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的真伪 被引量:8
1
作者 廖名春 张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0,32,共6页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关键词 五至 上博楚简 民之父母 孔子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之间——“民之父母”说的社会基础与思想渊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丰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推崇此种观念。儒家所主张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状态,乃是《诗经》中的"民之父母",以及《尚书》等典籍中的"作民父母"者所能达到的水准。在仔细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民之父母"这一思想和古代社会机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经典之间对于这一思想的共同重视。文章亦对现代学者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作了分析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之父母 儒家 诗经 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与“民之父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丰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历代儒者引经据典,从"民之父母"的角度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了亲民、爱民、保民、富民等要求。但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这一基本理论似乎未着笔墨。本文集中讨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 历代儒者引经据典,从"民之父母"的角度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了亲民、爱民、保民、富民等要求。但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这一基本理论似乎未着笔墨。本文集中讨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早期儒家学派关于"民之父母"的思想,归纳出其中至少包含了"民之父母"需要符合"必达于礼乐之原"、"使民富且寿"、"同于民之好恶"、"顺而教之"、"有父之尊,有母之亲"等原则。孟子则借用"民之父母"的理论痛斥当政者"以政杀人"、"率兽食人"、"使老稚转乎沟壑"。荀子指出当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堕落为"民之怨贼"的地步,统治阶级内部其他符合"民之父母"标准的领袖可以以"革命"方式取而代之。在今人看来是"乌托邦"的这种构想,在儒家看来是应该而且能够实现的蓝图。儒家之外,《管子》提出,"法"才是"民之父母",在"法"的层面,即使是有所过错,也可以有办法弥补,不至于酿成大患,可以看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之父母 早期儒家 关系 劝勉 批判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之君师与民之父母——阳明与朱子亲民、新民之辩再审视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9,共8页
朱子的改亲民为"新民"与阳明的主张从旧本之"亲民"从《大学》文本中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支持依据,两者的分歧既涉及到《大学》德政思想的主题是专在于教化还是教、养并重,也关系到施教的方式。朱子的"新民"... 朱子的改亲民为"新民"与阳明的主张从旧本之"亲民"从《大学》文本中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支持依据,两者的分歧既涉及到《大学》德政思想的主题是专在于教化还是教、养并重,也关系到施教的方式。朱子的"新民"说意在教化"染污之民"令其自新,在实际施政中具有刚严的作风,其流弊是导致道德上的苛政。阳明的"亲民"说认为《大学》德政思想的主题是教、养并重,在实际施政中阳明的教化方式也相对温和,更加注重隐恶扬善、兴发引导。从思想渊源看,"亲民"与"新民"诉诸的分别是"民之父母"与"民之君师"的不同范型,前者教、养并重,而后者偏重教;在教的方式上后者也更偏重严威。《大学》之"亲民"宗旨是对《诗》《书》"民之父母"德政范型的继承发挥,体现了儒家为政之道造端乎家庭而通于天地之德的视野,也是封建政治中防止上下否隔而实现"上下交则其志同"、"有礼而亲"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方面阳明"万物一体"论的"明明德"思想也与之更为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主的父母譬喻:一条儒道比较的新路径
5
作者 陆茗 白彤东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6,共11页
儒家传统常以“民之父母”比喻理想统治者,其中父与母分别指向教诲与养育,因此儒家君主有义务承担教养人民的责任。《老子》以“母”比喻理想统治者,区别于儒家母亲的养育之责,《老子》强调的是母亲的创生属性,因此君主的责任是保全创... 儒家传统常以“民之父母”比喻理想统治者,其中父与母分别指向教诲与养育,因此儒家君主有义务承担教养人民的责任。《老子》以“母”比喻理想统治者,区别于儒家母亲的养育之责,《老子》强调的是母亲的创生属性,因此君主的责任是保全创生的成果,也就是使人民维持在婴儿状态。作为父亲,儒家君主能使人民对政治结构达成与君主一致的彻底理解,《老子》理想状态中的人民则对当下是否理想以及为何理想一无所知;作为母亲,儒家君主有义务帮助物质匮乏或健康有天生缺陷的人民,《老子》的君主则平等地保全一切天性。因此,《老子》中的人民对统治者也没有建立起在教养之责上的“尊”与“亲”的情感。《老子》对父亲角色的消解本是为了防止统治者以错误教诲伤害人民天性,但其理论也并未彻底摆脱这一危险;在二者对母亲角色的不同认知上,儒家主张养育与《老子》保全婴儿状态之间的张力为当今的社会救济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民之父母 儒道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中的“民主”论及其现代观照 被引量:2
6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80,共10页
中国古代"民主"的本义是"民之主"。它着眼于人民大众的劣根性,主张由英明的执政者代民作主,为君主专制的产生提供了依据,这是它最受诟病的地方;同时它要求充当"民主"的君主像"民之父母"一样&qu... 中国古代"民主"的本义是"民之主"。它着眼于人民大众的劣根性,主张由英明的执政者代民作主,为君主专制的产生提供了依据,这是它最受诟病的地方;同时它要求充当"民主"的君主像"民之父母"一样"养民"、"教民",这却是与现代"民主"追求的人民权益存有交叉面的,是古代"民主"积极的一面,不可一概否定。现代"民主"源自西方,本义是"公民自主"。它肯定每一个公民的天赋自主权,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不过"公民自主"往往以代议的方式实行,而代为反映民意的"间接民主"在实施环节会发生"议员变猪仔"的猫腻,所以对于现代西方式的"民主"也不可一味拔高。国内外历史上,曾发生过将"民主"的"民"从全体"公民"缩小到部分"人民",从而剥夺国家中另一部分非人民的公民的"民主"权利的沉痛教训。这是值得我们记取的。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应当是对全体公民而言的"公民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之主宰 民之父母 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官”考
7
作者 陈霞村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2,共1页
近几年来,“父母官”一词忽然流行起来,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讲话中,常常把它当成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词来用。本来,“父母官”是封建时代对地方官的一种称谓,解放后已经废弃不用了。今天重新起用,应当审慎从事,搞清它的来源出处、... 近几年来,“父母官”一词忽然流行起来,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讲话中,常常把它当成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词来用。本来,“父母官”是封建时代对地方官的一种称谓,解放后已经废弃不用了。今天重新起用,应当审慎从事,搞清它的来源出处、使用场合、附加色彩等等。如果不加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官” 地方长官 《醒世姻缘传》 领导干部 民之父母 《儒林外史》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 地方官 《官场现形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之“父母官”义始于何时
8
作者 关会民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51-51,共1页
关于“父母”之“父母官”义的起始,《辞海》(1979年版)认为“大抵始于宋初”。《辞源》(修订本)没有明确说明。我认为“父母”之“父母官”义当起始于春秋时代。《诗经·大雅·洞酌》云:“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饣奔)(饣喜... 关于“父母”之“父母官”义的起始,《辞海》(1979年版)认为“大抵始于宋初”。《辞源》(修订本)没有明确说明。我认为“父母”之“父母官”义当起始于春秋时代。《诗经·大雅·洞酌》云:“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饣奔)(饣喜)。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是说在上之人当以斯民为父母,要有慈祥恺悌之念,这样在下者才有亲附来归之诚。毛亨传曰:“岂,以强教之;弟,以悦安之。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朱熹注曰:“君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海 民之父母 春秋时代 君子 诗经 修订本 起始 朱熹 宋初 毛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五至三无” 被引量:30
9
作者 庞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6,共6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民之父母》篇的发表,肯定了传世文献中"五至三无"说的学派和年代,为研究儒家的形上思想提供了新材料。文中强调的"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能"塞"于四海和...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民之父母》篇的发表,肯定了传世文献中"五至三无"说的学派和年代,为研究儒家的形上思想提供了新材料。文中强调的"志"字和"气"字,特别是它们能"塞"于四海和四方的提法,明显是孟子浩然之气话题的前驱。而标举"必达于礼乐之原"为做好"民之父母"的条件,以及高谈"无声之乐,五体之礼"等等,则促使着人们对儒道两家关系做一新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先秦思想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至 三无 礼乐有原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批沪简选释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琳仪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85-93,共9页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楚竹书 民之父母 予羔 鲁邦大旱 从政 昔者君老 客成氏 楚文字 古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体之礼”:先秦礼学思想的发展与转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31-43,共13页
《礼记·孔子闲居》篇中记载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以"无体之礼"为主。孔子讲的"无体之礼",其实是儒家礼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看法。孔子在晚年对礼容提出批评与扬弃,一些擅长礼容的儒家... 《礼记·孔子闲居》篇中记载的"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以"无体之礼"为主。孔子讲的"无体之礼",其实是儒家礼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看法。孔子在晚年对礼容提出批评与扬弃,一些擅长礼容的儒家学者也受到主流儒者的批驳。战国时期子夏学派提出的"无体之礼",不但是儒家礼学思想从孔子、子夏过渡到荀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环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直至汉代礼学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体之礼 “三无” 《孔子闲居》 民之父母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由天及人”传统思维模式的重新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友广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45,共4页
作为影响中国人心理、文化非常深远的一种传统性思维模式,"由天及人"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与博大内涵,其出现、发展及变化亦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本文即以"民之父母"话语为例,由此视角对于"由天及人&q... 作为影响中国人心理、文化非常深远的一种传统性思维模式,"由天及人"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资源与博大内涵,其出现、发展及变化亦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本文即以"民之父母"话语为例,由此视角对于"由天及人"传统性思维模式进行重新探讨,以期挖掘出其本身所具的丰富内涵、哲学流变与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天及人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至”、“三无”说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怀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上博简《民之父母》的发表,为解决《孔子家语》伪书公案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孔子思想充实了新的材料。其中"五至"的具体内容与《家语.论礼》和《礼记.孔子闲居》所记有异,直接关系对各自原始性的判定以及思想内涵的... 上博简《民之父母》的发表,为解决《孔子家语》伪书公案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孔子思想充实了新的材料。其中"五至"的具体内容与《家语.论礼》和《礼记.孔子闲居》所记有异,直接关系对各自原始性的判定以及思想内涵的阐发。比勘三者原文,从文字训诂角度重作分析,《民之父母》之"五至"较传世本更为合理原始。而文中"三无"之内容,则是具体实在的,与道家所提倡的"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至 三无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仲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6,共6页
《汉书·儒林传》述及《礼》的传承时说:“(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日‘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 《汉书·儒林传》述及《礼》的传承时说:“(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日‘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沛庆普孝公。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圣号小戴,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据此则《礼记》本有大、小戴之分。但《大戴礼》85篇后亡佚47篇,《礼记》之名遂为《小戴礼》所专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思想 礼记 礼乐 天人合一 中庸 郑玄注 孔子 生活方式 君子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汝坟》新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相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9-82,共4页
《诗经·周南·汝坟》的时代、地域、作者、诗义,古今注家聚讼不休,至今无定论。但在论证“周南”诗的时代、地域时,都少不了引此诗作内证,证明周南属于长江流域的诗。我们认为《汝坟》产生于东周初年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 《诗经·周南·汝坟》的时代、地域、作者、诗义,古今注家聚讼不休,至今无定论。但在论证“周南”诗的时代、地域时,都少不了引此诗作内证,证明周南属于长江流域的诗。我们认为《汝坟》产生于东周初年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是歌颂周平王的诗。先看原诗: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怒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邇。“遵彼汝坟,伐其条枚”;“遵彼汝坟,伐其条肄”。这四句是说: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树枝;沿着汝河的支流,砍伐荆棘。古今注家对“条枚”“条肄”的考释很多,不必详述。释之为“树枝”“荊棘”,基本符合诗意,不影响对全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周平王 诗经 周南 新解 民之父母 周王室 注家 洛邑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沂暖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9-95,共7页
《大学》新注王沂暖《大学》乃《礼记》中之一篇,是四子书之一。有人说是孔于大弟子之一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大学之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大学》新注王沂暖《大学》乃《礼记》中之一篇,是四子书之一。有人说是孔于大弟子之一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大学之遵,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所谓大学,与现在之大学乃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明明德 止于至善 做人之道 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 以义为利 诚其意 民之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研究
17
作者 陈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民之父母 《鲁邦大旱》 《容成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相神庙
18
作者 田兆宏 肖风 《电影文学》 1988年第3期47-60,共14页
巍峨的建康台城。延昌殿上。仗仪煊赫,御香飘缈。齐武帝萧颐,坐在御座之上。他已年过半百,面容削瘦,花白头发,五绺长须飘洒在胸前。文武百官、峨冠博带,两傍侍立。执事太监传呼:“皇帝陛下,宣尚书殿中郎范缜进殿那!”群臣默然... 巍峨的建康台城。延昌殿上。仗仪煊赫,御香飘缈。齐武帝萧颐,坐在御座之上。他已年过半百,面容削瘦,花白头发,五绺长须飘洒在胸前。文武百官、峨冠博带,两傍侍立。执事太监传呼:“皇帝陛下,宣尚书殿中郎范缜进殿那!”群臣默然相视。范缜高呼:“臣领旨!”悠然跪倒在地。齐武帝:“爱卿,你为殿中郎,清正无私,品学高尚,现令你到宜都担任太守之职,太守是民之父母,你要勤政爱民啊!……”范缜跪呼:“吾皇万岁!臣遵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庙 民之父母 勤政爱 齐武帝 范缜 建康 太监 无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