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被引量:12
1
作者 陆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 目的从民俗信仰的文化特征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从民俗信仰的文化意识形态性与文创产品载体的复杂性、民俗信仰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功能落位、民俗信仰文化与设计创新的价值导向3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基于民俗信仰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建立在自我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创新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本土文化的价值理念、提升视觉语言的独创表达,推动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民俗信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文化 文创产品 创新设计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献疑--基于民俗信仰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萧洪恩 侯春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198,共6页
基于民俗信仰的视角对唐崖土司遗址进行文化研究,有五个值得探究的文化疑点:从谱学中世代间的时间合理性来看,唐崖覃氏不可能是蒙古遗裔,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也都未曾提及唐崖覃氏是蒙古遗裔;田氏夫人墓的位置布局体现了田氏牺牲小... 基于民俗信仰的视角对唐崖土司遗址进行文化研究,有五个值得探究的文化疑点:从谱学中世代间的时间合理性来看,唐崖覃氏不可能是蒙古遗裔,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也都未曾提及唐崖覃氏是蒙古遗裔;田氏夫人墓的位置布局体现了田氏牺牲小我的担当精神,寓意后世昌盛,唐崖土司田氏夫人墓要成为"万古隹城";玉皇大帝是恩施民间信仰中至高无上的天神,"玉皇庙"是基于覃氏此类信仰所建,并不是为了破坏唐崖土司城之风水所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井"数与民间信仰的文化参数无关,而是适应人们生活的自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崖土司遗址 土司文化 恩施 土家族 民俗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卫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 遇旱求雨,是明清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而清代求雨禳灾的社会政治伦理整合倾向,首先是皇帝一如既往地成为求雨的正统力量。上行下效,地方官员往往也是求雨责任人,求雨成功,效应远大于勤恳敬业保民的多年辛劳。求雨禳灾叙事中往往充满疑问和不确定性,求雨失败均将责任归结操作者法师。有的法师运用含有某种神秘崇拜内蕴的巫术仪式求雨,有时会有生命代价。文学想象艺术化地丰富了文学伦理复杂的整合特征。特定地区的灵物崇拜与求雨神物有关。佛教思维影响下的咒龙求雨,谩骂乃至鞭打龙神是巫术求雨的变形。旱魃崇拜则较为复杂,在明代就已有了驱除的替代方式——兽与女性。而清代则出现人面鸟类旱魃,甚至变形旱魃。暗示着异形现身与旱灾降临的某种神秘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求雨禳灾叙事 社会政治伦理 文学想象 民俗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民俗信仰论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坤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因果报应观念;万物有灵观念等。这些观念或者是普通甚至庸俗的,但真实自然地展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民众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小说话本 民俗信仰 善恶有报 因果报应 万物有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健丝长”的利益追求——论中国桑蚕选育、制丝与多元民俗信仰体系共建的桑蚕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在桑蚕选育、制丝与民俗信仰等文化体系中,"蚕健丝长"是中国桑蚕文化的核心基质。在这一利益诉求的导引下,良种选育在中晚明时期已经取得较高的历史成就,并在今天各大蚕区以多元杂交、地域适应性特点得以继续发展;制丝工艺在... 在桑蚕选育、制丝与民俗信仰等文化体系中,"蚕健丝长"是中国桑蚕文化的核心基质。在这一利益诉求的导引下,良种选育在中晚明时期已经取得较高的历史成就,并在今天各大蚕区以多元杂交、地域适应性特点得以继续发展;制丝工艺在民国时期开始由手工缫制土丝向机械缫制厂丝转变,当代雄蚕丝制取使丝的品质有了质的飞跃;传统社会中桑蚕民俗信仰则将蚕健丝长的利益追求置于隆重而又热烈的蚕神祭拜仪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健丝长 桑蚕选育 缫丝工艺 雄蚕丝 桑蚕民俗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信仰:两汉文学题材及意蕴呈现的滥觞与基点——以上巳节为典范
6
作者 姚圣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民俗信仰虽悖于正统文化,却有益于文学创作。汉代上巳节开始盛行于世,其主要民俗活动事项诸如水上衅洁、浮枣绛水、文人雅集以及歌舞、游猎等,在汉代文学作品中皆有反映。上巳节民俗信仰乃两汉文学题材内蕴的要素之一,后世之上巳节诗文... 民俗信仰虽悖于正统文化,却有益于文学创作。汉代上巳节开始盛行于世,其主要民俗活动事项诸如水上衅洁、浮枣绛水、文人雅集以及歌舞、游猎等,在汉代文学作品中皆有反映。上巳节民俗信仰乃两汉文学题材内蕴的要素之一,后世之上巳节诗文亦皆发源于此。民俗信仰成为两汉文学题材及意蕴呈现的滥觞与基点。两汉文学研究应更多关注民俗信仰之影响,如此,我们于文学之理解将更全面,亦必更合情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 上巳节 两汉文学 题材 意蕴 滥觞与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精神病学与流行性缩阳症:(三)民俗信仰、社会辅导与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黎立勋 古治 +4 位作者 莫淦明 陈就昌 马传光 梁振满 康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在前文以三个问卷调查的同时,也进行了“民俗信仰量表”调查,以了解有关性、缩阳症及超自然信仰的认识。结果显示,三组比较,总的看并无显著性差异,唯缩阳症组对缩阳症及超自然信仰信念较深,表明缩阳症流行与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章... 在前文以三个问卷调查的同时,也进行了“民俗信仰量表”调查,以了解有关性、缩阳症及超自然信仰的认识。结果显示,三组比较,总的看并无显著性差异,唯缩阳症组对缩阳症及超自然信仰信念较深,表明缩阳症流行与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章根据整个调查结果,提出了有关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阳症 民俗信仰 社会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信仰价值归位与民法典权利对标——十年来凶宅交易纠纷裁判反思(2010-2019)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云生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126,共13页
以民法典实施为背景,以2010-2019年凶宅交易纠纷裁判个案为对象,探讨凶宅禁忌的价值归位、法源归入、权利对标等问题。主张凶宅禁忌包蕴债因性、物权性、人格性三种权利,属于正当的民俗信仰,是民族精神和人格尊严的集中表达,理应归入法... 以民法典实施为背景,以2010-2019年凶宅交易纠纷裁判个案为对象,探讨凶宅禁忌的价值归位、法源归入、权利对标等问题。主张凶宅禁忌包蕴债因性、物权性、人格性三种权利,属于正当的民俗信仰,是民族精神和人格尊严的集中表达,理应归入法源并对标权利,实现抽象原则与具体权利的精准对接。认可凶宅禁忌中的信仰自由与合法权利,不仅有利于彰显民法典的民族性,更能为民俗信仰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于确证民事权利的同时,为司法裁判提供统一的价值引领和进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 价值归位 法源归入 权利对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巫·重道·敬神·事鬼——湖北民俗信仰多元性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萧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信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崇敬、信奉。民俗信仰是民间世代传承变异而来的,受到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惯例。民俗信仰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共通性,又有地域性,属于精神民俗范畴。湖北地域环境、历史传... 信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崇敬、信奉。民俗信仰是民间世代传承变异而来的,受到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惯例。民俗信仰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共通性,又有地域性,属于精神民俗范畴。湖北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居民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信仰上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 武当 事鬼 佛道信仰 佛教 敬神 荆楚地区 重道 鬼神信仰 论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与民俗信仰
10
作者 程德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民俗是在一定人群中形成习惯的社会生活表现。所谓社会生活表现,就其形式来分,有语言的,有行为的,前者如方言、咒语、歌谣等等,后者如饮食、跪拜、竞技等等。就其内容来分,有物质生产的,有日常生活的,有人生礼仪的,有宗教信仰的等等。... 民俗是在一定人群中形成习惯的社会生活表现。所谓社会生活表现,就其形式来分,有语言的,有行为的,前者如方言、咒语、歌谣等等,后者如饮食、跪拜、竞技等等。就其内容来分,有物质生产的,有日常生活的,有人生礼仪的,有宗教信仰的等等。但通常在一项社会生活表现中,往往语言和行为交织在一起,如在举行宗教活动时,既有诵经、赞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 宗教信仰 民俗活动 宗教迷信 灵物崇拜 宗教活动 日常生活 自然崇拜 原始宗教 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信仰与正气力量──谈志怪小说中人的价值
11
作者 左宏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志怪小说 民俗信仰 《搜神记》 万物有灵 神仙鬼怪 民间信仰 人的力量 人的价值 社会意义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渔民信仰夏禹民俗事象的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俊才 《古今农业》 2002年第1期64-70,共7页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水域辽阔,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包孕吴越,似乳汁般滋润着广袤大地,提供了丰厚的鱼鳖之利,哺育了吴越人民,被喻为吴文化的摇篮。 太湖渔业历史悠久。全湖有渔民4.8万人,信仰庞杂,在众多的崇拜对象中,夏禹具有特殊...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水域辽阔,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包孕吴越,似乳汁般滋润着广袤大地,提供了丰厚的鱼鳖之利,哺育了吴越人民,被喻为吴文化的摇篮。 太湖渔业历史悠久。全湖有渔民4.8万人,信仰庞杂,在众多的崇拜对象中,夏禹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渔业 平台山 民俗事象 渔民 夏禹 民俗信仰 渔船 《史记·夏本纪》 保护神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信仰民俗化:价值、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祝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199-206,共8页
民间信仰民俗化是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转化创新的基本政策取向,为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提升拓展了价值空间。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态,兼具宗教性与民俗性,它不是宗教,但也不同于民俗文化。在民间信仰民俗化实践中,... 民间信仰民俗化是中国当代社会民间信仰转化创新的基本政策取向,为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提升拓展了价值空间。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形态,兼具宗教性与民俗性,它不是宗教,但也不同于民俗文化。在民间信仰民俗化实践中,长期存在"以民俗代信仰"的认知取向和行动"偏好",其实与民间信仰民俗化的文化历史逻辑相偏离,既难以揭示民间信仰原真性本身的文化意义,又难以反映民间信仰现代转型之于国家政治和百姓生活秩序建构的独特性,不利于民间信仰民俗化价值旨归的实现。坚持民间信仰的民俗化取向和加快民间信仰的创造性转化,要以有利于民间信仰优秀伦理观念的传导、有利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有利于民间信仰治理体系的建设为旨归,首要在于廓清民间信仰与民俗的关系,关键在于健全培育文化引领与制度保障双驱动的创造性转化机制,最终建构与新时代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相契合的中国特色的民间信仰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民俗 价值逻辑 现实冲突 本源性回归 制度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有灵”与信仰民俗诸形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3-78,共6页
民俗,是人类各民族、各社会集团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信仰民俗,是人的意识、心理、信念的反映,是很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各民族的信仰民俗,现代有、古代有、原始时代也有。对它的研究,可以拿现代... 民俗,是人类各民族、各社会集团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信仰民俗,是人的意识、心理、信念的反映,是很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各民族的信仰民俗,现代有、古代有、原始时代也有。对它的研究,可以拿现代作对象,也可以拿古代作对象。拿现代作对象,可以从今溯古;拿古代作对象,可以以古论今。但任何民俗现象,也和其他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有它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的历史;也有它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因此,我们应该连贯古今进行比较研究。古代信仰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民俗 万物有灵观 各民族 图腾崇拜 布朗族 自然崇拜 变异性 祭祀 少数民族 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精神病学与流行性缩阳症:(四)缩阳信仰之地区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文星 广东省缩阳症研究协作组 +5 位作者 海南省缩阳症研究协作组 莫淦明 陈国强 黎立勋 文荣光 刘铁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采用《民俗信仰问卷》对广东、吉林、台湾三地区之正常男性青少年作调查,研究他们与性有关观念、对缩阳症之看法及对超自然之观点。调查结果发现三地区对问卷之题目反应有显著差异,间接证实缩阳症之流行与当地民众之民俗信仰有关。
关键词 缩阳症 民俗信仰 精神病学 流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代四大悲剧中的民俗心理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玲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6,共6页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突显出戏剧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心理 戏剧冲突 民俗信仰 四大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的汉口民俗──清末民初汉口民俗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庆平 肖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汉口市 转型期 民俗生活 近代化 民俗心理 西方近代文明 商业经营 民俗信仰 社会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兆均 何志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77-84,共8页
民族地区是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的主要聚散地,随着时代及社会生境变迁,其信仰内涵、功能、仪式过程以及人群互动等都在发生显性或隐性变化。基于渝湘鄂界邻区域土家族村落民间信仰民俗现状梳理,发现其在内部物理空间和记忆空间博弈下显性... 民族地区是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的主要聚散地,随着时代及社会生境变迁,其信仰内涵、功能、仪式过程以及人群互动等都在发生显性或隐性变化。基于渝湘鄂界邻区域土家族村落民间信仰民俗现状梳理,发现其在内部物理空间和记忆空间博弈下显性强弱关系变化,以及外显表征为乡村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权力结构调整,内涵逻辑实为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中宗族权力的式微和家庭权力的增长下宗族时代向家庭时代更迭的社会现实。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乡村社会权力结构演化探讨,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及现实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村落 传统信仰民俗 空间变迁 宗族与家庭 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与民俗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玢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83-92,共10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民俗遗产,反映出它历史发展的足迹;每个作家也必然地在自己的著作中,程度不同地溶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现象。而反映民俗现象的本质,也常常是检验一个作家和人民关系的微妙的尺度。在蒲松龄浩繁的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民俗遗产,反映出它历史发展的足迹;每个作家也必然地在自己的著作中,程度不同地溶注进本民族广泛的民俗现象。而反映民俗现象的本质,也常常是检验一个作家和人民关系的微妙的尺度。在蒲松龄浩繁的著作——包括《聊斋志异》、聊斋俚曲及全都诗文杂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信仰 蒲松龄 民族 重要资料 山海经 象征 习俗 遗产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鹿的民俗考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玢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7-82,共6页
鹿属于哺乳纲反刍偶蹄类鹿科动物。因其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工业用途,也一向被认为是“特种经济动物”而受到重视。“鹿茸角”被视为“关东三宝”之一,闻名中外。关于这种具有奇特效用而又极为普通的动物,自古便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整套... 鹿属于哺乳纲反刍偶蹄类鹿科动物。因其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工业用途,也一向被认为是“特种经济动物”而受到重视。“鹿茸角”被视为“关东三宝”之一,闻名中外。关于这种具有奇特效用而又极为普通的动物,自古便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整套的民俗信仰:峥蝾的鹿角被看作斗争、繁荣、胜利的象征;鹿骨被用来占卜吉凶,测定人们的命运;鹿皮被用来作皮币礼品,与黄金等价;萨满教里的巫师戴鹿角帽执行神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 民俗信仰 偶蹄类 象征 赫哲族 少数民族 黄金 汉武帝 董作宾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