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庸言报》融入民初政治的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润泽 谭泽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庸言报》是梁启超归国后所办的政论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民初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启超在《庸言报》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利用该报凝聚政治共识、制造舆论声势、组织政治势力,深度融入到自己的政治活动版图中,彰显了报纸... 《庸言报》是梁启超归国后所办的政论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民初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启超在《庸言报》发表各类文章50余篇,利用该报凝聚政治共识、制造舆论声势、组织政治势力,深度融入到自己的政治活动版图中,彰显了报纸媒体在民初政坛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价值。梁启超借助现代媒体实现了入阁目标,《庸言报》的目标得以变现,其命运也随即走向衰落,沉入历史的故纸堆。梁启超《庸言报》融入民初政治的历史,显示了近代中国报纸嵌入政治生活的特质,揭示了近代中国报纸与政治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庸言报》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必自人民始”:从“立础”视角看民初孙中山政治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立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8,共6页
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经历了维护共和的种种努力和失败后,对于如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从维护民国体制、护"国"、护"法"转向摆脱既有体制、重归本来理想,重视"训政"、地方自治和&qu... 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经历了维护共和的种种努力和失败后,对于如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从维护民国体制、护"国"、护"法"转向摆脱既有体制、重归本来理想,重视"训政"、地方自治和"以党建国"、"以党治国"。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建设民主的依靠力量转向人民,为民主的政治制度奠定社会的基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政治思想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孙分裂与民初政局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幸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22,共11页
汤化龙和孙洪伊同为进步党中坚,自1909年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相识以后,相交、相知近十年。随着袁世凯集权活动的升级,二人在反袁态度上产生重大分歧。护国战争爆发后,在联合反袁的契机下,孙洪伊与国民党日相接近,政见亦渐趋一致,与汤化龙... 汤化龙和孙洪伊同为进步党中坚,自1909年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相识以后,相交、相知近十年。随着袁世凯集权活动的升级,二人在反袁态度上产生重大分歧。护国战争爆发后,在联合反袁的契机下,孙洪伊与国民党日相接近,政见亦渐趋一致,与汤化龙等人开始貌合神离。战后,孙、汤发表不党宣言,进步党势力一分为三。彼时孙取联合孙中山与直系以制段的策略,汤则取联合梁启超和段祺瑞的路径,政治变革路线的不同选择导致二人在国会重开后变为政敌。嗣后,汤、孙及其追随者因府院之争矛盾和误解加深,间或有意气用事,以至双方在国会中势同水火,既恶化了二人的私交,也影响了国会功能的正常运作,成为研究系日后支持段祺瑞解散国会,成立临时参议院的原因之一。汤、孙分歧、分裂与交恶之历程,反映二人在政治立场上存在稳健与激进之别,而这一分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使民初政局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以个人与派系之争为重要变数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化龙 孙洪伊 进步党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民主党述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书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2-37,62,共7页
政党活动是民初政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已为治民初政治史者所注意。民初国民党、共和党、进步党都有专文论列,惟对同为民初重要政党之一的民主党,系统的考察尚付厥如。本文依据民初报章资料,对民初民主党的形成、活动及其归宿作一述略,... 政党活动是民初政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已为治民初政治史者所注意。民初国民党、共和党、进步党都有专文论列,惟对同为民初重要政党之一的民主党,系统的考察尚付厥如。本文依据民初报章资料,对民初民主党的形成、活动及其归宿作一述略,勉为补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梁启超 立宪派 政党 国民党 同盟会 民主党 民初政治 政治 进步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民国初年共和政治的脆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润凡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在社会转型中,政治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主导、协调、稳定和秩序整合的作用。就中国而言,后发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和超大规模的社会状况,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国家领导力量严重衰败和国家严重分裂的两大危机,使得政治权威获... 在社会转型中,政治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主导、协调、稳定和秩序整合的作用。就中国而言,后发型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和超大规模的社会状况,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国家领导力量严重衰败和国家严重分裂的两大危机,使得政治权威获得的意义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因此,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的存在,是中国社会稳定、连续性、前进性的基石。然而,中央权威在民国初期一直处于不断式微、断裂的状态,这构成了民初共和政治的脆性,而民初宪政框架中所存在的结构张力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坐大,引发了中央权力严重的内部流散,最终导致了中央权威的断裂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共和政治 脆性 中央权威 结构张力 权力的流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秉堃进京竞逐内阁与民初政争风潮
6
作者 高翔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5,共13页
1912年卸任广西都督的沈秉堃紧随各党派领袖进京的热潮,参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重建,期以在共和制度下寻觅新的政治机遇。沈秉堃自以为凭借“南系中人”的地缘关系、挂名同盟会的党籍资格、前清旧官僚的身份背景,具有被以黄兴为代表的国... 1912年卸任广西都督的沈秉堃紧随各党派领袖进京的热潮,参与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重建,期以在共和制度下寻觅新的政治机遇。沈秉堃自以为凭借“南系中人”的地缘关系、挂名同盟会的党籍资格、前清旧官僚的身份背景,具有被以黄兴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官僚派,以及旧立宪派等各方力量妥协接纳的可能性,从而转化为竞逐民初政界的政治资本。基于此,沈秉堃先后介入提名选举陆征祥内阁工商总长、继任国务总理、内务总长人选等政治争斗的急风险浪。其先是沦为统一共和党与同盟会合并密议的牺牲品,再则因由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而败北,并潜在关联黄兴提议全体国务员入党问题。继而袁世凯“欲擒故纵”,嗾使京师军警界等各方坚请由赵秉钧兼任内务总长,导致沈秉堃接连挫败。袁世凯纵横捭阖于各党各派领袖之间,成为最大政治赢家。沈秉堃进京史事的背后,反映出民初政争错综交织的派系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秉堃 工商总长 内阁总理 内务总长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安福国会对巴黎和会的反应与应对
7
作者 严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在巴黎和会开幕之前,安福国会最重要的反应是提出外交议案,内容涵盖和会筹备与中国外交目标。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国会关注的内容包括和会应对策略、对日外交与山东问题等。从方式来看,分为立法与行政监督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国会议员... 在巴黎和会开幕之前,安福国会最重要的反应是提出外交议案,内容涵盖和会筹备与中国外交目标。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国会关注的内容包括和会应对策略、对日外交与山东问题等。从方式来看,分为立法与行政监督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国会议员提出与和会外交有关的提议案、建议案,提交委员会与院会议决后咨送政府。后者则是通过质询权、弹劾权与查办权的行使,监督政府的外交活动。国会在巴黎和会期间的表现,除外来舆论压力因素之外,还与其维护派系与自身利益有关,突出表现为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从实际成效来看,国会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不过在制度形式上,其表现可以视为近代中国议会外交的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福国会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世荣与华侨联合会
8
作者 刘楠楠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5,共2页
华侨联合会是由归国华侨建立的一个联络五大洲中国侨民的民间组织,也是华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华侨组织。华侨联合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后,它在推动民初政治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近代化以及维护华侨利益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 华侨联合会是由归国华侨建立的一个联络五大洲中国侨民的民间组织,也是华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华侨组织。华侨联合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后,它在推动民初政治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近代化以及维护华侨利益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初的历史舞台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该联合会发起人之一是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联合会 华侨组织 民间组织 民初政治 不可替代 归国华侨 马来西亚 侨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元蔚家书所见康梁活动史迹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忠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1,共8页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官员、广东南海人黄元蔚是戊戌维新志士康广仁之婿。这种特殊身份使得他与康有为、梁启超、陈昭常乃至其他粤籍名流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批黄元蔚致其妻康同荷的家书,对1913年至191...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官员、广东南海人黄元蔚是戊戌维新志士康广仁之婿。这种特殊身份使得他与康有为、梁启超、陈昭常乃至其他粤籍名流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批黄元蔚致其妻康同荷的家书,对1913年至1916年前后的北京政局内幕及康、梁等粤籍人士的活动有不少记述,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北洋时期政治生态的直观感受,深化对民初党派政治斗争的认识;所存康有为三封亲笔信函,也是了解保皇会时期康氏思想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蔚 黄元蔚家书 康同荷 康有为 梁启超 陈昭常 民初党派政治 北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章太炎与黎元洪的交谊
10
作者 黄春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63,共3页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学问家,他与民国时期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过从甚密。章太炎对黎元洪的青睐,半出于民初政治斗争的需要,半出于他对黎元洪个人品德的钦慕和对黎元洪所予帮助的感激,而民初政治斗争...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学问家,他与民国时期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过从甚密。章太炎对黎元洪的青睐,半出于民初政治斗争的需要,半出于他对黎元洪个人品德的钦慕和对黎元洪所予帮助的感激,而民初政治斗争的需要是章太炎看重黎元洪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与黎元洪 民初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