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海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程序公正是指任何权益受审判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陈述自己意见并获得庭审的权利,包括程序主体尊严的承认与尊重、法官的中立、程序的公开。程序效益是指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大的诉讼成果,包括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
程序公正是指任何权益受审判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陈述自己意见并获得庭审的权利,包括程序主体尊严的承认与尊重、法官的中立、程序的公开。程序效益是指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大的诉讼成果,包括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均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价值,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和谐统一的可能。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应把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益的动态平衡作为衡量一项改革制度是否科学的标准,从而确立科学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公正
程序效益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要求
2
作者
舒广
向宇阳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6期66-68,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超职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九一年刑诉法修改以后,职权主义色彩有所淡化,但总体上仍是较为典型的类似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研究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应该说两大诉讼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大陆法系...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超职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九一年刑诉法修改以后,职权主义色彩有所淡化,但总体上仍是较为典型的类似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研究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应该说两大诉讼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司法效果也较为理想。但我们国家同样采取这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职权主义诉讼
大陆法系
民事
诉讼模式
超职权主义
刑诉法修改
两大法系
司法实践
人民法院
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3
作者
姜春兰
《政法论丛》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认为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公平、高速的民事审判制度 ,而该制度的实施 ,迫切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官。但目前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整体状况较差 ,实难完全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的实际运行 ,因此 ,应尽...
本文认为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公平、高速的民事审判制度 ,而该制度的实施 ,迫切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官。但目前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整体状况较差 ,实难完全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的实际运行 ,因此 ,应尽快采取措施 ,从法官的任职资格、选择任命、定期培训及规范的责任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 ,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实现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法官
法律素质
法官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刍议
4
作者
罗锡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诉讼当事人
诉讼权利
民诉法
民事
案件
诉讼证据
规范化
当事人举证
合议庭
案件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5
作者
张金根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58-59,共2页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民事审判方式,规范审判程序,强调当事人“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民事审判方式,规范审判程序,强调当事人“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强化庭审功能,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正、高效、优质的审判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举证责任制度
当事人举证
法官
控辩式
庭审
方式
谁举证
民事
诉讼法
谁主张
职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6
作者
张金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举证责任
当事人举证
法官
调查取证
控辩式
办案效率
案件事实
证据
直接开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
被引量:
19
7
作者
田平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西南政法大学田平安改革一词,是当今中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汉字。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方针以来,先是在农村尔后在城市,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浪潮席卷...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西南政法大学田平安改革一词,是当今中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汉字。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方针以来,先是在农村尔后在城市,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
审判
改革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
合议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官
民事
诉讼法
民事
纠纷
证据制度
审判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被引量:
163
8
作者
张卫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0,共27页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一、导言客观而论,与法学的其他学科相比,民事诉讼法学领域一直比较冷清、平静,不象诸如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等等,不时掀起一些学术论争的高潮。...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一、导言客观而论,与法学的其他学科相比,民事诉讼法学领域一直比较冷清、平静,不象诸如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等等,不时掀起一些学术论争的高潮。在民事诉讼研究领域里,不能形成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
诉讼模式
诉讼体制
当事人主义
基本模式
职权主义
大陆法系
民事
诉讼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辩论主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案登记制下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研究——基于一审普通程序初次送达诉讼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邬小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民事
初次送达程序
诉讼结构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起诉与受理制度
诉讼风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10
作者
叶永禄
周刘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0-64,共5页
加强当事人举证 ,强化庭审中的质证和认证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于强化庭审功能 ,实现民事审判公平、公正。
关键词
质证
当事人举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庭审功能
民事
诉讼
公开
公正
认证
公平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被引量:
6
11
作者
孙曙丽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68-71,共4页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孙曙丽诚实信用原则最早是由罗马私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诚实守信。法国民法和德国民法继承了罗马法这一传统,在法典中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此后...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孙曙丽诚实信用原则最早是由罗马私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诚实守信。法国民法和德国民法继承了罗马法这一传统,在法典中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此后,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都发展了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
诉讼法
当事人主义
真实义务
罗马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基本原则
诚实守信
民事
实体法
诚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戴兆奕
黎章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1,共3页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质证权难行使的原因以及质证权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证权
民事
诉讼当事人
实物证据
言词证据
诉讼权利
辩论权
出庭作证
举证权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审判
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之辩析
13
作者
张松美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事人举证责任不明,法院查证范围不清,其结果则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失却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不平衡。因此,尽快厘清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二者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分,不仅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举证
人民法院查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权利
民事
诉讼程序
证人
程序公正
实践
混乱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对经济案件诉讼的举证指导
14
作者
周姝
康跃进
朱霖
《学海》
1999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举证责任
经济案件
当事人举证
双方当事人
时间效力
人民法院
诉讼中
证据
庭前听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
15
作者
王茂云
唐文生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35-36,共2页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王茂云,唐文生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贯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强调当事人自己举证、当庭质证。但民事案件类型复杂、情况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民事案件中占一定比例的赡...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王茂云,唐文生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贯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强调当事人自己举证、当庭质证。但民事案件类型复杂、情况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民事案件中占一定比例的赡养纠纷案件,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就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案件
老年人
合法权益
裁定先予执行
人民法院
社会效果
赡养案件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
诉讼法
江苏省东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海生
机构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文摘
程序公正是指任何权益受审判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陈述自己意见并获得庭审的权利,包括程序主体尊严的承认与尊重、法官的中立、程序的公开。程序效益是指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大的诉讼成果,包括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均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价值,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存在和谐统一的可能。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应把程序公正和程序效益的动态平衡作为衡量一项改革制度是否科学的标准,从而确立科学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
程序公正
程序效益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要求
2
作者
舒广
向宇阳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6期66-68,共3页
文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超职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九一年刑诉法修改以后,职权主义色彩有所淡化,但总体上仍是较为典型的类似于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研究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应该说两大诉讼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大陆法系国家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司法效果也较为理想。但我们国家同样采取这种模式。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职权主义诉讼
大陆法系
民事
诉讼模式
超职权主义
刑诉法修改
两大法系
司法实践
人民法院
法律文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3
作者
姜春兰
机构
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2000年第1期46-48,共3页
文摘
本文认为 ,我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公平、高速的民事审判制度 ,而该制度的实施 ,迫切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官。但目前我国法官的法律素质整体状况较差 ,实难完全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后的实际运行 ,因此 ,应尽快采取措施 ,从法官的任职资格、选择任命、定期培训及规范的责任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 ,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实现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法官
法律素质
法官资格
分类号
D925.16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17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刍议
4
作者
罗锡南
机构
江苏省淮阴市中级法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诉讼当事人
诉讼权利
民诉法
民事
案件
诉讼证据
规范化
当事人举证
合议庭
案件事实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5
作者
张金根
机构
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系民法教研室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58-59,共2页
文摘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民事审判方式,规范审判程序,强调当事人“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强化庭审功能,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正、高效、优质的审判机构。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举证责任制度
当事人举证
法官
控辩式
庭审
方式
谁举证
民事
诉讼法
谁主张
职能作用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6
作者
张金根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举证责任
当事人举证
法官
调查取证
控辩式
办案效率
案件事实
证据
直接开庭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
被引量:
19
7
作者
田平安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摘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西南政法大学田平安改革一词,是当今中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汉字。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方针以来,先是在农村尔后在城市,一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浪潮席卷着神州大地,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关键词
民事
审判
改革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
合议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官
民事
诉讼法
民事
纠纷
证据制度
审判
委员会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被引量:
163
8
作者
张卫平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0,共27页
文摘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卫平一、导言客观而论,与法学的其他学科相比,民事诉讼法学领域一直比较冷清、平静,不象诸如法理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等等,不时掀起一些学术论争的高潮。在民事诉讼研究领域里,不能形成相对...
关键词
民事
诉讼模式
诉讼体制
当事人主义
基本模式
职权主义
大陆法系
民事
诉讼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辩论主义
程序正义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案登记制下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研究——基于一审普通程序初次送达诉讼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
5
9
作者
邬小丽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研究--以程序正义为中心"(2015SJD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民事
初次送达程序
诉讼结构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起诉与受理制度
诉讼风险分配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10
作者
叶永禄
周刘金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0-64,共5页
文摘
加强当事人举证 ,强化庭审中的质证和认证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于强化庭审功能 ,实现民事审判公平、公正。
关键词
质证
当事人举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庭审功能
民事
诉讼
公开
公正
认证
公平
目标
Keywords
proof
inquiry of proof
confirmation of proof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被引量:
6
11
作者
孙曙丽
机构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摘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孙曙丽诚实信用原则最早是由罗马私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诚实守信。法国民法和德国民法继承了罗马法这一传统,在法典中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此后,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都发展了这一...
关键词
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
诉讼法
当事人主义
真实义务
罗马法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基本原则
诚实守信
民事
实体法
诚信原则
分类号
D925.10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戴兆奕
黎章辉
机构
江西省赣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1,共3页
文摘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戴兆奕,黎章辉质证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与当事人的辩论权处于同等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审判人员,还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质证权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就质证权的内涵,质证权难行使的原因以及质证权行使...
关键词
质证权
民事
诉讼当事人
实物证据
言词证据
诉讼权利
辩论权
出庭作证
举证权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审判
人员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之辩析
13
作者
张松美
机构
杭州商学院法学院
出处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摘
自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法院遵循改革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积极指导当事人举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以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之不足,然而,由于现行立法的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证据收集上的混乱状态,当事人举证责任不明,法院查证范围不清,其结果则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失却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不平衡。因此,尽快厘清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二者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界分,不仅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需要,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当事人举证
人民法院查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权利
民事
诉讼程序
证人
程序公正
实践
混乱
责任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对经济案件诉讼的举证指导
14
作者
周姝
康跃进
朱霖
机构
江都市人民法院
出处
《学海》
1999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举证责任
经济案件
当事人举证
双方当事人
时间效力
人民法院
诉讼中
证据
庭前听证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
15
作者
王茂云
唐文生
机构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
出处
《政法论丛》
CSSCI
1994年第3期35-36,共2页
文摘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王茂云,唐文生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贯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强调当事人自己举证、当庭质证。但民事案件类型复杂、情况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民事案件中占一定比例的赡养纠纷案件,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就不...
关键词
纠纷案件
老年人
合法权益
裁定先予执行
人民法院
社会效果
赡养案件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
诉讼法
江苏省东台市
分类号
D923.8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目标
于海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要求
舒广
向宇阳
《重庆社会科学》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谈提高法官的法律素质
姜春兰
《政法论丛》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刍议
罗锡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张金根
《浙江学刊》
CSSCI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谈谈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张金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民事审判改革探略
田平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
张卫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立案登记制下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研究——基于一审普通程序初次送达诉讼结构的分析
邬小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叶永禄
周刘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孙曙丽
《中州学刊》
CSSCI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略论民事诉讼质证权
戴兆奕
黎章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之辩析
张松美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试论对经济案件诉讼的举证指导
周姝
康跃进
朱霖
《学海》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赡养纠纷案件不宜坐堂问案
王茂云
唐文生
《政法论丛》
CSSCI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