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汉大学生的民族刻板印象:外显和内隐 被引量:6
1
作者 苏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4,20,共5页
本研究选择维、汉大学生被试,采用自由联想法和语义差异量表考察外显民族刻板印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考察内隐民族刻板印象。结果表明,维、汉大学生被试的外显和内隐层面都存在民族刻板印象,表现为内群体偏好,外显和内隐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语义差异量表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族群面孔分类的内隐民族刻板印象激活与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党宝宝 万明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民族刻板印象是影响族群互动和交往的重要心理因素。当前研究从刻板印象动态连续发生的视角出发,揭示民族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及其抑制作用。研究1采用系列评价启动范式,以汉族和维吾尔族成员面孔作为族群类别启动项,结果发现:在维族面孔... 民族刻板印象是影响族群互动和交往的重要心理因素。当前研究从刻板印象动态连续发生的视角出发,揭示民族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及其抑制作用。研究1采用系列评价启动范式,以汉族和维吾尔族成员面孔作为族群类别启动项,结果发现:在维族面孔启动条件下,被试刻板印象试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刻板印象试次;在汉族面孔启动条件下,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族群面孔分类时内隐性激活了相应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2采用系列启动范式与"go-stop"信号实验范式相结合,结果发现:在"stop"试次中,维族面孔启动时,刻板印象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高于非刻板印象试次,而在汉族面孔启动时,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go"试次中的反应时结果与研究1的结果一致,这表明个体在民族刻板印象激活后,产生了相应的抑制行为反应倾向,却出现抑制困难现象。将来应该更加注重民族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分类 民族刻板印象 激活效应 反应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民族刻板印象: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寿欣 车现楠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1-99,共9页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饮食习惯、人生礼仪、民族禁忌、经济形态等都直接源于伊斯兰教的规定,并深受其影响。回族成员是如何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的?与主流文化交流沟通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0名我国回族...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饮食习惯、人生礼仪、民族禁忌、经济形态等都直接源于伊斯兰教的规定,并深受其影响。回族成员是如何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的?与主流文化交流沟通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0名我国回族大学生施测,考察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策略以及民族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顺序依次是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民族认同和消极民族认同;他们最常用的文化适应策略依次是整合、分离和同化;其民族刻板印象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效应。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在积极民族认同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化的文化适应策略在消极民族认同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策略 内群体偏好 民族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接触促进跨民族互动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承海 侯玲 万明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少消极刻板印象,从而降低群际焦虑,最终改善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态度。因此,广泛创造民族接触的机会,提高接触质量,改变民族之间认知上的偏差,是促进和改善跨民族互动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群际焦虑 民族接触 交往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