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民俗佛教——兼谈世俗化与民众化的认识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慧慧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4期217-221,共5页
关键词 民俗佛教 民众化 世俗化 中国佛教 文化层次 佛教信仰 宗教学 政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的外衣,道教的内容:福建民俗佛教论略 被引量:2
2
作者 谢重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8,共7页
福建省许多民间信仰的神祗,如定光古佛、三平祖师、清水祖师等等,有着佛、菩萨的形式,但神明的功能及信众对它的信仰心理和祭拜仪式都与道教无甚区别。这些信仰大都奠定于唐宋时期,当时福建开发程度低,巫文化氛围浓厚,佛教为了传... 福建省许多民间信仰的神祗,如定光古佛、三平祖师、清水祖师等等,有着佛、菩萨的形式,但神明的功能及信众对它的信仰心理和祭拜仪式都与道教无甚区别。这些信仰大都奠定于唐宋时期,当时福建开发程度低,巫文化氛围浓厚,佛教为了传播的需要,纷纷以巫术道法树立威信、吸引信众,其佛学、禅法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久之,便形成了今天所见佛道不分的民俗佛教。认清这点,对于我们认识福建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民俗佛教 巫文化传统 佛道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P.3364《某寺面油破历》看民俗佛教的一些特点——民俗佛教认识之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慧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06,共6页
P.3364《某寺面油破历》残卷是敦煌一所寺院开运四年(947)七月十一日至十六日间的面、油支出记录,包含了佛教活动、饮食文化等丰富的内容。本文从民俗佛教的角度考察这份残卷,指出残卷具有民俗佛教的基本特征,是研究民俗佛教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敦煌文献 P 3364((某寺面油破历》 民俗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元盂兰会看清代民俗佛教诗的三大新变
4
作者 李小荣 米文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中元盂兰会是清代民俗佛教诗中最常见的题材。与前代相比,其民俗佛教诗有三大新变:(1)创作主体构成更复杂,主要包括明末清初遗民、各级官员和其他群体,其中官员队伍最为庞大,其民族包容性也更强。(2)创作方式多样,既有公共写作型,也有... 中元盂兰会是清代民俗佛教诗中最常见的题材。与前代相比,其民俗佛教诗有三大新变:(1)创作主体构成更复杂,主要包括明末清初遗民、各级官员和其他群体,其中官员队伍最为庞大,其民族包容性也更强。(2)创作方式多样,既有公共写作型,也有个体写作型,但最具特色的是混合型,且有涉及太平军战事者,故题材亦较为特殊。(3)书写维度之变,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仪式细节化、内容在地化和议论多元化。这些新变,与清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动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盂兰会 清诗 民俗佛教 三大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佛教的区域性特色及其人文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尚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是皇族和士大夫信仰的佛教,而长江流域的墓葬出土的佛教文物,则表明佛教与民间丧葬风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首先草... 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是皇族和士大夫信仰的佛教,而长江流域的墓葬出土的佛教文物,则表明佛教与民间丧葬风俗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首先草根化。汉魏时期的佛教信仰,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佛教都是一种祭祀工具,日本学者称之为"道教的佛教"。汉魏佛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在洛阳和建业的政治中心,佛教的祭祀功能表现为为现实生活祈福,满足上流社会的重生需求,而在长江流域的民间,则表现为祈祷祖先在彼岸世界过上美好生活。祭祀化的汉魏佛教的形成,标志着佛教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地认为,佛教文化并非外来文化,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的中国化 祭祀佛教 皇族佛教 民俗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