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四川词坛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文周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74,共6页
民国四川词坛可分为清末民初(1900-1919年)、新文化运动至抗战前(1919-1937年)、抗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37-1949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面貌特征。由于时代变化,与前代四川词坛相比,民国四川词坛在创作主体、创作状态、... 民国四川词坛可分为清末民初(1900-1919年)、新文化运动至抗战前(1919-1937年)、抗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37-1949年)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面貌特征。由于时代变化,与前代四川词坛相比,民国四川词坛在创作主体、创作状态、创作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新变。创作主体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词人身份的复杂化和抗战时期大批内地词人流寓四川两个方面。创作状态的新变,主要表现为词人因受知识储备、学词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而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创作特征。词作内容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对抗战的抒写及以词参与《沁园春》唱和两方面。民国四川词坛不仅继承了四川前代的词学传统,发扬了杜诗精神,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词学批评理论。民国四川词坛,在四川词史、民国词史和民国四川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四川词坛 发展历程 新变 意义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防区制时代四川的反缠足努力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兴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105,共13页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缠足运动的大致进程有更为连贯和全面的认识。与过去“军阀落后”的既定认知相反 ,防区制时代四川一些军事主政者对妇女缠足问题比较关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缠足 民国四川 四川军伐 思想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四川的反缠足活动(1912-1917)——以官方措施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兴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0-121,共2页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可初步重建 1 91 2 - 1 91 7年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晚清开始的从劝到禁的进程在民初得到延续 ,但政治权势的变更导致已经被打压到边缘的东西又变成可以重...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可初步重建 1 91 2 - 1 91 7年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晚清开始的从劝到禁的进程在民初得到延续 ,但政治权势的变更导致已经被打压到边缘的东西又变成可以重新讨论的问题 ,在究竟以官力禁罚为主还是以劝导为主 ,以及劝导之责主要在民间士绅还是仍由官方进行等方面 ,民国初年出现了分歧。一段时期内曾出现民间反复要求官方严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缠足 民国四川 思想与社会 政府与士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川政统一后四川省首届县长考试述论
4
作者 王玉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1937年1月,四川省政府举行首届县长考试。此次县长考试是川省政府依国民政府中央法令推进的人事调整,希望表达对中央的拥护,而国民政府也希望借此强化对川省的控制。但此次县长考试应试者众,及格者少,且迟迟得不到任用,与刘湘委任大批... 1937年1月,四川省政府举行首届县长考试。此次县长考试是川省政府依国民政府中央法令推进的人事调整,希望表达对中央的拥护,而国民政府也希望借此强化对川省的控制。但此次县长考试应试者众,及格者少,且迟迟得不到任用,与刘湘委任大批县政人员训练所毕业者为县长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加剧了外界对刘湘时期县政人事的质疑。可以说此次县长考试渗透着川省与中央两种势力的相持博弈,是刘湘时代川省人事步入中央轨道的一次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政治 民国四川 县长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川省土匪、袍哥与军阀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56-60,共5页
民国年间四川社会,军阀混战、袍哥横行、土匪猖獗,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三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活动与整个民国四川史相始终,其势力和影响波及经济、文化、行政各个领域.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民国川省军阀、土匪、袍哥三位一体的事实,以... 民国年间四川社会,军阀混战、袍哥横行、土匪猖獗,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三大社会问题.他们的活动与整个民国四川史相始终,其势力和影响波及经济、文化、行政各个领域.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民国川省军阀、土匪、袍哥三位一体的事实,以及他们相互勾结的背景、条件、过程、心态及其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匪 军队 部队 重庆 军阀统治 四川社会 民国四川 军阀混战 民国年间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川军政府
6
作者 许增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63-69,共7页
辛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四川总督赵尔丰,慑于革命形势,在成都绅商斡旋之下,将政权交与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1911年11月27日,成都宣告独立,成立了以蒲殿俊、原新军第17镇统制朱庆澜分任正副都督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可是。
关键词 军政府 民国四川 同盟会 赵尔丰 哥老会 政策措施 成都 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与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从晚清到民国,思想界关于"国家"和"地方"关系的认知经过了一个转变过程。概言之,国家观念和地方观念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互不相容,而是既有冲突又有互助,在冲突中亦潜存互助。本文以1936年《川行琐记》一文在四... 从晚清到民国,思想界关于"国家"和"地方"关系的认知经过了一个转变过程。概言之,国家观念和地方观念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互不相容,而是既有冲突又有互助,在冲突中亦潜存互助。本文以1936年《川行琐记》一文在四川言论界引发的风波为例,讨论国民政府入川初期国家观念如何刺激了川人地方观念的增强,而地方观念又是如何借助于国家观念得以表达的,由此展示出二者在多种层面上的复杂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观念 地方观念 民族意识 民国四川 地方中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