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主义话语的媒介建构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熊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40,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媒介民族主义话语经历了酝酿、发展和成熟阶段。媒介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在二元化的叙事框架中展开的:一是时间的二元叙事,即介于民族"自我"与"往昔自我"之间的叙事;另一是空间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媒介民族主义话语经历了酝酿、发展和成熟阶段。媒介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在二元化的叙事框架中展开的:一是时间的二元叙事,即介于民族"自我"与"往昔自我"之间的叙事;另一是空间的二元叙事,即介于民族"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叙事。正是通过对这两种框架的策略性运用,媒介完成了对民族以及民族国家的时空想象的描画,实现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符号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话语 中国媒介 时间空间化 空间时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汉冶萍民族主义话语的二重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积明 黄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60,I0002,F0003,共14页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潮,在它的渗透和支配下,民族主义话语成为近代社会各阶层重要的表述方式。作为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民族主义话语所承载的不仅是民族主义的价值理念和感情,还必然包括言说者的隐蔽诉求和心理。...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潮,在它的渗透和支配下,民族主义话语成为近代社会各阶层重要的表述方式。作为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民族主义话语所承载的不仅是民族主义的价值理念和感情,还必然包括言说者的隐蔽诉求和心理。这样一种复杂性在汉冶萍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有突出呈现。一方面,民族主义话语赋予汉冶萍抗衡欧西、称雄亚洲的价值意义,使其成为标志国家、民族命运与尊严的符号;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代国力贫弱但又具有维护民族独立和自尊的强烈愿望,汉冶萍经营者不得不在利用外资与维护企业生存之间取舍两难。与此同时,以民族大义为词的言说,既是汉冶萍谋求生存、争取企业发展的工具性策略,也可以转而成为他人宣告汉冶萍背叛民族主义的话柄,由此呈现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存与矛盾的历史吊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冶萍公司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话语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启蒙运动与旧制度后期的民族主义话语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84,共7页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民族主义话语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辨析——兼论对待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态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文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我们一定要科学界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在舆论宣传、国家政策和国民教育等层面要坚持以民族精神而不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心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主义 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主义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难”语境下国民党青年新闻人民族主义话语探析(1936-1937)——以《中外月刊·中国动向》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刘继忠 闫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0,共6页
《中外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的学生实习刊物,其中《中国动向》专栏长期关注中国命运,是青年学生表达爱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平台。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动向》专栏中的民族主义话语,指出该栏主要存在... 《中外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的学生实习刊物,其中《中国动向》专栏长期关注中国命运,是青年学生表达爱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平台。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动向》专栏中的民族主义话语,指出该栏主要存在着国家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这三种媒介话语,保守、理性、狭隘,拥护蒋介石政权、抵抗日本侵略是这一话语的基本历史特色。文章认为,《中国动向》媒介话语扮演了蒋介石政府对日政策的传声筒、阐释者与辩护人的角色,其话语实践成功地将《中外月刊》编辑群吸纳进国民党新闻体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月刊》 《中国动向》 民族主义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至五四时期报刊民族主义话语的两种偏向
6
作者 田中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戊戍变法前后至五四前后偏狭的民族主义在报刊上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首先关注的是国粹主义。晚清国粹主义之所以具有很大的话语影响力,首先它是对于西方、日本强势文化入侵的一种抗争,其次是为"逐满复汉"的政治目标服务。五... 戊戍变法前后至五四前后偏狭的民族主义在报刊上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首先关注的是国粹主义。晚清国粹主义之所以具有很大的话语影响力,首先它是对于西方、日本强势文化入侵的一种抗争,其次是为"逐满复汉"的政治目标服务。五四前后的国粹派则没有"逐满复汉"的种族革命的斗争目标,他们主要是排拒抵制西方现代文化,反对新文化运动,从而固守国粹主义立场。此一历史时期,报刊民族主义话语另一极的表现就是过分地否定民族和传统,过分推崇西方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五四 报刊民族主义话语 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网文到二次元: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的转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裴幸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沉降到亚文化领域中。从网络文学到二次元文化,从80后重构民族叙事的狂热想象到90后、00后趣缘社群的萌化爱国与情感羁绊,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早期的刚愤、激进转向游戏、戏谑。这种话语转...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逐渐沉降到亚文化领域中。从网络文学到二次元文化,从80后重构民族叙事的狂热想象到90后、00后趣缘社群的萌化爱国与情感羁绊,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早期的刚愤、激进转向游戏、戏谑。这种话语转型是时代语境变化、媒介技术革新、代际文化差异以及宏大叙事复归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当下狂欢化的网络环境中,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也显露出饭圈化、萌化失度、政治娱乐化、政治实体虚拟化等问题。对此,应当植根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实现对二次元文化的精神赋魂,以此询唤出青年群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体性,建构起理性、深沉、持久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网文 二次元 民族主义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