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当事人博弈及成本优化——以“理性经济人”为视角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晓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对抗、攻击防御过程中的博弈除了期冀获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外,还希望努力探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诉讼收益。诉讼策略与行为是当事人诉讼博弈的关键所在,策略与行为的正确... 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对抗、攻击防御过程中的博弈除了期冀获取最有利的诉讼结果外,还希望努力探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诉讼收益。诉讼策略与行为是当事人诉讼博弈的关键所在,策略与行为的正确与否关系着诉讼的成败和诉讼成本的高低。随着证据交换、争点整理等诉讼进程的推进,当事人受诉讼信息、诉讼力量、风险偏好以及个体异质性特征的影响,会选择诉讼、诉讼和解、诉讼调解等不同情境的多轮博弈来预判诉讼风险和预期收益,并研究占优诉讼策略和实施对策性诉讼行为,以期优化诉讼成本在当事人之间的合理分担,最终实现当事人的诉讼预期乃至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当事人 诉讼成本&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当事人申请再审范围的限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祺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0,共2页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限制,除了表现为期限外,还体现在范围上。对后者目前还有不同理解和做法,需要进行研究、分析。一、对生效民事判决申请再审的限制民事判决是常见的民事(经济,下同)案件结案方式。判决一经生效就具...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限制,除了表现为期限外,还体现在范围上。对后者目前还有不同理解和做法,需要进行研究、分析。一、对生效民事判决申请再审的限制民事判决是常见的民事(经济,下同)案件结案方式。判决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实践中,对生效民事判决申请再审在整个民事案件申请再审中占据大多数。一般而言,当事人对生效的民事判决应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但对于特殊类型的民事判决,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这种判决就是准予离婚的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请再审 双方当事人 民事判决 民事诉讼当事人 强制执行力 调解书 民事诉讼 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活动 结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义全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4,共5页
新《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用八个条文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民事经济案件的千差万别,审判实践中确定当事人仍然是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司法实际有关问题,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 新《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用八个条文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民事经济案件的千差万别,审判实践中确定当事人仍然是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司法实际有关问题,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当事人 正当当事人 诉讼权利能力 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 其他组织 诉讼请求 民诉法 民事权益 诉讼行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当事人自我冲突心理分析
4
作者 贾世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59,共1页
自我冲突心理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内在活动过程.每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自我冲突的心理状态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潜在的自我冲突心理对处理民事案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审判活动的调... 自我冲突心理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内在活动过程.每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自我冲突的心理状态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潜在的自我冲突心理对处理民事案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审判活动的调查分析归结起来有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冲突 民事诉讼当事人 心理状态 民事案件 调查分析 法律 心理分析 参加诉讼 活动过程 打官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适格当事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开梓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0-135,共6页
按照民事诉讼法"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适格原告包括行政机关、企业法人、农村集体组织及公民等类型,其中普通民众作为原告容易形成群体性共同诉讼,并对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提出迫切需求,... 按照民事诉讼法"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适格原告包括行政机关、企业法人、农村集体组织及公民等类型,其中普通民众作为原告容易形成群体性共同诉讼,并对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提出迫切需求,而一般民众的惧诉现实也急需环保机关及环保民间组织等单位予以支持起诉,现实更需要立法赋予更多的民事主体能成为环境侵权诉讼的适格原告。对环境侵权诉讼适格被告应根据不同的共同环境侵权类型及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予以认定,并对原告的选择被告处分权作出适当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 适格当事人 代表人诉讼 共同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民事诉讼中的诉权为当事人双方享有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富静 《现代法学》 1988年第2期57-59,共3页
根据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精神,我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是起诉权和应诉权的总称,是当事人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的权利,应该为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所享有。这是因为: 首先,起诉和应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 根据我国宪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精神,我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是起诉权和应诉权的总称,是当事人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的权利,应该为原告、被告双方当事人所享有。这是因为: 首先,起诉和应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表现形式。从理论上来说,诉权与诉是有密切联系的。诉是一种请求。这种请求是谁提出的呢?是当事人。既是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当事人 上诉权 进行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 双方当事人 表现形式 被告 民事权益 诉讼程序 程序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区别
7
作者 黄双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1-61,共1页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由当事人分担,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理被告承担。在民事诉讼中,谁请求什么,谁就应当提供证据。原告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首先应当负举证责任。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原告提供的证据确能证明其主张的事实,而被告却没有...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由当事人分担,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理被告承担。在民事诉讼中,谁请求什么,谁就应当提供证据。原告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首先应当负举证责任。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原告提供的证据确能证明其主张的事实,而被告却没有提供或者提供不出足以推翻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才能作出原告胜诉的判决。否则,原告将败诉。被告在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答辩,反驳或者反诉所主张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原告 被告 行政机关 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当事人 具体行政行为 提供证据 法院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妨碍诉讼心态之缘、型、纠
8
作者 胡思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诉讼心态是社会观念的写照,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和延续关系。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在当前社会观念下,存在妨碍诉讼的不当心态,表现为一味追逐个人实体权益之目标下的程序效益忽略、逐利性诉讼动机下的诉讼态度摇摆、虚假诉请和证据的广... 诉讼心态是社会观念的写照,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和延续关系。我国部分民事案件当事人在当前社会观念下,存在妨碍诉讼的不当心态,表现为一味追逐个人实体权益之目标下的程序效益忽略、逐利性诉讼动机下的诉讼态度摇摆、虚假诉请和证据的广泛存在、精准诉讼不能下的投机性宏观诉讼,以及对民事诉讼活动的消极不配合、与其他诉讼参与者的利益博弈等,使得诉讼目的发生扭曲、诉讼价值无法正确体现,且审判权对此常难以有效规制。为此,从司法审判的角度说,法官可以对诉讼价值进行观念性引导、对诉讼程序进行国情性改造、对诉讼规则进行技术性指导。同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运用心态审判技巧,以此推动当事人的诉讼心态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当事人 社会观念 诉讼心态 引导与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人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9
作者 田平安 肖晖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3,共7页
人权大致可分为:自由权、参政权、生存权、请求权和平等权。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程中应当充分享有上述的基本人权。在民事诉讼中,应保障当事人的自由权能够充分有效地实施;应倡导"官民协商对话"的民主型诉讼模式;在审判程... 人权大致可分为:自由权、参政权、生存权、请求权和平等权。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进程中应当充分享有上述的基本人权。在民事诉讼中,应保障当事人的自由权能够充分有效地实施;应倡导"官民协商对话"的民主型诉讼模式;在审判程序,特别是执行程序中对生存权加以切实地保护;加强对程序法上的请求权的人权保护;强调对当事人人格尊严的尊重,落实当事人的平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人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 人权的民事诉讼保护 问题与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培东 《现代法学》 1982年第2期48-52,共5页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依据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实践,对举证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当前民诉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本文试谈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当事人举证 民事诉讼当事人 人民法院 客观事实 收集证据 诉讼义务 审判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举证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兆奕 黎章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1,共3页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质证权难行使的原因以及质证权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证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 实物证据 言词证据 诉讼权利 辩论权 出庭作证 举证权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审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议民事诉讼法增设协议管辖
12
作者 鲁天文 《现代法学》 1986年第1期69-71,共3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国内民事案件没有规定协议管辖,但该法第192条却对涉外民事案件规定了协议管辖。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管对国内的还是对涉外的民事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都没有规定协议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国内民事案件没有规定协议管辖,但该法第192条却对涉外民事案件规定了协议管辖。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管对国内的还是对涉外的民事案件,我国民事诉讼法都没有规定协议管辖。协议管辖是指法律规定允许民事诉讼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以协议的方式来约定管辖法院,把纠纷诉诸法院审理。它只是落实法院主管的一个途径,是在纠纷已确定由法院主管的前提下,由当事人协商选择哪一家法院审理。只要依法,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使原无权管辖的法院产生管辖权或本有管辖权的法院丧失管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议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当事人 管辖权 涉外民事案件 法院审理 法院主管 人民法院 管辖法院 地域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适用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
13
作者 黄双全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4期5-8,共4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称民诉法)第十一章规定有简易程序。怎样正确理解和适用简易程序?怎样区别适用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界限?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依法办案,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有着十分重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称民诉法)第十一章规定有简易程序。怎样正确理解和适用简易程序?怎样区别适用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界限?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依法办案,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何谓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就是简便易行的民事诉讼程序,它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说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它简化了第一审程序,体现了“简、易、便”的特点。“简”,指的是程序简单;“易”,指的是易于执行,“便”,指的是方便群众,便利审判工作。但是,它不是审判工作的简单化。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也必须认真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准确适用法律。同时,也要重视调解。不论是调解还是审判,都应开庭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程序 民事案件 普通程序 基层人民法院 民诉法 司法实践 民事诉讼当事人 依法办案 审判工作 诉讼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加当事人初探
14
作者 刘述玉 金湛庆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2-34,共3页
追加当事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为人民法院正确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正确、合法、及时审结民事案件提供了保证。但是,迄今为止,对于这一法律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解释甚少,审判实践中则做法各异,这无疑不利于... 追加当事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为人民法院正确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正确、合法、及时审结民事案件提供了保证。但是,迄今为止,对于这一法律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解释甚少,审判实践中则做法各异,这无疑不利于这一制度的贯彻。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加当事人 当事人制度 必要共同诉讼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人民法院 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当事人 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学 民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陪审制度的兴衰与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东楚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将具体案件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如何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择权交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现行民事陪审制度的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权利型一元启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应当适用移送执行简论
16
作者 胡南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4-56,共3页
行政诉讼应当适用移送执行简论胡南路目前,各级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才能发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律,没有什么可值得异议的.但依笔者之陋见,以行政诉讼的特点细究,经人民法院合法性审查后生效的判决、裁定的... 行政诉讼应当适用移送执行简论胡南路目前,各级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才能发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律,没有什么可值得异议的.但依笔者之陋见,以行政诉讼的特点细究,经人民法院合法性审查后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执行,不该基于当事人的申请执行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移送执行 具体行政行为 民事诉讼当事人 行政判决 司法监督权 申请执行判决 人民法院 行政审判 合法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民诉法律监督职能的思考
17
作者 刘德兴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40,共4页
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事权益的争议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在解决这些争议和冲突的方法中,通过诉讼途径,即把争议诉诸国家审判机关,由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运用国家审判权,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事权益的争议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在解决这些争议和冲突的方法中,通过诉讼途径,即把争议诉诸国家审判机关,由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运用国家审判权,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院 法律监督职能 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当事人 民事诉讼 民事抗诉 提起抗诉 民事审判活动 审判监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师实务复习指南
18
作者 高警兵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9年第1期94-96,共3页
1 中国律师法1)律师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2)律师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律师法与实体法的关系3)我国律师法的渊源4)
关键词 律师法 中国律师 律师实务 调整对象 概念 律师代理 实体法 程序法 法庭辩论 民事诉讼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申请再审权利
19
作者 黄双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9-60,共2页
一、申请再审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扩大。原民诉法(试行)没有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再审的只限于有审判监督权的组织和公职人员,而民事诉讼当事人无权直接申请再审,只能依法进行申诉.申诉不受时间... 一、申请再审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扩大。原民诉法(试行)没有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对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再审的只限于有审判监督权的组织和公职人员,而民事诉讼当事人无权直接申请再审,只能依法进行申诉.申诉不受时间的限制,当事人任何时候都可以申诉.当事人申诉后,是否能够再审,要由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新的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请再审权 民事诉讼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效力 诉讼权利 民诉法 民事诉讼 再审之诉 裁定 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话“看人下菜碟”
20
作者 吴郁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4-46,共3页
说话“看人下菜碟”吴郁“看人下菜碟”,向来是对势利小人的讥讽,不过,从言语交际的技巧看,戒以为此话可以反话正说。有位朋友跟我说起这样一桩事:她给某著名节目主持人打电话,因怕办公室的同志误以为是“追星”的观众而“挡驾”... 说话“看人下菜碟”吴郁“看人下菜碟”,向来是对势利小人的讥讽,不过,从言语交际的技巧看,戒以为此话可以反话正说。有位朋友跟我说起这样一桩事:她给某著名节目主持人打电话,因怕办公室的同志误以为是“追星”的观众而“挡驾”,所以接通电话后便说:“您好,请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交际 言语表达 菜碟 语境 选择表达方式 主持人 言语形式 交际目的 运动员 民事诉讼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