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
5
1
作者
孙朝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0,26,共3页
传承民俗文化是促进人的习俗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深刻领会民俗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关联,充分认识民俗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
传承民俗文化是促进人的习俗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深刻领会民俗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关联,充分认识民俗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日用而不知"的重要特性,不断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俗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传承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力
孙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195-197,202,共4页
二十四节气是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及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通过民俗文化的活...
二十四节气是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及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通过民俗文化的活化与发展,串起现代人零碎的的乡愁记忆,促进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又能帮助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追寻,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乡愁
文化
自觉
民俗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日端午民俗文化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节日庆祝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
民俗
端午
民俗文化
比较
民俗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宋文化演绎下开封中秋节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4
作者
黄永林
秦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2,共5页
文章从中秋节的节日历史渊源谈起,追溯历史考察开封中秋节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从而对中秋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值得一提的是自汉代起就沿袭下来的中秋燃灯习俗,与最早出现于北齐天保十年的开封铁塔一起共同演绎...
文章从中秋节的节日历史渊源谈起,追溯历史考察开封中秋节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从而对中秋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值得一提的是自汉代起就沿袭下来的中秋燃灯习俗,与最早出现于北齐天保十年的开封铁塔一起共同演绎了千年"铁塔燃灯"的恢弘历史。历史上的铁塔燃灯是中秋节开封城内的重要民俗活动,而现代的开封人民在每年的中秋节依然将这项重要的历史民俗文化活动沿袭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化
中秋节
民俗文化传承
开封
铁塔燃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服装色彩美术的民俗寓意探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潘树章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3,共2页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民俗文化一直如同河床上的一个个渡口,对其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古今,唐王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其以开放包容、革新除弊的政治理念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泱泱华夏的文化礼仪传播四海。唐代服饰与民俗的结合为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让我们如同一叶扁舟行于历史星河之上,纵情欣赏无数璀璨与耀眼的文化之星。唐代服饰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国应积极培养非遗保护者和传承人,打造一支强大的非遗研究人才队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研究生的非遗社会调研能力培养至为重要。《唐代服饰文化研究》介绍了光辉灿烂的唐代服饰文化,为哲社类研究生的非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民俗文化传承
一叶扁舟
服饰艺术
唐王朝
人才培养
调研能力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
5
1
作者
孙朝晖
机构
宿迁学院思政部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0,26,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隐性课程视角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G140097)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研究"(20130108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传承民俗文化是促进人的习俗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深刻领会民俗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关联,充分认识民俗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日用而不知"的重要特性,不断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俗文化自觉。
关键词
民俗文化传承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力
孙芬
机构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195-197,202,共4页
基金
2020年度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HBCY2008)。
文摘
二十四节气是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及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通过民俗文化的活化与发展,串起现代人零碎的的乡愁记忆,促进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又能帮助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追寻,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乡愁
文化
自觉
民俗文化传承
Keywords
twenty-four solar terms
nostalgia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heritance of folk culture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日端午民俗文化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武宇林
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基金
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08JY004)
文摘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节日庆祝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
节日
民俗
端午
民俗文化
比较
民俗文化传承
Keywords
folk customs of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comparison of folk culture
transmission of folk culture
分类号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宋文化演绎下开封中秋节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4
作者
黄永林
秦璇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节日志.中秋节>(项目编号JRZ2013007)
文摘
文章从中秋节的节日历史渊源谈起,追溯历史考察开封中秋节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从而对中秋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值得一提的是自汉代起就沿袭下来的中秋燃灯习俗,与最早出现于北齐天保十年的开封铁塔一起共同演绎了千年"铁塔燃灯"的恢弘历史。历史上的铁塔燃灯是中秋节开封城内的重要民俗活动,而现代的开封人民在每年的中秋节依然将这项重要的历史民俗文化活动沿袭下来。
关键词
北宋
文化
中秋节
民俗文化传承
开封
铁塔燃灯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服装色彩美术的民俗寓意探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潘树章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3,共2页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培育项目《对哲社类研究生社会调研分析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17YJP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纵观历史,民俗是民间文化的分支,古老民间文化在经过历史洪流的洗礼后,靠着人们耳濡目染,在世代之间传承。民俗文化传承,是贴合民众生活的扬弃式传承,代表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民俗文化一直如同河床上的一个个渡口,对其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古今,唐王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其以开放包容、革新除弊的政治理念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时代,古老的丝绸之路将泱泱华夏的文化礼仪传播四海。唐代服饰与民俗的结合为我们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让我们如同一叶扁舟行于历史星河之上,纵情欣赏无数璀璨与耀眼的文化之星。唐代服饰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国应积极培养非遗保护者和传承人,打造一支强大的非遗研究人才队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研究生的非遗社会调研能力培养至为重要。《唐代服饰文化研究》介绍了光辉灿烂的唐代服饰文化,为哲社类研究生的非遗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民俗文化传承
一叶扁舟
服饰艺术
唐王朝
人才培养
调研能力
丝绸之路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民俗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孙朝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传承
周力
孙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日端午民俗文化比较
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北宋文化演绎下开封中秋节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黄永林
秦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代服装色彩美术的民俗寓意探析
潘树章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