续丰产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难题,创新推广“三优一高”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翠云 塔里木大学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推荐技术赋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钒平 曹媛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 算法推荐技术是引领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开展的新兴力量。算法推荐技术与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条件、过程、结果上的关联耦合,为充分发挥算法推荐技术的积极功能,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提供了适切性与可行性。通过精准传递、精准生产、精准过滤等优势赋能,算法推荐技术可以助力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对象大众化、内容智慧化和方式生活化。深化算法推荐理念认识、加强算法推荐素养教育、健全算法推荐技术规范,可以促进算法推荐技术势能充分释放,使之成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教育数字化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平辉 杜雅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在引导和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需要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拓工作新局面,以完...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在引导和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需要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开拓工作新局面,以完成其肩负的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驾护航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立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地方立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逻辑与推进策略
10
作者 聂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属于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范畴。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阵地,遵循着从个体规范到群体团结再到态度内化的实践逻辑,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新要求下,民族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师角色、集体活动、奖惩体系、审美教育和历史教育等方面重构学校教育系统,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培育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韦铨 田钒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之一,有利于将景区塑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教育阵地和宣介窗口。景区创建的开展不仅在理论上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思路,也是增进共同性开展实践工作中的新方法,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升级的新成效。云南的具体实践表明,景区创建能够在一定范畴中重释景观文化意象、重塑景区体验空间、激发景区聚集效应,促推景区成为各民族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文化之魅的平台,通过以旅为媒、以文化人,深化各族人民情系山河的情感和“五个认同”的认知,有力推动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云南 景区 传情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思考——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12
作者 孟蕾 张晋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56个民族始终相互依存、团结交往、交融发展、共同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中华...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56个民族始终相互依存、团结交往、交融发展、共同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中华灿烂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的繁荣进步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的。因此,深入研究民族团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非常必要。由陈乐齐、李俊杰等编著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创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进程 交融发展 共同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政策与实践研究
13
作者 范远玲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日趋重要。本文系统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目标,重点关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推进,同时也详细分析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政策设计与...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日趋重要。本文系统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目标,重点关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推进,同时也详细分析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政策设计与导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标准及其在实践中的挑战和困境。此外,探讨了示范村的选拔标准、创建流程及各民族共同参与的重要性。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为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进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共”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14
作者 洪专 李玉萍 《云南农业》 2024年第9期91-91,共1页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共谋发展、共讲政策、共美环境、共兴文化、共树新风“五共”为抓手,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扎实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 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共谋发展、共讲政策、共美环境、共兴文化、共树新风“五共”为抓手,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扎实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双融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乡村振兴 同频共振 共谋发展 同心圆 昌宁县 树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彰的模范集体: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推动力量及结构特征
15
作者 张少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4,共10页
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边疆治理也是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源泉,两者在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本文整理了历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边疆九省区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分析了各省区模范... 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边疆治理也是民族团结理论与政策的重要源泉,两者在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本文整理了历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边疆九省区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分析了各省区模范集体的领域、类型、层级差异以及边境县与非边境县、自治县与非自治县的差异,以求深入理解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力量和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模范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莫代山 王希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济欠发达等难点。湖北省来凤县的例证说明,创新体制机制、走群众路线、以文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是推动互促发展的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互促发展 优势 难点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鲁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力抓手,建立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规范、引导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十分必要。必须结合创建活动的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民族事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差异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特点来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理论 创建 实践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湖南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撒露莎 田敏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5,共5页
民族关键符号是民族文化符号中的核心表征、重要载体,民族关键符号具有独到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能集中展现民族形象、体认民族识别、强化民族认同、影响民族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关键符号,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能发挥积极重... 民族关键符号是民族文化符号中的核心表征、重要载体,民族关键符号具有独到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能集中展现民族形象、体认民族识别、强化民族认同、影响民族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关键符号,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能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的独特个案,为此提供一个成功的经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键符号 民族团结进步 湖南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个基础 被引量:19
19
作者 金炳镐 谢清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同时,新时代也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党...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同时,新时代也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夯实其政治基础;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其经济基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宣传教育,夯实其思想基础;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其社会基础;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夯实其实践基础,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实、做深、做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基础 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创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在国外民族矛盾冲突热点频现、国内民族问题增多趋强的形势下,云南创造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国家赋予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任。但... 在国外民族矛盾冲突热点频现、国内民族问题增多趋强的形势下,云南创造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国家赋予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任。但目前示范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因此,应该提高全国各民族干部群众对示范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层面的示范区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紧密结合云南省情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团结进步 边疆繁荣稳定 示范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