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治理中的责任政府理念与问责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顾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78,共9页
民主治理是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控制社会,要求社会的治理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民众的利益所向,并且对于公共权力的持有者给予监督和控制。政治问责有时候也被称为民主问责,这是指主权在民的责任政府中的问责机制,自下而上通过民主制度对... 民主治理是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控制社会,要求社会的治理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民众的利益所向,并且对于公共权力的持有者给予监督和控制。政治问责有时候也被称为民主问责,这是指主权在民的责任政府中的问责机制,自下而上通过民主制度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和控制。这是近代以来建立责任政府的主要理论依据,它要求政府官员承担社会责任,并且经常地实施问责,回应民众的要求,解释自己的方针政策。政治问责的实质是民主问责,民主政治发展以来建立的政治问责制度,是民主治理的重要举措。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政治问责制度,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治理 任政府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 被引量:61
2
作者 顾杰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2期5-9,共5页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将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推行行政问责制无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还... 在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将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问责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推行行政问责制无论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还是对重塑政府、优化公务员队伍、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意义。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必须转变理念,划清问责制与株连制的界限,划清效果论与动机论的界限,划清腐败因素与管理因素的界限,健全法律与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并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政治改革 理念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高官问责制”审视 被引量:6
3
作者 汪永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63-66,共4页
“高官问责制”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而在 2 0 0 2年 7月进行的公共政策体制的重要改革。这一制度在近两年的运行中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初步成效 ,但它离完整的与民主政治相一致的责任政府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存在一些有待... “高官问责制”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而在 2 0 0 2年 7月进行的公共政策体制的重要改革。这一制度在近两年的运行中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初步成效 ,但它离完整的与民主政治相一致的责任政府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高官 公共政策 民主政治 政府政策 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价值、制度优势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毅峰 朱昶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和制度创新的经验总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制度安排,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形成的制度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和制度创新的经验总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制度安排,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形成的制度创新,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出的制度选择,是对当前的民主迷思作出的制度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安排中“选举+选拔”的选贤任能机制保障选举产生的政治领导人德才兼备,“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政策的公正合理,“分工+问责”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加强党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领导,培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理念,完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参与能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选举选拔 分工 政治参与能力 度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中国政府问责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误区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1,共4页
政府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当前,政府问责这一理念在中国虽被广泛接受,但实践效果并不尽人意,还存在着一些失误。究其原因,是人们对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存在认识误区,因而导致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官员... 政府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当前,政府问责这一理念在中国虽被广泛接受,但实践效果并不尽人意,还存在着一些失误。究其原因,是人们对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存在认识误区,因而导致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官员责任意识不强、公民问责意识淡漠、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行为缺乏制度保障等。因此,中国政府问责制的完善不仅需要官员和公民意识的提高,还需要进行制度建设以使政府问责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行政管理体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卫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Z期20-21,共2页
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下的政府自然应该是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本文从政府问责制的内涵出发,着重从制度的层面探讨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政府问... 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理论,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下的政府自然应该是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本文从政府问责制的内涵出发,着重从制度的层面探讨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政府问责制的对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任政府建设 民主政治理论 异体 主体 对策选择 政务公开 公共管理者 国家行政学院 权力行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政问责制战略推进的可行性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友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8期43-45,共3页
行政问责制是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们既要进一步深化行政问责制的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制度... 行政问责制是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们既要进一步深化行政问责制的基础理论研究,致力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更要在深刻认识行政问责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 民主政治 行政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元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6,共6页
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表现出诉求表达理性、组织化程度提高,暴力性、对抗性、破坏性、激烈性明显增强和主体变化等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在阐述国内学者有关观点基础上,预测国内群体性事件在近期内的大体走势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动向;提出了今... 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表现出诉求表达理性、组织化程度提高,暴力性、对抗性、破坏性、激烈性明显增强和主体变化等阶段性特征。本研究在阐述国内学者有关观点基础上,预测国内群体性事件在近期内的大体走势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动向;提出了今后10年至2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地区的观点。建立全国社会预警系统、试行区域性社会稳定风险监测评估、通过规划项目安排保障预警研究和成立专门机构、建设一支多学科研究队伍是提高国内社会稳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发展趋势 阶段性特征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责任政府是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9
作者 张建民 《湖湘论坛》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来看,还是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论述来看,国家与政府都是公共权力机关,担负责任是其作为公共管理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着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展开,建设责任政府必...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来看,还是从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的论述来看,国家与政府都是公共权力机关,担负责任是其作为公共管理机关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着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展开,建设责任政府必然成为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改革 任政府 目标选择 公共权力机关 改革开放实践 民主政治发展 国家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亨廷顿的福山——从保守主义到保守的自由主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光斌 杨端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共14页
第三波民主化非但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反而因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转型而导致的民主回潮和普遍的无效治理而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对时代极为敏感的福山又适时地提出了政治秩序原理,即时序性的强国家—法治—民主问责... 第三波民主化非但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反而因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转型而导致的民主回潮和普遍的无效治理而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对时代极为敏感的福山又适时地提出了政治秩序原理,即时序性的强国家—法治—民主问责,是构成良政的基本制度。在我们看来,福山的政治秩序原理其实是回到40年前《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基本观点乃至基本论述,亨廷顿强调时间性在制度变迁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权威—秩序—发展"的政治方案,这是福山政治秩序原理的直接思想资源。因此,福山的政治秩序原理没有什么思想性贡献。如果说亨廷顿是典型的战略保守主义者,福山的立场则从自由主义演变为保守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 福山 时间性 国家-权威 法治-秩序 民主问责制-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