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
1
作者
唐元超
王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文章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考察,探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政治逻辑。研究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并非西方理论中的“分权”或“对抗性自治”,而是以超越历史局限、促进平等团结为出发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章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考察,探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政治逻辑。研究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并非西方理论中的“分权”或“对抗性自治”,而是以超越历史局限、促进平等团结为出发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型自治”。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策文本与领导人论述,文章揭示该制度的双重正当性:在价值层面,其以消除民族隔阂、构建“民族大家庭”为目标;在实践层面,其通过中央主导的区域性自治安排,突破西方传统族裔分界逻辑,强调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理想。研究发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路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建立过程遵循中央统筹下的协商型治理模式,自治区域划界不以民族人口占比为标准,而是注重资源整合与发展效能。研究结论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本质上是“实质理性”导向的政治设计,既超越了历代王朝边疆治理体制,也区别于苏联式多民族联邦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代治理提供了以“发展共享”为核心的制度范式,这对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区域自治
民族合作
正当性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书写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海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2,共10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区域的实施,喜马拉雅区域正成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书写世界的新区域。运用民族志研究相关理论,讨论了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在中国海外民族志书写中的意义、研究主题的多种可能以及跨喜马拉雅合作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区域的实施,喜马拉雅区域正成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书写世界的新区域。运用民族志研究相关理论,讨论了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在中国海外民族志书写中的意义、研究主题的多种可能以及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的"做、读、写",从而认识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书写的理论和方法。论文认为人类学对主体间性的强调是合作民族志得以存在的认识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喜马拉雅区域各国人民增强了相互了解的动力,以此寻求互为求知主体,是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开展的地缘学术可能。合作民族志强调在人类学者与"他者"之间,合作团队成员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统一性、共生性、平等性、反身性的交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区域
合作
民族
志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民族关系融合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晓定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在多民族国家,没有民族合作,就没有和谐的协调一致,也就没有社会繁荣。"丝路经济带"建设既开启了国家担当对少数民族"生存照顾"义务的新范式,也为民族关系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契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
在多民族国家,没有民族合作,就没有和谐的协调一致,也就没有社会繁荣。"丝路经济带"建设既开启了国家担当对少数民族"生存照顾"义务的新范式,也为民族关系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契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少数民族在统一大市场中形成的互动、相互依赖的结构上的相关性、功能上的互补性可以逐渐消解少数民族对政治权威中心的对抗情结,使民族关系从提防怀疑的内耗型抗争模式逐渐转化为成长型合作模式,这一转变对于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和睦、社会发展具有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经济带
生存照顾
民族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
1
作者
唐元超
王娟
机构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研究专项“新中国民族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与合法性基础:1937—1984”(20VMZ010)。
文摘
文章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考察,探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及其政治逻辑。研究指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并非西方理论中的“分权”或“对抗性自治”,而是以超越历史局限、促进平等团结为出发点,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型自治”。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策文本与领导人论述,文章揭示该制度的双重正当性:在价值层面,其以消除民族隔阂、构建“民族大家庭”为目标;在实践层面,其通过中央主导的区域性自治安排,突破西方传统族裔分界逻辑,强调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理想。研究发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路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建立过程遵循中央统筹下的协商型治理模式,自治区域划界不以民族人口占比为标准,而是注重资源整合与发展效能。研究结论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本质上是“实质理性”导向的政治设计,既超越了历代王朝边疆治理体制,也区别于苏联式多民族联邦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代治理提供了以“发展共享”为核心的制度范式,这对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民族
区域自治
民族合作
正当性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Ethnic Cooperation
Legitimacy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书写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海梅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2,共10页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国移民视阈下的中越老缅边境‘外籍新娘’社会治理研究"(16BMZ098)
文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区域的实施,喜马拉雅区域正成为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书写世界的新区域。运用民族志研究相关理论,讨论了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在中国海外民族志书写中的意义、研究主题的多种可能以及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的"做、读、写",从而认识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书写的理论和方法。论文认为人类学对主体间性的强调是合作民族志得以存在的认识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喜马拉雅区域各国人民增强了相互了解的动力,以此寻求互为求知主体,是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开展的地缘学术可能。合作民族志强调在人类学者与"他者"之间,合作团队成员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统一性、共生性、平等性、反身性的交流关系。
关键词
喜马拉雅区域
合作
民族
志
方法论
Keywords
Himalayan region
ethnography of trans-Himalayan cooperation
methodology
分类号
Q98-0 [生物学—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民族关系融合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晓定
机构
邵阳学院政法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文摘
在多民族国家,没有民族合作,就没有和谐的协调一致,也就没有社会繁荣。"丝路经济带"建设既开启了国家担当对少数民族"生存照顾"义务的新范式,也为民族关系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契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少数民族在统一大市场中形成的互动、相互依赖的结构上的相关性、功能上的互补性可以逐渐消解少数民族对政治权威中心的对抗情结,使民族关系从提防怀疑的内耗型抗争模式逐渐转化为成长型合作模式,这一转变对于处理当代中国的民族和睦、社会发展具有特别意义。
关键词
丝路经济带
生存照顾
民族合作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考察
唐元超
王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跨喜马拉雅合作民族志书写理论与方法
沈海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民族关系融合
李晓定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