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来关于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研究述评
1
作者 陈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近百年来,关于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民国时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研究院所必要性及发展概况的讨论上。新中国成立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主要集中于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史、体制、模式、职能、特征、学... 近百年来,关于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颇多。在民国时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研究院所必要性及发展概况的讨论上。新中国成立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主要集中于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史、体制、模式、职能、特征、学术、教学及相关人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来 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特征及其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元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100,共3页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育政策影响之外,更与我国当时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研究院所 研究生教育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对书院学术传统的继承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9,共3页
书院改制后,书院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制度等传统并没有迅速消亡,而是为后来的大学研究院所所继承。具体表现:一是民国学者呼吁或认可大学研究院所传承了书院学术传统;二是民初拟设或已设的大学研究院所继承了书院学术传统。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研究院所 书院学术传统 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北京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校院关系研究
4
作者 范乐佳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国立北京大学作为民国时期最早国立化的大学,其办学历史贯穿整个民国时期,办学成绩斐然。研究它的校院关系,不仅可以借此窥见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面貌,还可为今日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镜鉴。具体来看,民国时期国立北京大... 国立北京大学作为民国时期最早国立化的大学,其办学历史贯穿整个民国时期,办学成绩斐然。研究它的校院关系,不仅可以借此窥见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面貌,还可为今日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提供一定镜鉴。具体来看,民国时期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院组织经历了由“校—科—门”到“校—组—系”“校—院—系—(科)”,由隐性的类校院二级组织关系到明确的校院科层等级关系的转变。校院权力关系逐步由相对自由松散的“共治”模式走向强调等级、效能和集权的“科层”模式,教授权力和院系自治权呈现明显的收缩趋势。校院信念关系在事关大学办学、治学和学校领导上多是协同一致,而在府学关系和校院权力关系上有所分野。当前,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调整大学的校院关系应充分借鉴民国前期国立北京大学多措并举激发基层活力,后期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校权力和学院权力的历史经验,兼顾管理效能、院系自主权与教师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国立北京大学 内部治理 校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创建与发展的贡献、问题及启示
5
作者 陈元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49,176,共5页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建与发展,引发了大学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创新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了一批人才,加速了大学学位独立和学术独立的进程。但是,其时大学研究院所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复设置、合作不足;经费...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建与发展,引发了大学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创新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了一批人才,加速了大学学位独立和学术独立的进程。但是,其时大学研究院所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复设置、合作不足;经费不足、研究队伍不稳定;组织自身和研究教授缺乏考核等问题。这些贡献与问题对于当前大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乃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研究院所 贡献 问题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起源与发展
6
作者 蒋秀丽 王晶晶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北京大学作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学府,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目前现有学术成果多着墨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认为,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北京大学作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军学府,在图书馆学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目前现有学术成果多着墨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认为,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活动开启于1920年,到1949年前,分为三个阶段:1920-1924,培养图书馆学教育专才;1924-1947,开设图书学课程;1947-1949创设图书馆学专修科,并对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详细梳理,揭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脉络,总结分析其特点,为当代图书馆学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北京大学 图书馆学专修科 课程设置 图书馆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及其特点
7
作者 陈元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4年第6期55-59,102,共5页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析其时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资助政策,可以探究政府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学术研究及人才... 1934-1949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补助政策主要是对其基础设施、学术研究、研究生奖助金和津贴等几个方面的补助。分析其时政府对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资助政策,可以探究政府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研究院所 民国教育 补助政策 学术研究经费 研究生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创设的动因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元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主要是在移植西方大学制度、大学寻求学术独立以及学术研究方式急需转变等因素影响下适时而起、应时而生的,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功能。通过对这些动因的深入分析探...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主要是在移植西方大学制度、大学寻求学术独立以及学术研究方式急需转变等因素影响下适时而起、应时而生的,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功能。通过对这些动因的深入分析探讨,一可为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建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及舆论支持,亦可为当前我国大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研究院所 创设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及其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元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2,113-114,共6页
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发行交换学术刊物、译介国外学者著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学术考察、聘用国外知名专家和互派学者访学等。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呈现了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方向的单向性、内容的开放性及对象... 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发行交换学术刊物、译介国外学者著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学术考察、聘用国外知名专家和互派学者访学等。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呈现了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方向的单向性、内容的开放性及对象的选择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育 民国大学研究院所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空间与运作要素: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破格聘任的特点及启示
10
作者 王处辉 高天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8,共13页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破格聘任制度是指对未达到任职大学教师所需的文凭门槛,但有足够任职能力者如何得到聘任的制度安排。破格聘任对象主要包括大学以下学历者、游学未获学历者、科举秀才者三类。这个时期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大学所颁...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破格聘任制度是指对未达到任职大学教师所需的文凭门槛,但有足够任职能力者如何得到聘任的制度安排。破格聘任对象主要包括大学以下学历者、游学未获学历者、科举秀才者三类。这个时期中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大学所颁布的教师资格法规及其对教师聘任权的规定,均为文凭不足者被破格聘任为大学教师留有适量制度空间。在运作层面,新式人才匮乏是破格聘任制度的外在人才市场环境要素,施聘者公心选才与受聘者的学术能力是破格聘任制度良性运作的内在要素,社会关系资本是破格聘任制度运作过程中的中介要素,大学拥有的学术权力及与其适配的行政权力是破格聘任得以实现的制度要素。破格聘任制度为特殊人才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渠道,避免了选聘制度刚性化可能会将一些特殊人才排斥在外的弊端。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破格聘任的制度与实践对当今中国高等院校选拔及破格聘任特殊人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格聘任 制度空间 运作要素 大学教师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平时”与“从严治考”——民国时期大学学业考试管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党亭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平时测验作为学业考试的组织形式之一,对于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而学业考试的公平性有赖于过程的严格监管。民国时期大学学业考试管理制度有着注重平时与从严治考的共性特点以及各自具体不同的实施方式。深入探究... 平时测验作为学业考试的组织形式之一,对于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而学业考试的公平性有赖于过程的严格监管。民国时期大学学业考试管理制度有着注重平时与从严治考的共性特点以及各自具体不同的实施方式。深入探究民国时期大学学业考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改进当代大学学业考试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历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考试管理 大学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大学研究院所思想及其成因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元 彭春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92,共6页
蔡元培的留学经历、出国考察以及在北京大学从事的研究所创建活动,是其大学研究院所思想形成的经验和实践来源。他在介绍西方大学研究院所情况的同时,亦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设立的必要性、设置办法、研究方法及其与独立研究院所的关系等... 蔡元培的留学经历、出国考察以及在北京大学从事的研究所创建活动,是其大学研究院所思想形成的经验和实践来源。他在介绍西方大学研究院所情况的同时,亦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设立的必要性、设置办法、研究方法及其与独立研究院所的关系等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论述,这对于当前正确处理中外教育交流、科研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以及两大科研系统的分工协作等关系皆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大学研究院所思想 成因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行政地位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军 陈华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8,共9页
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除了行政隶属关系之外,体现行政地位的还有图书馆长是否被明确规定作为学校校务会议当然代表以及与学校图书馆委员会的关系等因素。大学图书馆在隶属关系上的波动性反映出不同学校领导人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不同。... 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除了行政隶属关系之外,体现行政地位的还有图书馆长是否被明确规定作为学校校务会议当然代表以及与学校图书馆委员会的关系等因素。大学图书馆在隶属关系上的波动性反映出不同学校领导人对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不同。隶属不同的部处同样也体现了学校领导人对图书馆作用重点性的认识差异。大学图书馆隶属教务长除了特殊历史时期的行政安排之外,也突出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价值重心。大学教务长的行政地位对图书馆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但毕竟不如图书馆直属校长的独立行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图书馆行政地位 校务会议 图书馆委员会 教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制度变迁及其成因与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元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7-132,共6页
我国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制度是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的变迁与我国现代大学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同步的。本文将我国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制度的变迁过程划分为草创期、规范... 我国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制度是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的变迁与我国现代大学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同步的。本文将我国现代大学研究院所制度的变迁过程划分为草创期、规范期和改革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每个阶段内制度内容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的成因与影响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现代大学学位制度、学科建设、教研结合以及学术独立的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研究院所制度 变迁 成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研究院所肇始时间考——兼对蔡元培观点的辨疑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元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4,共5页
蔡元培认为,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国学研究所是我国大学最早出现的研究院所,但从蔡元培的另外说法、时人的回忆评价以及报刊资料的记载等史料又可证明1917年底的北京大学实已有了各门研究所的草创。各门研究所不仅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 蔡元培认为,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国学研究所是我国大学最早出现的研究院所,但从蔡元培的另外说法、时人的回忆评价以及报刊资料的记载等史料又可证明1917年底的北京大学实已有了各门研究所的草创。各门研究所不仅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些许成绩,而且研究所的制度和职能与改组后的国学研究所也有延续性和相似性,因此它们应是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真正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研究院所 肇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大学研究院所思想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元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8,共4页
胡适论述了大学设置研究院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与师资要求,并且阐述了大学研究院所对于传承书院精神和争取学术独立的重要性。胡适大学研究院所思想的形成,主要与他早期的求学经历、在北京大学的工作经历以及美国教育家吉尔曼的大学理念... 胡适论述了大学设置研究院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与师资要求,并且阐述了大学研究院所对于传承书院精神和争取学术独立的重要性。胡适大学研究院所思想的形成,主要与他早期的求学经历、在北京大学的工作经历以及美国教育家吉尔曼的大学理念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大学研究院所思想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闻教育办学模式比较研究——以1930—1940年代燕京、复旦、政校新闻系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1930—1940年代,以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大学新闻教育在模仿西方尤其是密苏里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造出了符合各校自身发展实际,因应时代、社会和国家要求的不同办学模式。本文以... 1930—1940年代,以燕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新闻教育为代表的中国大学新闻教育在模仿西方尤其是密苏里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造出了符合各校自身发展实际,因应时代、社会和国家要求的不同办学模式。本文以这一时期上述三所大学新闻系为例,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模式的办学宗旨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选择、培养成果,揭示民国时期大学新闻教育不同办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新闻教育 办学模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系科变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怀银 李艳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6年第3期159-175,158+201-202,共20页
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系科经历了产生(1912—1920年)、形成(1921—1937年)和发展(1938—1949年)三个阶段。高等师范开设教育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系科产生的先声,大学教育系科产生始于1915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攻科的开设,得益于国家政策推... 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系科经历了产生(1912—1920年)、形成(1921—1937年)和发展(1938—1949年)三个阶段。高等师范开设教育学课程是大学教育系科产生的先声,大学教育系科产生始于1915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攻科的开设,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设置经费投入、师范教育兴起、教育学科发展需要、归国留学生推动等,特征为教育系科集中于高等师范学校、主要目标为培养师资、课程和教材取材于国外尤其仿照日本、教师以留学生为主、渐重学术研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步入形成阶段则仿美且集中于综合性大学,承担任务全面,公私立大学培养目标各有侧重,注重学术研究,教师队伍中留学美国者居多。1938年中国大学教育系科进入发展阶段,特征为大学教育系科继续发展、独立学院教育系科增多、课程设置有了统一参照标准。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系科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可以从注重构建大学教育系科发展模式、提升其地位、合理其分布、根据大学特色确定职能及提升教育系科教师队伍素养等几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国大学 教育系科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莉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5,共6页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为解决薪金积欠带来的经济紧张,希冀获得更优裕的生活等,而过上"跑街式生活"的大有人在。政府对此为"特殊情形式"的有条件认可、大学则为"商请校长式"的许可,二者对大学教师"跑街...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为解决薪金积欠带来的经济紧张,希冀获得更优裕的生活等,而过上"跑街式生活"的大有人在。政府对此为"特殊情形式"的有条件认可、大学则为"商请校长式"的许可,二者对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呈现有条件禁止。总体而言,大学教师"跑街式生活"苦且累,常需要长途跋涉、多校奔波,但是按时支薪又使得大学教师可维持生活水准,且此项收入较之中小学教师收入高。大学教师的"跑街式生活",可以利于不同大学的教师学术交流,更新他校学生思维,其弊端则在于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难以保障,大学教师教学和学术难以平衡等。基于此,国立教育考察团等提出必须从保障大学教师待遇、促进师资养成、培育大学教师责任感等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学教师 跑街式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元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6期44-48,共5页
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主要特征有:研究生的招考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研究生的课程安排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国际化倾向日趋明显。这些特征的呈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 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主要特征有:研究生的招考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研究生的课程安排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研究生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国际化倾向日趋明显。这些特征的呈现与当时的社会现实要求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等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 研究生教育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