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美古镇木雕装饰的图式语言与民俗审美
1
作者 李欣锜 原琛淞 褚兴彪 《湖南包装》 2024年第6期61-65,共5页
以南宁市扬美古镇木雕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对扬美古镇木雕进行秩序性排列和图式语汇的转化,归纳整理后形成一级体系基本元素字图式、二级体系空间单元词图式、三级体系多元化句图式三大类,构建了扬美古镇木雕图式语言体系... 以南宁市扬美古镇木雕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对扬美古镇木雕进行秩序性排列和图式语汇的转化,归纳整理后形成一级体系基本元素字图式、二级体系空间单元词图式、三级体系多元化句图式三大类,构建了扬美古镇木雕图式语言体系,为扬美古镇木雕的资料数据比对提供支持,对现存明清古建筑群中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美古镇 木雕装饰 图式语言 民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诗化乡村——论“土改”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民俗审美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向明 杨林夕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解放前后”时期是中国前途和命运大转折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博弈与随之延续下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时局剧变的轨迹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也自然呈现出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变革与保守等相互对立的现实状况及其艺术反映... “解放前后”时期是中国前途和命运大转折的一个特殊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博弈与随之延续下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时局剧变的轨迹反映在文学创作上,也自然呈现出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变革与保守等相互对立的现实状况及其艺术反映。此时“民间信仰”的文学叙事以及“民间”文化形态的沉浮,使得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土改”和“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民俗审美呈现出独特的意味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十七年” 民间信仰 民俗审美 土改 乡村 诗化 社会主义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神”:沈从文小说的民俗审美情绪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89,共5页
本文从民俗审美的角度对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酒神精神进行阐论。民俗个体的酒神精神表现在湘西日常的民俗生活之中。尽管酒神精神代表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本真 ,但是酒神精神也只有在日神的理性和秩序规范下才可能显示出健全的理想生命形态。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民俗审美情绪 酒神精神 生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152,共3页
以民歌、秧歌、剪纸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陕北民俗审美文化以其简洁、素朴、夸张、热烈的审美风格而传达了陕北地方民众刚健、清新、欢娱、福乐的审美精神。然而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性语境下面临着变异乃至异化困境。解决这一... 以民歌、秧歌、剪纸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陕北民俗审美文化以其简洁、素朴、夸张、热烈的审美风格而传达了陕北地方民众刚健、清新、欢娱、福乐的审美精神。然而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性语境下面临着变异乃至异化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从表演形式与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重建。这一转化与重建不仅有利于陕北民俗审美文化本身的发展,它亦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俗审美文化 审美风格 现代性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丰子恺民俗审美的多重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江平 《美育学刊》 2012年第5期62-67,共6页
重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丰子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面对丰富的民俗生活和民俗事象,丰子恺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民俗审美活动。在物质民俗审美中,丰子恺以对"人间烟火气"的盎然兴致,观察其家乡的衣食住行习俗,捕捉... 重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丰子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面对丰富的民俗生活和民俗事象,丰子恺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民俗审美活动。在物质民俗审美中,丰子恺以对"人间烟火气"的盎然兴致,观察其家乡的衣食住行习俗,捕捉司空见惯的原生态民俗,刻画富于人情味和人情美的民俗生活。在艺术民俗审美中,不仅以玩具与花灯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品是其民俗审美的重要内容,连日常生活中的叫卖声、小贩的招揽声、打桩的号子声也成了亲切而感人的"自然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在信仰民俗审美中,他关注了家乡的佛道信仰、祖先崇拜及原始的动植物崇拜,通过对节日仪式的审美观照,展现了丰富的民间宗教信仰和原始巫术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民俗审美 物质民俗 精神民俗 信仰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辰河高腔与民俗审美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晓辉 《民族音乐》 2010年第2期7-8,共2页
辰河高腔是江西弋阳腔传入沅水流域及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后同本地佛教、道教音乐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受到本地其他姊妹戏曲的影响,使它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拥有丰富的剧目,完整的唱腔模式,成熟的表演行当,以及广泛的观众... 辰河高腔是江西弋阳腔传入沅水流域及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后同本地佛教、道教音乐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受到本地其他姊妹戏曲的影响,使它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拥有丰富的剧目,完整的唱腔模式,成熟的表演行当,以及广泛的观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审美 高腔 辰河 湘鄂渝黔边 沅水流域 道教音乐 弋阳腔 剧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书法创作遭遇民俗审美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美俊 《书画艺术》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2017年的央视春晚,5位书法家书写的5个“福”字亮相,让很多书法爱好者欢欣鼓舞地高呼:书法的春天来了!这节目我看了,目测要火。然而,没料想这么火,更没有料到简简单单的这几个字遭到的嬉笑怒骂,竟是如此严重。其中,不乏尖酸刻薄的评论... 2017年的央视春晚,5位书法家书写的5个“福”字亮相,让很多书法爱好者欢欣鼓舞地高呼:书法的春天来了!这节目我看了,目测要火。然而,没料想这么火,更没有料到简简单单的这几个字遭到的嬉笑怒骂,竟是如此严重。其中,不乏尖酸刻薄的评论,微信中有人将这5“福”比作5座房子,分别是木头棍搭的简易房、炸裂了的楼、茅草屋、水泥抹墙的土屋、缺几块板砖的平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民俗审美 “福”字 书法家 爱好者 春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民俗思维观和民俗审美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97-100,132,共5页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民俗内容,作者曹雪芹以自己敏锐的眼光艺术地运用民俗内容,创作了的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形象、刻画了典型性格、揭示了主题思想,使民俗内容成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红楼梦》也体现出作者的民俗思维观...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民俗内容,作者曹雪芹以自己敏锐的眼光艺术地运用民俗内容,创作了的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形象、刻画了典型性格、揭示了主题思想,使民俗内容成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红楼梦》也体现出作者的民俗思维观和民俗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民俗 民俗思维观 民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青年作家文艺创作的民俗审美倾向--以“80后”作家为例
9
作者 张旻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以"80后"为代表的当代青年作家文艺作品中的民俗审美倾向,挖掘其中所体现的具有现代性的民俗事象、民俗生活,以及方言口语表达形式等构建出的民俗态生活,尤其在民俗态生活刻画中构建与追求自己的精神原乡时所采... 本文主要探讨以"80后"为代表的当代青年作家文艺作品中的民俗审美倾向,挖掘其中所体现的具有现代性的民俗事象、民俗生活,以及方言口语表达形式等构建出的民俗态生活,尤其在民俗态生活刻画中构建与追求自己的精神原乡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这不仅展现了现阶段文艺创作贴近和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其他地域的作品泾渭分明的特征;同时还极具时代生活气息,体现出社会主旋律的基调,从而使文艺题材丰富多样,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增加了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作家 民俗审美 周嘉宁 笛安 颜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传统节日——以清明节民俗中的生态审美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剑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4X期170-171,173,共3页
本文以美学、哲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在分析传统节日民俗事象的基础之上,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在民俗审美活动中的体验阶段进行横向的整合研究,以期在开拓生态美学新的对象领域——民俗生活的同时,为民俗审美文化的生态美学基础进... 本文以美学、哲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在分析传统节日民俗事象的基础之上,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和人在民俗审美活动中的体验阶段进行横向的整合研究,以期在开拓生态美学新的对象领域——民俗生活的同时,为民俗审美文化的生态美学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清明民俗 人与自然 审美体验 民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艺审美
11
作者 朱希祥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文艺审美 民俗事象 城市 中国民俗 民俗审美 民俗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鼓子的方言民俗与生态环境略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瑾 《北方音乐》 2019年第4期101-101,104,共2页
兰州鼓子是甘肃省兰州市所独有的一种曲艺,兰州鼓子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曲艺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不仅具备浓厚的地方方言特征,而且还显示了甘肃兰州独特的地域民俗,随着国家和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是甘肃省兰州市所独有的一种曲艺,兰州鼓子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曲艺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不仅具备浓厚的地方方言特征,而且还显示了甘肃兰州独特的地域民俗,随着国家和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兰州鼓子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鼓子 曲艺 方言民俗 生态环境 民俗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剧民间性本色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红 娄佰彤 李昭明 《北方音乐》 2016年第21期79-80,共2页
吉剧是在二人转基础上吸收了东北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剧种,它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涵和民间地方特色,深受东北地区人们的喜爱。吉剧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人物性格塑造、价值取向及音乐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地域特... 吉剧是在二人转基础上吸收了东北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剧种,它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涵和民间地方特色,深受东北地区人们的喜爱。吉剧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人物性格塑造、价值取向及音乐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突出的地域特性和民间风格。在新时期文化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吉剧的民间性,对吉剧艺术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剧 民间性 民间音乐 民俗审美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