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俗表演艺术的当下语境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福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民俗本质上是非艺术的。可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一切都可以用来观赏和消费,即许多曾作为仪式信仰的民俗业已成为观赏和消费的艺术。在民俗的艺术化过程中,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投资者和民俗持有者等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当民俗表演作为... 民俗本质上是非艺术的。可是在后现代语境中,一切都可以用来观赏和消费,即许多曾作为仪式信仰的民俗业已成为观赏和消费的艺术。在民俗的艺术化过程中,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投资者和民俗持有者等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当民俗表演作为产业开发时,民俗以往所具有的性质也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 艺术 观赏与消费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博物馆:旅游民俗表演与文化景观的再生产--以贵州丹寨万达小镇“非遗”展演活动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多元主体通过民俗表演参与到民俗旅游中,构筑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贵州丹寨万达小镇的“非遗”表演以多元主体的“嵌入”与“互动”实现文化景观的再生产,形成以旅游小镇为社区在地化保护的“流动的博物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 多元主体通过民俗表演参与到民俗旅游中,构筑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贵州丹寨万达小镇的“非遗”表演以多元主体的“嵌入”与“互动”实现文化景观的再生产,形成以旅游小镇为社区在地化保护的“流动的博物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动的博物馆”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博物馆式的传承保护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再生产 流动的博物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义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可以输出"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可以推动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本土文学文化多元系统与世界文学文化多元系统的和谐建构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 表演 可译性 文化构建 文学文化多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学表演理论核心概念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段静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8-63,共6页
表演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曾在民俗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引起很大反响。但由于国内对相关的理论著述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翻译,因而使国内学者难以把握该理论的精髓,也未能充分认识它对当代民族艺术的保护及民族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本... 表演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曾在民俗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引起很大反响。但由于国内对相关的理论著述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翻译,因而使国内学者难以把握该理论的精髓,也未能充分认识它对当代民族艺术的保护及民族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本文以搜集到的国内外一手资料为基础,对表演、框架、自反性、标定、模式性和新生性等核心概念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阐释,以期为后来者深入了解表演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核心概念 框架 自反性 模式性 新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