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活动品牌化路径研究——以广南侗族“闹春”为例
1
作者 莫梓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4期221-223,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活动品牌化进程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文章以广南侗族的民俗活动“闹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闹春”的文化特色与价值,提出其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构建一套既能体现侗族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的品牌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活动品牌化进程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文章以广南侗族的民俗活动“闹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闹春”的文化特色与价值,提出其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构建一套既能体现侗族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的品牌化发展的路径框架,旨在为广南侗族“闹春”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广南 民俗活动 侗族文化 路径研究 品牌化 实践指导 深度与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礼俗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功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艺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133,共2页
礼俗音乐是带有仪式的民间音乐活动。本文将中国传统音乐中与礼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叫做礼俗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俗音乐已逐渐发展成为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种民俗活动为载体植根于民间,在民俗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 礼俗音乐是带有仪式的民间音乐活动。本文将中国传统音乐中与礼俗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叫做礼俗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俗音乐已逐渐发展成为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种民俗活动为载体植根于民间,在民俗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针对礼俗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功用进行简单的了解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音乐 民俗活动 地位 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方法研究——以泰顺百家宴文化为例
3
作者 万梦莹 郑国全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1期218-22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见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采,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非物质性”,需要直接或间接依托有形的载体呈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景观呈现的形式作为文化载体。以温州市泰顺县百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见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采,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非物质性”,需要直接或间接依托有形的载体呈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景观呈现的形式作为文化载体。以温州市泰顺县百家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基于景观设计视角从多方面探索了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的方法,并为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呈现提出了以下构想:深入了解和挖掘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景观特性;利用景观空间和活动时间营造景观叙事体验和多种文化活动;通过景观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细节化表现文化要素;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景观。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呈现 百家宴 民俗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墟“六月廿三”试新节的民俗活动
4
作者 苏韶芬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白沙墟位于阳朔县西部,北接桂林市,南通平乐县。从近代后期始就为商业贸易繁华的墟镇。解放前,每逢农历六月廿三,这里都举办“六月廿三”盛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以祈求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益寿延年,如意结缘之福,并以促进本地商业... 白沙墟位于阳朔县西部,北接桂林市,南通平乐县。从近代后期始就为商业贸易繁华的墟镇。解放前,每逢农历六月廿三,这里都举办“六月廿三”盛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以祈求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益寿延年,如意结缘之福,并以促进本地商业贸易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这一活动有别于侗族的歌圩,它富有商业化色彩,更具汉族的文化形态。白沙墟的这一民俗活动,解放后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活动,一直禁止开展,直到一九八二年才恢复,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抢炮”内容,则没能解脱禁锢,“六月廿三”的民俗活动只停留于一般的文娱活动上。今年,应墟镇各界人士的大力呼吁,白沙镇党委进一步解放思想,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将传统盛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沿用老形式、采用新内容,恢复其传统艺术,进一步引导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 民俗活动 墟镇 歌圩 寿延 武圣 队员 节日活动 商业贸易 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古人春天的民俗活动
5
作者 蔡治淮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第4期53-55,共3页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明媚怡人。汉代,人们在正月初七“人日”到郊外踏青,正月十五元宵节去观灯、舞龙,三月初一寒食节去踏鞠。在唐代,则有盛世空前的拔河活动,“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封氏闻见记》)。唐、宋的寒食、清明节期间,则...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明媚怡人。汉代,人们在正月初七“人日”到郊外踏青,正月十五元宵节去观灯、舞龙,三月初一寒食节去踏鞠。在唐代,则有盛世空前的拔河活动,“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封氏闻见记》)。唐、宋的寒食、清明节期间,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明清时,元宵观灯、清明荡千、郊游踏青、舞龙舞狮、放风筝、博棋弈……节令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春天,是中国古代民俗节令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活动 古人 元宵节 清明节 节令 风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乡村体育、民俗文化活动带动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6
作者 赵苗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期192-194,共3页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落后,乡村普遍存在空心化问题严重,缺乏资金和体育、文化活动场地设施,体育运动与旅游资源融合不足,体育非遗保护传承未成体系,体育、民俗文化特色活动传承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设施建设,构建...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落后,乡村普遍存在空心化问题严重,缺乏资金和体育、文化活动场地设施,体育运动与旅游资源融合不足,体育非遗保护传承未成体系,体育、民俗文化特色活动传承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设施建设,构建人才回流和体育“三下乡”机制,建立体育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加强体育运动、民俗活动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时做好影像宣传,以体育旅游来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投入 体育设施建设 乡村体育 民俗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艺术与农村群众民俗文化活动——基于姜堰地区基层文化建设的考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9-250,219,共3页
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重任。"乡土艺术"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年泰州市姜堰区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注重传承、创新和推广... 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重任。"乡土艺术"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年泰州市姜堰区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注重传承、创新和推广乡土艺术,发挥乡土艺术在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繁荣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艺术 群众文化 精神文化活动 文化建设 民俗节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佤族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现代适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冯强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7,8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沧源翁丁佤族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现代适应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表明:组织形式上的适应表现为村民委员会代替了村寨宗族制度;在技术手段上随着节庆活动的变化而进行现代适应调节;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核心功能更加复杂,被...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沧源翁丁佤族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现代适应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表明:组织形式上的适应表现为村民委员会代替了村寨宗族制度;在技术手段上随着节庆活动的变化而进行现代适应调节;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核心功能更加复杂,被其他形式的活动所替代。社会制度现代适应、生存环境现代适应和文化主体需求现代适应是佤族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现代适应的主要原因。建议:佤族节庆民俗体育发展政府要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和监督;把握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发展规律;合理选择发展路径,突出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节庆民俗体育活动 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民俗体育活动效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永辉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48,共5页
以生态农村建设为背景,对农村民俗体育活动效能及建设进行分析。指出:生态农村建设要强化民族文化正能量影响力。生态农村建设下,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开展要着力于释放和传递文化传统正能量,服务农村生态文明持续发展。当前,农村民俗体育... 以生态农村建设为背景,对农村民俗体育活动效能及建设进行分析。指出:生态农村建设要强化民族文化正能量影响力。生态农村建设下,农村民俗体育活动开展要着力于释放和传递文化传统正能量,服务农村生态文明持续发展。当前,农村民俗体育活动服务生态农村建设往往受到农村社会传统宗教文化环境变化和民俗体育活动结构体系变化影响。要针对这些因素变化,加强农村传统宗教环境建设、农村社团组织管理建设及活动创意建设,以促进农村民俗体育活动效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民俗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民俗体育活动浅论——以传统赛龙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越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赛龙舟是一种具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乡村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大力推动乡村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乡村民俗体育活动 赛龙舟 农村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篮球运动与民俗节庆互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乃琼 李志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0,78,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的互动效果显著,是村落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模式。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举办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是两者互动的外在机制,两者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共同的目的与功能是它们互动的内在机制。提出...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农村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的互动效果显著,是村落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模式。民俗节庆和篮球运动举办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是两者互动的外在机制,两者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共同的目的与功能是它们互动的内在机制。提出应加强两者的机制建设,运用科学高效的机制促进两者的更好互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农村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 民俗节庆 互动机制 民俗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的婚丧习俗和民俗词语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昭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42,共5页
中国东北的婚丧习俗和民俗词语戴昭铭一作为文化符号的民俗词语的独特功能民俗词语是民俗事象中用以指称一定民俗形式的特殊词语。风俗习惯有地方性,这种地方性往往在民俗词语中表现出来。婚嫁丧葬,在世界各地是普遍现象,但是不同的... 中国东北的婚丧习俗和民俗词语戴昭铭一作为文化符号的民俗词语的独特功能民俗词语是民俗事象中用以指称一定民俗形式的特殊词语。风俗习惯有地方性,这种地方性往往在民俗词语中表现出来。婚嫁丧葬,在世界各地是普遍现象,但是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则有不同的仪式或手续,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词语 婚丧习俗 中国东北 相门户 死者 民俗活动 文化符号 丧葬习俗 阴阳先生 民俗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傩舞民俗与人体保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允建 张岩 《体育文化导刊》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傩舞民俗与人体保健张允建,张岩巫傩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作为傩文化现象的傩舞,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现在已越来越吸引国内外史学家的关注,应通过对傩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发掘它对整个文化、艺术、体育领域的影... 傩舞民俗与人体保健张允建,张岩巫傩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作为傩文化现象的傩舞,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现在已越来越吸引国内外史学家的关注,应通过对傩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发掘它对整个文化、艺术、体育领域的影响。一、傩舞民俗活动的健身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保健 傩舞 民俗活动 巫傩文化 《本草纲目》 原始先民 体育舞蹈 巫术活动 宗教性 钟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民俗文化与三峡旅游产品开发——评《三峡民俗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文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长江三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往今来,它壮丽雄奇的自然风貌让多少文人墨客和风雅贤士折腰,纷纷为其写下流传千古的动人篇章,也正是因为长江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文化沉积,使其形成了独有的三峡民俗文化。... 长江三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往今来,它壮丽雄奇的自然风貌让多少文人墨客和风雅贤士折腰,纷纷为其写下流传千古的动人篇章,也正是因为长江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文化沉积,使其形成了独有的三峡民俗文化。而随着互联网络与经济技术的开放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引导大众开始关注三峡,并进一步地了解三峡民俗文化,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与民俗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三峡旅游。本文结合《三峡民俗文化》一书,与大家一起来对三峡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旅游 旅游产品开发 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 流传千古 互联网络 长江三峡 自然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与桃花民俗
15
作者 渠红岩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6-170,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对桃花的文化认识在宋代已经臻于深入和成熟,桃花成为那一时代人们普遍喜爱的花卉,甚至走进了文人的书房,成为文人清雅生活的重要场景。有关桃花的民俗活动比唐代更加丰富,瓶插桃枝、馈赠桃枝、仙桃祝寿、桃符避邪等为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对桃花的文化认识在宋代已经臻于深入和成熟,桃花成为那一时代人们普遍喜爱的花卉,甚至走进了文人的书房,成为文人清雅生活的重要场景。有关桃花的民俗活动比唐代更加丰富,瓶插桃枝、馈赠桃枝、仙桃祝寿、桃符避邪等为追求生活情趣、讲究生活格调的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宋代文人悖逆了唐代桃花意象表现的情景相生的原则,遗貌取神,在内容、表现方式、艺术特色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唐人的创新,丰富了我们对桃花民俗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民俗活动 桃枝 桃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糊仓”——泥巴玩出非遗来
16
作者 孟秋望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5期53-53,共1页
每年农历五月插秧的季节,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都会举办声势浩大的土家族传统民俗活动——“糊仓”。石堰坪村有6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每年农历五月插秧的季节,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都会举办声势浩大的土家族传统民俗活动——“糊仓”。石堰坪村有6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糊仓”是土家族极富特色的民间习俗之一,被称作古代农耕文化的“活字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秧 糊仓 土家族 民俗活动 农历五月 非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基因传承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
17
作者 杜邦 刘肖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258-260,共3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红色思政资源犹如璀璨星辰,在乡村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在新时期,乡村挖掘红色思政资源,既要铭记和尊重历史,又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红色思政资源凭借独特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能够凝...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红色思政资源犹如璀璨星辰,在乡村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在新时期,乡村挖掘红色思政资源,既要铭记和尊重历史,又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红色思政资源凭借独特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能够凝聚乡村居民的力量,激发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同时,在民俗活动、文化创作等领域,把红色思政资源融入乡村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以此创造富有区域特征和当代精神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文章对挖掘乡村红色思政资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实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资源 民俗活动 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民俗音乐艺术特征与再创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10-I0010,共1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和民俗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后世教育教学、民俗风情演变、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先民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形... 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和民俗发展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后世教育教学、民俗风情演变、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先民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形成较为健全、完善的历法,为当前及后世的农事、祭祀、民俗活动开展提供了相对有效的指导,也为我国灿烂多彩的民俗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音乐艺术作品也是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民俗 民俗活动 艺术作品 文化产业发展 民俗文化 农业大国 相对有效 民俗风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的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世红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2,共4页
幼儿园应秉持大教育的理念,以大课堂的形式拓展教育内容并创新课程实践模式。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即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与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多元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促进教师... 幼儿园应秉持大教育的理念,以大课堂的形式拓展教育内容并创新课程实践模式。幼儿园民俗文化大课堂即是一种基于民俗文化教育价值与实践方式而构建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多元和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大课堂应依据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并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审美、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幼儿园既可以在社会民俗文化活动中嵌入此种大课堂,也可以在园内组织专门的民俗文化活动,还可以联合社区和家庭共建民俗文化活动平台,以生活化的方式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活动 园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坞年画与吴地民俗文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90-94,115,共6页
江南民间艺术宝库中,桃花坞年画是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吴地民间民俗活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吴地民众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社会的感受和对自身的刻划。它以浓郁的民风民情显示出强烈的... 江南民间艺术宝库中,桃花坞年画是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吴地民间民俗活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吴地民众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社会的感受和对自身的刻划。它以浓郁的民风民情显示出强烈的地缘文化观念和乡土意识,充满着勃勃生机。因此,欲对桃花坞年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活动 区域民俗 艺术宝库 节俗 江南水乡 文化习俗 岁时节令 妇女服饰 风俗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