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中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
1
作者 姜春晖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20-25,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国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对华问题上又表现出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因而对中国抗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苏联 对华政策 民族利己主义 强权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
2
作者 王颖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2期14-19,共6页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从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看,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是为国家道德所不容的,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从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看,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是为国家道德所不容的,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道德 国家道德 民族利己主义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拉罕与苏联早期对华外交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文亮 胡西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2-75,共4页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一切在华特权,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感,为苏中建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以苏俄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进行谈判,几经周折,签订了《中俄协定》,初步解决了两国之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促成了苏中建交。但需要指出的是,加拉罕在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及反映在由他所签署的《中俄协定》及其附件中的一些内容,则暴露出了苏联对华外交中存在有极端民族利己主文和大国沙文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拉罕 三次对华宣言 中俄协定 中俄建交 民族利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再认识——基于苏联解体后公布之档案资料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凤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1-236,共6页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俄政府早期颁布的对华纲领性文件。宣言放弃帝俄时代在中国享有的特权,明确提出"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主张对华实施友好平等的政策,体现了苏俄政府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一定程度上维...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俄政府早期颁布的对华纲领性文件。宣言放弃帝俄时代在中国享有的特权,明确提出"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主张对华实施友好平等的政策,体现了苏俄政府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但同时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在中苏磋商和建交谈判中,苏俄政府又未能将宣言中的承诺全部付诸实施,在中苏疆界和中东铁路问题上继承了沙俄的衣钵,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犯了民族利己主义的错误。客观评价对华宣言不仅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注意到其消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 国际主义 民族利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8-54,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其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对这种援华政策的性质,在50年代中苏友好之际是给予全盘肯定的,即使对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存在的民族利已主义也不置一词。8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的研究逐步展开深入,同时对...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其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对这种援华政策的性质,在50年代中苏友好之际是给予全盘肯定的,即使对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存在的民族利已主义也不置一词。8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的研究逐步展开深入,同时对苏联援华问题的评论也呈现一种相反的倾向:不仅批评了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确应批评的错误,而且认为抗战初期也存在类似错误。这样大起大落的评论是难以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的。为此,需要我们持一公正客观的态度,本文拟就如何看待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略陈管见,希冀同行指正。一笔者认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是国际主义的。否定论者则认为,苏联此间援华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谈不上什么国际主义。这种观点西方有,国内也不乏其例。曾作为陈纳德“飞虎队”成员之一的杰克·萨姆森,在80年代写的回忆录中就这样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 抗战初期 苏联对华政策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斯大林 民族利益 抗战后期 中国共产党 自身利益 民族利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1917-1993年)》
6
作者 刘少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现代国际关系 发展史 作用与影响 1993年 全球扩张战略 东方战线 最新研究成果 冷战政策 民族利己主义 苏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的对华政策 被引量:4
7
作者 翟文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28-35,共8页
本文依据中、俄双方近年公布的文献档案材料,对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变化作了新的分析,指出苏联对中国解放战争有过一定支援,但由于苏联领导人过高估计美国力量、过低估计中国人民力量,确首对中国革命有过限制和... 本文依据中、俄双方近年公布的文献档案材料,对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变化作了新的分析,指出苏联对中国解放战争有过一定支援,但由于苏联领导人过高估计美国力量、过低估计中国人民力量,确首对中国革命有过限制和妨碍,中国革命是在冲破苏联领导人的限制之后取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放战争 苏联对华政策 冷战 民族利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二战期间的苏联对华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世相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84-89,共6页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全面肯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所披露的大量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为标界,在此约之前的苏联对华...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全面肯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所披露的大量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为标界,在此约之前的苏联对华政策遵循了国际主义原则,而在此约之后则逐步推行了一条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政策。二战期间的这种中苏关系直接影响到二战后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主义原则 大国沙文主义 民族利己主义 标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代的中日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9
作者 郭炤烈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0期8-9,共2页
共同开拓前进的20年 20年前的现在,中日两国恢复了邦交,结束了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其实,所谓“不正常”是对着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2000年友好往来的正常历史而言的。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正常的几十年是短暂的瞬间,几十年的不正常决... 共同开拓前进的20年 20年前的现在,中日两国恢复了邦交,结束了两国之间不正常状态。其实,所谓“不正常”是对着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2000年友好往来的正常历史而言的。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正常的几十年是短暂的瞬间,几十年的不正常决不是历史的主流,而是逆流。从古到今,从今通往未来的友好往来,才是历史的主流,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对两国人民来说,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两国人民抱着对未来的良好祝愿,把邦交正常化,称为:“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的一页”。 20年来,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浪,但我们两国人民终于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为两国关系的更上一层楼,创造了值得珍贵和弘扬的共同财富,即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开拓前进 对外关系 共同财富 十年 交往历史 民族利己主义 国家关系 表里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观看日本国际化的困境
10
作者 张茜红 董香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38-41,共4页
从世界观看日本国际化的困境张茜红,董香琳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世界观要解释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源问题。这里,我们仅从世界观的衍生物──自然观、人生观、是非观等方面探讨一下日本国际化道路上的障碍。一、自然观与日本人的... 从世界观看日本国际化的困境张茜红,董香琳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世界观要解释的根本问题是世界的本源问题。这里,我们仅从世界观的衍生物──自然观、人生观、是非观等方面探讨一下日本国际化道路上的障碍。一、自然观与日本人的是非观及其作用东方的中国、印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国际化道路 民族利己主义 现世观 是非观 无常观 国际社会 自然观 大和民族 印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