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大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64-72,共9页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些歌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一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些歌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一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依据和认识价值的。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都市风情词 历史价值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民俗价值观的转换与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帆 詹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民俗价值观中,以人类的生计活动与消费民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和重大。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有必要对我们所因袭的民俗传统及价值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积极发掘此中的生态情怀,探讨其所蕴含的生态意义,进行民俗价值观的重构... 民俗价值观中,以人类的生计活动与消费民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和重大。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有必要对我们所因袭的民俗传统及价值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积极发掘此中的生态情怀,探讨其所蕴含的生态意义,进行民俗价值观的重构,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构建"美丽中国"与"诗意的栖居"构想,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充满时代活力和具备当下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民俗价值 探讨 转换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生态民俗价值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德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5-198,共4页
由于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生态文化观念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并受到了大自然的一再惩罚;为此我们提出应对以往的生态民俗文化观念进行深刻反思,重新构建科学的生态民俗价值观念。本文认为重构一是在生产活动方面改变以往只... 由于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生态文化观念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并受到了大自然的一再惩罚;为此我们提出应对以往的生态民俗文化观念进行深刻反思,重新构建科学的生态民俗价值观念。本文认为重构一是在生产活动方面改变以往只追求单一性资源指标的最大化,而无视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狭隘生态观念;二是在消费生活领域,摒弃传统民俗中那些消极的、反生态反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民俗价值 反思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纪德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叙事文本,又可以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小说 元宵灯节 文学意义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族轮子秋民俗价值刍议
5
作者 张成志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2期44-46,共3页
土族轮子秋运动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 ,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 ,本文试就从轮子秋起源、变迁、功能及与群众文化关系 ,探讨其民俗价值。
关键词 土族 轮子秋 民间体育运动 民族特色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摆手”风习的民俗学价值——土家“摆手”研究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巫瑞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5,共5页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 ,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 ,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 :祖先崇拜 ;祈求丰收———土家“调年” ;充满农耕风情。
关键词 “摆手”风习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及表现形态
7
作者 肖佩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综观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民俗内容始终贯穿在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与环境氛围之中。从民俗角度看,现代市井风情小说可说是特定社会领域的民俗以文学文献方式所作出的间接展示;从文学角度看,是具有"市井"民俗色彩的特定内容构... 综观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民俗内容始终贯穿在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与环境氛围之中。从民俗角度看,现代市井风情小说可说是特定社会领域的民俗以文学文献方式所作出的间接展示;从文学角度看,是具有"市井"民俗色彩的特定内容构成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题材特征,这也是现代市井风情小说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根源。不少作家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用心灵的感悟去体认市俗风土人情,开启市井风情的情感与艺术空间,从而指向社会、人生的不同层面,传递出作家自身的人生感悟与审美情趣。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武汉的花楼街,江南的水乡,南国的港湾,所有这一切都凸现出浓郁的市井民俗特色,充分体现了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和美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 民俗价值 表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红楼梦》的民俗事象看其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穆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18-123,126,共7页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可以说《红楼梦》的研究价值是我国以往的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然而,目前对《红楼...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以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反映了封建王朝时期四大家族的盛衰,展现了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刻化了几十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可以说《红楼梦》的研究价值是我国以往的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然而,目前对《红楼梦》的研究似乎在主题表现、人物塑造、考证辨析等方面有较多的涉猎,而对于《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探讨的较少。民俗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古老的边缘学科。说它新兴,它在世界上也只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历史也仅有六十多年;说它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民俗,它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为一部描写满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浩瀚的《红楼梦》,其中无疑蕴藏着反映当时社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在此,笔者参考了国内外日前民俗学界的分类方法,对《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民俗事象 民俗价值 民俗文化 古典小说 人生仪礼 文化传承 精神民俗 百科全书式 社会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紫晨 《思想战线》 1984年第4期78-85,共8页
《山海经》作为一部先秦古籍,由于体例的独特,内容的驳杂,向来被认为是一部奇书。它有多方面的价值。诸如地理学、矿物学、动植物学、医药学、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乃至文艺学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关的资料。但从民间文学角度来看,其... 《山海经》作为一部先秦古籍,由于体例的独特,内容的驳杂,向来被认为是一部奇书。它有多方面的价值。诸如地理学、矿物学、动植物学、医药学、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乃至文艺学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关的资料。但从民间文学角度来看,其最重要者要数民俗学和神话学的价值了。《山海经》按《汉书·艺文志》为十三篇,今传本为十八篇。其中《五藏山经》五篇,《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海内经》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汉书·艺文志 先秦古籍 黄帝 古代神话 民俗价值 原始巫术 民族学 历史学 西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的民俗学价值及在文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丽娅 《思想战线》 1987年第1期55-62,41,共9页
用文艺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民俗史料价值;认真研究作者如何运用民俗进行艺术创造的宝贵经验;并由此探索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红楼梦》的欣赏和阅读水平,深刻理... 用文艺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民俗史料价值;认真研究作者如何运用民俗进行艺术创造的宝贵经验;并由此探索文学创作的共同规律。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红楼梦》的欣赏和阅读水平,深刻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真正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总结曹雪芹这方面独到的创作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为我们今天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学艺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特征 民俗价值 史料价值 民俗事象 婚姻习俗 红楼梦 民俗生活 满族 曹雪芹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民间习俗的探寻──兼论民间文学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茆永福 戴苏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8-83,共6页
维吾尔族民间习俗的探寻──兼论民间文学的民俗学价值茆永福,戴苏芽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既有共同的地方,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综合了各种社会意识,具有多功能的性质,它总是独特地伴随... 维吾尔族民间习俗的探寻──兼论民间文学的民俗学价值茆永福,戴苏芽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既有共同的地方,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综合了各种社会意识,具有多功能的性质,它总是独特地伴随着人民生活,形象地追述着每个民族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民间文学 民间习俗 伊斯兰教 民俗价值 维吾尔人 心理素质 乌古斯 民俗学研究 民俗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跃 王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特色显著 ,历史价值、旅游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等构成其价值体系。
关键词 大理市 历史文化名城 价值体系 历史价值 旅游价值 艺术价值 民俗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
13
作者 徐志啸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11,22,共8页
对《诗经》在先秦时代的社会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礼乐文化等,作一番系统的概括阐述,以利我们后人对《诗经》有历史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 《诗经》 社会功用 文学价值 艺术价值 教材 礼仪歌辞 称引工具 诗言志 历史价值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人文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6-149,共4页
电视纪录片近年来火爆荧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纪录片开始受到观众欢迎,值得思考和研究。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通过对中国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风俗所作的忠实的记录,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全片充满了正能量,契合了观众的需求。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文化内涵 历史价值 民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作家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民族心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美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 藏族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显示了藏族的独特文化,对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研究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发现,藏族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的言说方式隐含着独特的"感悟—理喻"思维模式,传达出他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体验认识的重视,隐含着古老而纯朴的审美心理品质;神灵信仰和灵魂信仰观念在藏族人的言行中具有伦理约束效应;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的民间文化构成了藏人重要的智慧资源;小说中以人物语言方式出现的歌谣用诗意的方式显示了浪漫的民族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作家小说 人物语言 民族心理特性 民俗信仰与民俗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的扎刀令——看红柯的一个视角
16
作者 张晓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58,共6页
一如果要从红柯的作品中找一个与他最相像的人物,那就是《扎刀令》中的波日季。波日季打得一手好刀,唱得一口好扎刀令。而红柯的创作就像是唱扎刀令,更准确地说,是吼出了当代文坛的扎刀令。与当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最大的不同是,红柯以... 一如果要从红柯的作品中找一个与他最相像的人物,那就是《扎刀令》中的波日季。波日季打得一手好刀,唱得一口好扎刀令。而红柯的创作就像是唱扎刀令,更准确地说,是吼出了当代文坛的扎刀令。与当代文学史上诸多作家最大的不同是,红柯以一腔热血写出了这个时代罕见的血性,又在文本中呈现了大量的西北民间艺术,诸如花儿、各民族的古歌、民间音乐、舞蹈等。这些稀有知识让红柯的小说拥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也拥有了独特的民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红柯 民俗价值 扎刀 一腔热血 民间音乐 民间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17
作者 边巴琼达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与藏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存空间以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藏传佛教、藏民族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藏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天葬习俗的成因,简述了天葬所赋予的民俗价值和历史... 天葬这种独特的习俗与藏族的历史、宗教信仰、生存空间以及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藏传佛教、藏民族古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藏独特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天葬习俗的成因,简述了天葬所赋予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葬 习俗 民俗价值 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 西藏 藏族 独特 藏民族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