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媒介意义——民族传播研究的取向和进路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信茹 杨星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0,共6页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播 媒介在场 媒介逻辑 媒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中的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与赋权——云南大羊普米族村的研究个案 被引量:29
2
作者 孙信茹 杨星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 "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基本单元的少数民族村寨来说,村民能否积极有效地运用大众传媒并展开相应的传播活动,进而为自身权益的声张和自我发展道路的发掘寻求新的渠道或方式,成为媒介化社会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一个思路。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活动及理念的提出,其核心就是要让村民自主地认识和运用媒介、自主地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自主地把信息传播活动与实现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参与式的媒介和传播实践的目标。文章以云南省一个普米族村寨作为调查和实践的个案,分析了在媒介参与实践开展一年多的过程中的得失利弊,认为:村民媒介参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边缘性群体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进而寻找乡土社会"自有"的发展脉络,发掘当地人特有的"地方性知识",发掘自身独特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少数民族村民传播实践 赋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形式探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锦云 耿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与形式包括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口碑传播、品牌塑造、实体展示、多媒体呈现、文创产业、民间交流等多种样式,早期建构的传播路径在当前势头强劲,新出现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3-70,共8页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往 传播介质 民族文化遗存形态 终极介质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批判话语分析(CDA)”到“传播民族志”(EoC)——话语、传播实践与“钟情妄想症”的分析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耘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10,共11页
近年来,话语分析和民族志的方法都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由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和范迪克(Van Dijk)等人推动的批判话语分析(CDA)是连接语言文本与其所在社会文化的语境的分析桥梁。然而从语言和文本本身出发的研究无法将言语行为看... 近年来,话语分析和民族志的方法都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由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和范迪克(Van Dijk)等人推动的批判话语分析(CDA)是连接语言文本与其所在社会文化的语境的分析桥梁。然而从语言和文本本身出发的研究无法将言语行为看作在具体传播情境下社会互动的产物。与批判话语分析不同,"传播民族志"从传播实践出发,将话语放置在特定的"言语共同体"和具体的"传播实践"场景之中加以考察。利用民族志的方法,"传播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简称Eo C)旨在说明不同的言语主体,如何通过调用内在或外在于该"言语共同体"的话语和传播资源建构自己的"传播资质",从而建构权力秩序。利用"传播民族志"的框架,通过分析在一个特定的互动场景中(晚饭聚餐),研究者与数位精神科护士讨论"何为钟情妄想症"的"传播实践",说明,在特定情境下,话语的特定意义是不同言语主体言语行为互动和实践的结果。与批判话语分析相补充,"传播民族志"帮助研究者更好理解话语是如何通过日常的"传播实践"建构自身的合法性,以及在一个多重话语并置甚或冲突的情境下,作为"传播资源"的话语,如何对不同"言语主体"施加权力并形塑特定话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话语分析 传播民族 传播实践 钟情妄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夫熊猫》系列中的民族文化传播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民族文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具有民族限定意义的人类具体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成果。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容器,能够直观且高效地记录、传播民族文化。梦工厂出品的系列电影《功夫熊猫》冲破了国家与民族的障碍,为东西方观众建立起了交... 民族文化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具有民族限定意义的人类具体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成果。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容器,能够直观且高效地记录、传播民族文化。梦工厂出品的系列电影《功夫熊猫》冲破了国家与民族的障碍,为东西方观众建立起了交流,是一个在讨论民族文化传播时的经典案例。文章从好莱坞的跨文化传播与《功夫熊猫》中民族文化的显性传播与隐性传播等方面,分析《功夫熊猫》系列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熊猫》 好莱坞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广告传播的民族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品良 《当代传播》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广告运作与传播的民族化与一体化之争突出起来.就此,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广告传播的民族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广告传播 民族 文化效益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传播学的中国学术实践质思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郁儒 张瑞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德尔·海默思开创的民族志传播学之于传播学的学术价值在于:让传播学研究超越媒介,回归场境;将叙事(民族志)引入研究,成为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如此,传播学不仅有了“故事的研究”——叙事学,也有了“研究的故事”——民族志。民族... 德尔·海默思开创的民族志传播学之于传播学的学术价值在于:让传播学研究超越媒介,回归场境;将叙事(民族志)引入研究,成为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如此,传播学不仅有了“故事的研究”——叙事学,也有了“研究的故事”——民族志。民族志传播学传入中国,形成了自洽的学术进路。先有乡民生活中的媒介到场——媒介对乡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继有国家到场——国家假借媒介对乡民认同的研究,后有不同范式的到场——基于网络、文本、范畴的研究。斐然的成果之后,可以看出民族志传播学的中国实践似乎与田野调查渐行渐远,并失却了对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关注。如此,民族志传播学的学理性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播 中国化 场境 叙事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被引量:14
9
作者 白润生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 中国 新闻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 研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马古道对民族音乐传播的促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蕾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5-336,共2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马古道的出现与兴盛,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推动历史发展、文明进步方面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就包括了对民族音乐传播的促进作用。茶马古道最基本的用途在于物资交换、经济交流,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交...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马古道的出现与兴盛,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推动历史发展、文明进步方面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就包括了对民族音乐传播的促进作用。茶马古道最基本的用途在于物资交换、经济交流,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交流功能,包括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传播。本文在简要分析茶马古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科学探讨了茶马古道对民族音乐传播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民族音乐传播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时装对跨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1
作者 王艳晖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高级时装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由于服饰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高级时装作为象征的艺术而且同时具有时尚性,这就决定了高级时装会从独特的视角且永不停歇地主... 高级时装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由于服饰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高级时装作为象征的艺术而且同时具有时尚性,这就决定了高级时装会从独特的视角且永不停歇地主动挖掘文化艺术的内涵,向世人展现最新、最深刻的文化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时装 文化艺术 民族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 信息过程 艺术表现 时尚性 停歇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电影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破”与“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祥东 邓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7,共7页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本质就在传播民族文化、精神信仰,以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固基家国认同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在叙事上由于现代化取向不明、文化间性理念引领共情传播不足、过分强调猎奇的差异化,所以创作繁而不荣、多而不精...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本质就在传播民族文化、精神信仰,以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固基家国认同的目标。然而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在叙事上由于现代化取向不明、文化间性理念引领共情传播不足、过分强调猎奇的差异化,所以创作繁而不荣、多而不精,电影节展“高美誉”,而市场却“低赞誉”。在此实然困境之上,少数民族电影应当活化情感叙事,建构“共同体美学”、寻求“他者范式”,更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表述内容,将文化产品传播转变为文化传播,注重传播场域、方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民族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 民族影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逻辑”视域下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体系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罗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少数逻辑"在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实践过程中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认识并立足于"少数逻辑",不仅能彰显和强化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主体性,还能在其价值体系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形塑空间和可能性。基于这种问... "少数逻辑"在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实践过程中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认识并立足于"少数逻辑",不仅能彰显和强化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主体性,还能在其价值体系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形塑空间和可能性。基于这种问题意识,通过梳理这一领域已有的"代入式""有限介入式"及"介入式"三种学术传统,从研究基点、研究视域及研究品质三个维度论述重构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价值体系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逻辑 地方性知识 价值体系 民族新闻传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在云南红河学院举行
14
作者 白润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1,共1页
本刊讯 由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于12月4日在红河学院隆重举行。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学会 民族文化传播 新闻传播 红河学院 少数民族 委员会 新媒体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使用及传播效果研究——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
15
作者 谭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被誉为民族志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郭建斌教授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深入的体验和观察参与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细致勾勒出少数民族地区...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被誉为民族志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郭建斌教授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深入的体验和观察参与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细致勾勒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与现代媒介的互动关系,并具体考察了媒介对当地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场景丰富,记录翔实。独乡的现代媒介使用情况比较落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独乡媒介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现代传媒 山东人民出版社 媒介化 现代媒介 民族传播 乡村日常生活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彰显——转喻视角下辜鸿铭英译《论语》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 作为五四前中国儒家经典英译第一人,辜鸿铭的英译活动致力于通过翻译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成见、提升中国文化地位。文章从"文化适应""文化共核""文化缺省"三方面出发,通过转喻视角审视辜鸿铭《论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有意改写,着重分析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译者为彰显民族文化所做的翻译策略选择,并探讨译者所采用策略之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期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活动寻找公允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传播 翻译策略 辜鸿铭 《论语》 转喻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5-27,共3页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媒介生态 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边境口岸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黎丽 马晓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岸所在边境九省区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影响和降低整体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所在省区和所有民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与力量;与东部省区水运口岸相比,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14个国家相邻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通过99个边境口岸向外传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价值观念。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从战略层面来说,实施提升管控与开放相结合的边境管理模式;在持续推进边境现代化过程中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模式和效能;从实践层面来说,加快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保持口岸所在边境省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牧业发展;促进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贸易现代化建设;加强以国门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建设;深化中国边境口岸与对应国口岸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口岸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参与打造“民艺之乡”的实践研究——以灯展艺术节报道为例
19
作者 郜月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县级行政区作为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湖北省宣恩县域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其在2018年获评“湖北省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县级行政区作为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湖北省宣恩县域内民族众多,民俗事项丰富多彩,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其在2018年获评“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宣恩县融媒体中心以当地文化活动为宣传重心,推进媒体整合发展,巩固壮大全县民俗文化阵地,全面打造“到恩施旅游,来宣恩过夜”的宣传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巴图画文字符号的意义生成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文字符号是用以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同的文字符号形式,其信息的表意与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梳理历史信息和走入不同文化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仅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切入点... 文字符号是用以存储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不同的文字符号形式,其信息的表意与解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梳理历史信息和走入不同文化圈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我们仅以纳西族东巴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古老图画文字的表意方式,并想以此展开民族文化传播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符号 东巴文字 民族文化传播 东巴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