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误导、悖论和言论自由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新汉 徐玲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5-81,共7页
民众评价活动在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传播互动中形成。其"无机方式"使得它容易被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误导,由此就产生了悖论。言论自由是解决这一悖论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哲学的自由角度和政治学的民主角度来理解言论自由的涵义... 民众评价活动在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传播互动中形成。其"无机方式"使得它容易被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误导,由此就产生了悖论。言论自由是解决这一悖论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哲学的自由角度和政治学的民主角度来理解言论自由的涵义。不同涵义的言论自由对于悖论解决的意义不一样,它们相互补充。要在政治文明建设中促进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言论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评价活动 悖论 言论自由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新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30-35,共6页
民众评价活动通过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体现出来,具有盲目性。这就为民众领袖和权威机构对民众评价活动的误导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出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问题。言论自由是解决"悖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众评价活动 悖论 言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众评价活动权威性的思考
3
作者 陈新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5-21,共7页
服从有遵从和屈从之分,形成服从关系是权威得以成立的标志。民众评价活动对群体内的个体、权威机构和群体外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良心在本质上是社会评价活动的内化和心理积淀,良心的不安和遣责对个体主体自身的巨大作用体现着民众... 服从有遵从和屈从之分,形成服从关系是权威得以成立的标志。民众评价活动对群体内的个体、权威机构和群体外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良心在本质上是社会评价活动的内化和心理积淀,良心的不安和遣责对个体主体自身的巨大作用体现着民众评价活动对个体的权威。民众评价活动作为“普遍的、隐蔽的强制力量”指向群体内个体、权威机构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体现着权威,迫使群体外的主体予以正视,也意味着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评价活动 权威性 权威 良心机制 强制力量 群体 个体评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的一般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33,共7页
社会共识是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两种现实形式即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是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达成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全体... 社会共识是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两种现实形式即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是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达成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识,在于社会能够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共识 权威社会评价活动 民众社会评价活动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