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教科书中的新词语与新思想传播——兼谈“五四”语言变革与思想变革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4,共7页
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编撰教科书的热潮,这个时期很多初级国文教科书的篇目都类似于词典的词条,课文即是对新词语的解释。这些新词语中隐含了对专制制度、迷信愚昧的贬斥,对科学与民主的推崇,显示了鲜明的... 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编撰教科书的热潮,这个时期很多初级国文教科书的篇目都类似于词典的词条,课文即是对新词语的解释。这些新词语中隐含了对专制制度、迷信愚昧的贬斥,对科学与民主的推崇,显示了鲜明的价值立场。伴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民国初期大量出现的新式教科书对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这个过程最典型地体现了语言变革对思想变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科书 新词语 语言变革与思想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插图艺术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朴英华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9-61,共3页
民国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的所有插图均出自中国漫画巨匠丰子恺之手,这位绘画大师匠心独运,将插图与文字融于一体,为教科书锦上添花。全套教科书共248幅插图凸显了丰子恺先生"浓淡相宜"的笔墨技艺"、意在笔外"... 民国小学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的所有插图均出自中国漫画巨匠丰子恺之手,这位绘画大师匠心独运,将插图与文字融于一体,为教科书锦上添花。全套教科书共248幅插图凸显了丰子恺先生"浓淡相宜"的笔墨技艺"、意在笔外"的意蕴追求和"童真童趣"的意趣宗旨,营造了一个"文中有画,画中生文"的艺术境界。这些丰子恺先生精心设计的插图让一本小学教科书"美"了、"活"了,也更有"趣"了,既实现了儿童认知规律、文本内容、艺术意境的有机匹配,又实现了美育功能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教科书 《开明国语课本》 插图 笔墨 意蕴 意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制政治”观念在中国历史认知中的生成与传播——以民国小学历史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3-139,共7页
把秦至清之间的政治体制称为"专制政治"是民国至今许多知识精英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重要观念,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民国成立后,该观念作为合法、权威历史知识嵌入到历史教科书的文本中,并被广泛学习与传... 把秦至清之间的政治体制称为"专制政治"是民国至今许多知识精英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重要观念,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民国成立后,该观念作为合法、权威历史知识嵌入到历史教科书的文本中,并被广泛学习与传播,逐渐成为普通大众认知、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视角和不证自明的知识预设。这种自民国以来建构的观念,不但深深影响了民国民众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认识,也影响了时下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评价和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政治 民国教科书 小学历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戊戌维新及康有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帆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20,255,共9页
历史教科书对于戊戌维新及康有为的叙述,有个由隐至显的历程,清季尚属敏感话题,只能不写或简单的一笔带过;民初虽突破禁区,予之以正面评价,但史实层面未做过多扩展;直到1922年学制改革后的叙述,才在篇幅上大大超越此前,对史实的把握和... 历史教科书对于戊戌维新及康有为的叙述,有个由隐至显的历程,清季尚属敏感话题,只能不写或简单的一笔带过;民初虽突破禁区,予之以正面评价,但史实层面未做过多扩展;直到1922年学制改革后的叙述,才在篇幅上大大超越此前,对史实的把握和价值的判断,也为后世所取法;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的书写,则在以往基础上达至高峰。这些叙述具有鲜明特色,在总体框架和宏观架构上,一致性较为突出,但也绝非千篇一律,至于具体内容的表述,特别是对于康有为等人物和重要事件,则有细节描绘和学术考辨。在能够依凭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的前提下,民国历史教科书编者所构建的戊戌维新史实,所塑造的康有为形象,规范乃至影响了当时及此后的相关学术研究,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历史教科书 戊戌维新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新名词”到“新概念”——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梅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80,共7页
晚清至民国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也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名词和新概念。在以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为文本的研究中,对"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 晚清至民国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也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名词和新概念。在以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为文本的研究中,对"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也拓宽了以基本概念为重点的教科书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 概念 概念史 中华民族 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