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何以交融: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立鹏
薛璐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民族交融态度是各民族成员对民族交融这一进程所持有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心理机制。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通过对青少年的深度访谈,构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双维影...
民族交融态度是各民族成员对民族交融这一进程所持有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心理机制。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通过对青少年的深度访谈,构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双维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内部因素涉及人格特质、情绪情感、个体认知和能力素质。外部因素涵盖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四大方面。基于此,研究提出深化教育内容,构建民族交融共识认知框架;优化宣传策略,培育民族交融积极情感氛围;增进群际接触,激发民族交融内生行为潜能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培育青少年积极的民族交融态度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民族
交往交流
交融
民族交融态度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情与幼儿园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效应
被引量:
4
2
作者
苏丽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共12页
增强共情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为探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共情与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及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共情量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伦理敏感性量表、民族交融...
增强共情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为探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共情与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及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共情量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伦理敏感性量表、民族交融态度量表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92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体向好。(2)共情、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幼儿园类型、劳动关系、岗位、职称、学历、教龄、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私立幼儿园教师民族交融态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较弱;行政管理岗位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表现最佳;未定级教师的共情、民族交融态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较弱;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在共情、民族交融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表现显著较优;经验型教师(3-9年教龄)的伦理敏感性最高;汉族教师在各变量上的表现优于其他民族教师。(3)共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两两显著正向相关;共情显著正向预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是共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中介变量。具体而言,共情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伦理敏感性的单独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31.58%),二是民族交融态度的单独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57.89%),三是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1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伦理敏感性
民族交融态度
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以交融: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立鹏
薛璐璐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创新研究”(23VMZ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心理机制研究”(22JJD850006)
+1 种基金
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委托课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西实践研究”(2024ZLWT001)
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新疆南疆地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研究”(KSNJ2023004)阶段成果。
文摘
民族交融态度是各民族成员对民族交融这一进程所持有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心理机制。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通过对青少年的深度访谈,构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双维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内部因素涉及人格特质、情绪情感、个体认知和能力素质。外部因素涵盖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四大方面。基于此,研究提出深化教育内容,构建民族交融共识认知框架;优化宣传策略,培育民族交融积极情感氛围;增进群际接触,激发民族交融内生行为潜能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培育青少年积极的民族交融态度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支持。
关键词
青少年
民族
交往交流
交融
民族交融态度
心理机制
Keywords
Chinese adolescents
ethnic communication,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attitude towards ethnic integration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43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情与幼儿园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效应
被引量:
4
2
作者
苏丽蓉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西北师范大学)专项课题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研究”(2024SDSF01)。
文摘
增强共情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为探讨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共情与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及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共情量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量表、伦理敏感性量表、民族交融态度量表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92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幼儿园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体向好。(2)共情、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幼儿园类型、劳动关系、岗位、职称、学历、教龄、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私立幼儿园教师民族交融态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较弱;行政管理岗位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表现最佳;未定级教师的共情、民族交融态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较弱;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在共情、民族交融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表现显著较优;经验型教师(3-9年教龄)的伦理敏感性最高;汉族教师在各变量上的表现优于其他民族教师。(3)共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民族交融态度两两显著正向相关;共情显著正向预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是共情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中介变量。具体而言,共情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幼儿园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伦理敏感性的单独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31.58%),二是民族交融态度的单独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57.89%),三是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对中介效应为10.53%)。
关键词
共情
伦理敏感性
民族交融态度
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empathy
ethical sensitivity
ethnic integration attitud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C957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何以交融: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探析
陈立鹏
薛璐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情与幼儿园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效应
苏丽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