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 |
李伟
姚庐清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交流活动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贡献 |
李永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
3
|
隋唐五代时期乌江流域的人口迁徙与民族交流 |
彭福荣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
|
4
|
经济文化网络交织中的民族交流--以西道堂在藏族地区的活动为例 |
唐聪丽
|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5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国家动力机制研究——以宁波市ZX社区为例 |
青觉
白云腾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脱域视角下网络空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青觉
白云腾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7
|
新时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三重逻辑关系研究 |
孙敏敏
袁祖社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国家在场的互嵌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新疆南疆阿合奇县良种场的田野调查 |
马治龙
罗意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非遗产业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研究 |
张海燕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茶叶贸易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究——以万里茶道内蒙古段为例 |
宋凯晴
|
《福建茶叶》
|
2025 |
0 |
|
|
11
|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
郝国强
李星莹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
12
|
历史记忆、仪式实践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滇西地区邓子龙信仰研究 |
黄彩文
李爽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
13
|
西藏古代体育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研究 |
丁玲辉
蔡秀清
殷生宝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4
|
满学研究视角下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
常越男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5
|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
徐黎丽
黄嫚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6
|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赵维玺
张正泉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7
|
以画为媒:宋、辽民族间的交流与互鉴 |
王梦雨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8
|
文化线路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
李然
林婵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张李合户”:民族交融的自然位育与在地实践 |
牛乐
王婷婷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灵渠流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及启示 |
董素云
张江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