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
曾大兴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3 |
5
|
|
2
|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俗价值观的转换与重构 |
江帆
詹娜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3
|
重构生态民俗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
刘德龙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
纪德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
|
|
5
|
土族轮子秋民俗价值刍议 |
张成志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3 |
0 |
|
6
|
武陵山区“摆手”风习的民俗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二 |
巫瑞书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7
|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及表现形态 |
肖佩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8
|
从《红楼梦》的民俗事象看其民俗学价值 |
穆光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6
|
|
9
|
《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 |
张紫晨
|
《思想战线》
|
1984 |
4
|
|
10
|
《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及在文学上的意义 |
叶丽娅
|
《思想战线》
|
1987 |
3
|
|
11
|
维吾尔族民间习俗的探寻──兼论民间文学的民俗学价值 |
茆永福
戴苏芽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4
|
|
12
|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分析 |
张跃
王明东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13
|
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 |
徐志啸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4
|
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人文价值研究 |
覃璐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藏族作家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民族心理特性分析 |
徐美恒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6
|
最后的扎刀令——看红柯的一个视角 |
张晓琴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
边巴琼达
|
《西藏研究》
CSSCI
|
20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